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課堂教學,以送教下鄉培訓帶動校本研修,推進鄉村學校校本研修有效建模和常態化運行,是“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精準培訓項目的終極目標。自2019年承擔河南省“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培訓項目以來,鎮平縣教師進修學校始終遵循“一鄉一校”“一校一科”的建模方式,采用“跟培—互研—自練”的校本推進模型,聚焦主題研修,以一次完整的主題送教活動為引領,手把手帶著項目學校做研訓,把一種校本主題研修的范式留給項目學校,助推校本成長。
主題精
加強立體調研,突出需求導向,一次問診初步圈定學科送教主題領域,二次問診精準聚焦基于主題的原生態課堂。鎮平縣教師進修學校采取現場觀察評析、師生深度訪談等方式,圍繞課堂下功夫,根據入校、入班調研診斷結果,收集、梳理教師課堂教學中真實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聚焦一種課型的優化、一個欄目的設計或一種能力的培養,提煉確定研修主題。例如,“基于‘一課一得’編寫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訂與實施”“基本活動經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落實”等,微聚焦、精提煉,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研修主題萃取,助力有效培訓的真實發生。
定位準
河南省“六段式”送教下鄉精準培訓,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主旨目標和研修導向,定位精確。近年來,在“國培”項目的具體實施和總結梳理過程中,我校根據教育部《送教下鄉培訓指南》和《河南省送教下鄉培訓指南》的引領,為送教項目每個階段設定了既體現培訓學科特點的個性目標,又優化培訓模式的共性目標。
所謂個性目標,即根據訓前調研,選取小切口、真問題來作為研修主題,通過扎實有效的送教活動,有效解決問題,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所謂共性目標,即送教團隊同時圍繞“課例研磨”和“以例建模”兩大任務的實現進行行動研究與合作探究,引領參訓教師圍繞研修主題展開項目研修,找尋有理論支撐的、有素養提升的研修路徑,形成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問題診斷階段:一次問診圈定送教主題,二次問診聚焦問題。二是通識研修階段:線下分班教學明晰方向,線上混合任務驅動。三是示范教學階段:“一課一專題”一以貫之,對比反觀一改設計。四是研課磨課階段:“三段式研磨”打造課例,導之以行二改設計。五是成果展示階段:“一課三人行”說、上、評、曬,榜樣帶動三改設計。六是總結提升階段:“跟—培—互—研—自—練”三步走,校本推進固化成果。
課程實
鎮平縣教師進修學校圍繞送教主題,遵循“一訓一主題”“一課一專題”的宗旨,聘選首席專家,量身打造示范課例,以課為例展開課例評析,精準聚焦,努力將名師的一種教學思想或知識方法一以貫之,完成操作方面的示范和引領。如徐美展老師的“一課一專題”《小英雄雨來》導讀教學+《基于統編教材〈快樂讀書吧〉欄目的導讀教學設計》,王邦舉老師的“一課一專題”《三角形的面積》和《關注活動經驗積累,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等,圍繞送教主題構建課程,示范課例和引領專題互為支撐,環環相扣,有理有據,操作性強。
同時,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和“雙減”落地的大背景,學校在已有混合研修的基礎上提出分階段、伴讀式“大融合”研訓課程理念。學校依托UMU互動學習平臺,每個送教班級均按照“項目介紹”“通識研修”“問題診斷”“示范教學”“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的階段劃分,搭建融合課程樹,開展基于主題的需求調研、問題研討、自學診斷、主題擴容、示范答疑、個性選學等指向清晰的階段活動。線上課程注重資源拓展、任務推送、成果曬評,線下課程注重問題突破、實地研磨、個性指導。研訓課程的線上、線下無縫融合和互相支撐,更為立體、全面、深入地輔助線下集中研修,形成成長閉環,實現了對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關注和全面引領。
研磨細
課例研磨,是“六段式”送教流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從示范教學階段的對比自查,到成果展示階段的反觀自修,研磨活動一直貫穿研修的始終。
單就“研課磨課”階段,我校即分三個環節組織開展:初期磨設計,文本建構,集中定向研磨;中期磨課堂,課例打樣,校本精準研磨;后期磨成果,全員實操,個體深度研磨。聚焦一個主題,研磨一組課例,組織一個系列的研修活動,從文本建構到課例打樣,再到全員實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多人同課異構和一人同課異構的研磨過程中,促進參訓教師課堂問題的解決、教學能力的提升和生成性“金課”的漸次生成。
同時,學校采用一節研磨設計加一節練習設計的“1+1”雙線研磨形式,研磨課用來進行過程研磨指導,練習課聚力學以致用,有“學”、有“做”、有“評”、有“用”,引導參訓教師深度參與其中,做實研磨環節,鞏固研修成果。
建模穩
在以例建模的過程中,學校創新采用“跟培—互研—自練”三步走的校本推進模型,開展為期一年的“校本建模”活動,手把手帶領項目學校做研訓,送去一場培訓,更新一種理念,解決一個問題,留下一套模式。
跟培——熟悉流程育種子。所謂跟培,就是跟著培訓,這是一個“育種子”的過程。校本研修項目要想開展好,每校需要至少有2~5個熟知研修流程的管理者和籌劃者。因此,主題送教活動要求遴選送教鄉鎮項目學校的學科教師、教學副校長、教研組組長和區域聯動學校的教導主任、骨干教師組團成班,全線參與集中送教活動,讓他們在參與中熟悉主題研修環節的設計、把控及要求,同時切身感受以“課例研磨”為主要環節的主題研修對課堂提質增效、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繼而帶領全校教師進行主題研修的探索實踐。
互研——確定方式明路子。在不少于8天的集中送教項目“跟培”之后,校本指導團隊圍繞“培訓效果跟蹤”“教學行為轉化”“校本實施推進”,利用新學期的新教材,選定基于送教主題的代表性內容,指導項目學校開展為期一學期的校本互研活動。活動共分為示范教學、研課磨課和展示提升三個階段,設主題復盤、經驗分享、文本研磨、課例打樣、成果展示、全員實操、設計定稿等9個環節,旨在手把手引領項目學校校本研修團隊經歷診斷問題、設計課程、階段實施、資源再生的過程,實現研修成果的遷移固化。從扶到放,學做合一,在互研過程中,校本指導團隊從參訓教師變身為校本研修活動的策劃者,從模仿開始,確定研修流程,并就研修活動的實施進行全過程跟進指導,在實踐操作中實現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主題研修模式的有效建模。
自練——推進建模邁步子。跟著走,做中學,這是成人學習顛撲不破的一條金科玉律。在為期一學期的校本自練階段,項目學校通過“一科帶多科”、鄉村學校通過區域聯動“一片一科”,在校本指導團隊的組織下,各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走進課堂,梳理和聚焦問題,確定校本研修主題,按照“問題診斷—示范教學—課例研磨—成果展示—總結提升”的流程,進行校本主題研修的策劃、組織與實施過程指導,讓研修過程變成學校自練實戰的過程。我們通過在做中學,深化復盤(反芻)和學做合一,導之以行,助推項目學校形成校本主題研修的有效建模和常態化運行。
將“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精準培訓項目作為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深度激活教育生態的關鍵舉措,助推送教成果固化和項目學校校本研修模式的有效落地,讓送教培訓的“最先一公里”與校本研修的“最后一公里”完美對接,形成閉環,助推縣域教師教育快速發展,為打造“學在鎮平”品牌注入持久動力,我們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鎮平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