畢道喜
2022年,民權縣獲批“國培計劃”項目縣,涵蓋中小學骨干校長提升研修、縣級教師培訓團隊研修、縣級骨干教師研修和送教下鄉培訓4個項目21個班。按照“選、育、用、評”的培訓目標,民權縣采取高校協同、縣校合作、團隊支撐的方式,明確“一強雙優三名四化”的培訓思路,全力建好建強縣域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以教師隊伍高質量推動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一強”夯實培訓根基
根據《河南省“國培計劃”項目縣建設指南(試行)》和《民權縣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們成立了項目縣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統籌安排布局項目縣教師培訓工作,將教師培訓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納入教育發展規劃,依托民權縣教師進修學校,統籌縣域內教研室、教育信息中心的職能和資源,建立建強縣級教師發展中心。
一是充分認識建強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重要性,落實經費保障。民權縣將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落實“市縣按照不低于當地教師工資總額的1.5%~2.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中小學幼兒園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的要求,足額安排教師培訓經費。
二是加強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硬件建設,確保具備承擔教師培訓的必備條件。民權縣持續加大教師進修學校硬件建設力度,按照學校建設“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基地”的任務要求,完善培訓教室、功能室及培訓住宿場所的裝備質量和設施,以滿足完成縣域20%基礎教育專任教師的高端培育任務。
三是增加教師發展中心編制職數,設立選聘機制,選拔優秀一線教師進入教師培訓隊伍,提升縣級培訓團隊的承訓能力和教研指導能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活力充沛”的高素質專業化相對穩定的專職教師培訓隊伍。
二、“雙優”保障培訓大局
(一)優化團隊,筑牢培訓根基
民權縣出臺實施意見,加大培訓團隊優秀學科教師補給力度,出臺各種激勵政策增加專兼職培訓師的獲得感,不斷提升培訓管理服務能力水平。我縣培訓團隊現有中小學語文、數學等5個學科優秀教師76人,實行考核聘用制,每3年遴選1次,經考核合格后納入培訓專家人才庫。培訓團隊根據學科分工確立培訓設計、培訓管理、培訓專家等3個團隊。為建立全學科教師培訓團隊,教師培訓團隊研修項目注重“選”的質量,按學科設置和團隊教師配備情況,重點遴選各學科骨干教師參加培訓,本著以老帶新的培養模式更新,20%為培訓團隊骨干人員組成第一梯隊,80%為具備校本研修能力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第二梯隊。在培訓團隊培養上,除注重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培訓師所具備素養,我們還注重培養教師的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和培訓熱情,以師德建設標準培養團隊成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二)優化方案,提升培訓質量
民權縣積極探索通過高等師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中小學校“四位一體”的培訓體系,協同創新開展培訓工作,打造縣級培訓團隊,服務“國培”,引領骨干教師專業發展。
一是組建“三人行”導師培訓新模式。由吉林省教育學院5名省級以上教師培訓優秀管理者、吉林省項目縣5名有實戰經驗的優秀培訓工作者、民權縣5名優秀培訓者共同建立5組“三人行”導師團隊,每位導師負責2~4名學員,全程跟蹤學員的學習與實踐,注重課上傳授、課下跟蹤指導,實現培訓場景與工作實際的深度融合。
二是加強協同管理突出育用結合。訓前,培訓班50名學員在任務菜單中選擇自己的培訓任務;訓中,學員在導師的指導下高質量完成方案設計,與其他坊學員進行交流,共同提升;訓后,學員將承擔的任務進行實踐,專家導師團隊針對“用”的程度、效果與效益進行評估與指導。
三是“坊中坊”推進體驗式培訓。根據培訓任務建立校本研修名師坊、學科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名師坊,每個坊配備3名導師。每個坊中學員完成的任務與研究方向各有側重,分設研究校本研修指導方案、研究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方案、研究送教下鄉實施方案3個課題,研究與實施過程中有導師承包指導,展示與交流過程中有坊與坊之間互動和切磋,真正實現任務到人、指導到位、實踐到家。
三、“三名”助推培訓質效
一是打造名校。民權縣協同承訓高校組建項目指導團隊,通過項目縣建設指導校本示范校、教師發展學校、工作室建設的運行和成果轉化,完成校本研修示范建設與開發任務;實施2年培養引領計劃,著力在全縣打造一批校本研修示范校,授予優秀校本研修示范校、教師發展學校、優秀觀摩學習基地校等榮譽,建成以高質量校本研修示范校、教師發展學校為引領的縣域名校,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二是打造名師。民權縣依托項目成立“師帶徒”幫扶團隊,著力打造一支縣級教師培訓名師團隊。培訓團隊第一梯隊、第二梯隊聯合開展送教下鄉、縣級骨干教師研修、縣域教師崗位培訓項目,完成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設與開發、名師工作室建設與指導、送教下鄉團隊后備力量建設3項任務;培育一批縣域教師發展基地和省、市級名師,對名師工作室進行授牌表彰,優先推薦優秀培訓師進入市縣培訓團隊專家庫,打造一支能設計、能培訓、能教研的名師隊伍。
三打造名生。民權縣建立“定制式”成果考核機制,推動教師培訓成果轉化,以培養名學生為成果轉化檢驗內容之一;啟動項目縣項目優秀成果全縣巡展,固化成果,推廣研修模式,對所有參與項目改革的學校學生進行評價,實現評價對象在綜合素質上的優化提升,以名師成長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四、“四化”提升培訓內涵
一是設計一體化。民權縣根據項目縣建設特點,從學員遴選、課程設置、活動開展、返崗實踐等方面統籌設計,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培訓體系和評價體系,使項目聯動發展、深度合作,形成教師培訓合力,把項目縣資源盤活,實現育和用的無縫對接。
二是管理專業化。民權縣聯合高等師范院校、培訓團隊、中小學校共同管理培訓項目,制訂好協同管理方案、管理實施細則和考核評價機制,把培訓任務前置。培訓管理團隊做到任務清、責任明、措施細,促進培訓過程有效實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全面實現培訓管理精細化。
三是評價系統化。民權縣綜合考慮項目的實施情況、參訓教師的能力提升、反饋等方面因素,對承訓單位、基地校、培訓團隊、參訓教師進行系統化全面評價與考核,總體把控培訓質量;加強對培訓效果評價的研究,完善培訓模式,提升培訓質量,轉化培訓成果,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四是成果規范化。民權縣依托師訓網絡專用平臺,建立優秀培訓成果資源庫,開發城鄉融合管理系統,推動成果轉化和培訓資源深度開發,規范化整理成果:通過整合縣域培訓資源,制定縣域教師培訓五年規劃;發揮縣校合作優勢,借助高校資源,建立一支縣級教師培訓師隊伍,培育一批縣域教師發展基地;通過項目聯動發展,建起縣域教師發展資源整合機制,健全教師培訓“選、育、用、評”制度,完成項目縣建設任務,形成區域教師培訓學習共同體。
民權縣已通過項目縣項目和河南大學聯合申報并獲批《2023年河南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縣校合作模式的研究》,協同吉林省教育學院培養送教下鄉培訓團隊,聯合商丘師范學院開展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項目。隨著項目縣建設逐步推進,我縣將建立以項目縣培訓項目帶動校本研修發展和名師幫扶成長的長效機制,健全項目縣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推動教師整體素養提升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民權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