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在廣西閉幕。本屆學青會規格高、規模大,特色鮮明,全面檢閱了我國競技體育后備力量,體現了體教融合改革的成果,將帶動更多青少年了解體育、喜歡體育、參與體育、從事體育,發揮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和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應有作用。

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男子花劍個人賽,成都隊選手張峻銘出戰。
劉國永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本屆學青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以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用拼搏奮斗鑄就青少年精彩未來。
首屆學青會圣火熄滅,但青春的奮斗永不止步。逐夢新時代,青春更精彩,希望廣大學生青年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李翔 媒體評論員
本屆學青會共有101個代表團、近1.8萬名運動員參加。決賽從7月1日曲棍球項目開始,一直到11月15日上午公開組男子水球項目決賽,歷時4個多月,805個小項金牌各有歸屬。
舉重、射擊、體操、跳水等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和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涌現出一批好成績和有潛質的青少年運動員。福州選手徐璐瑩在女子舉重45公斤級比賽中超世界青年抓舉紀錄,創全國青年、成年抓舉紀錄。武漢選手劉雅菲在女子10米氣步槍資格賽中超世界青年紀錄、亞洲紀錄。寧波選手陳妤頡在女子100米決賽中以11秒43的成績奪冠并刷新個人最佳成績。烏魯木齊選手艾力西爾·吾買爾在男子400米預賽、決賽中兩次打破自己今年創造的全國少年紀錄。
學青會閉幕后,總局將繼續對標2028年、2032年奧運會,對標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對本屆學青會呈現出的體育后備人才情況做全面梳理和分析,充分發揮學青會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促進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王榮杰 資深媒體人
本屆學青會上,青少年選手的風采風貌讓人感嘆。共有6人23次超11項世界青年紀錄,2人1隊3次超3項亞洲紀錄,1人1隊8次超2項亞洲青年紀錄,充分發揮了學青會發現和培養體育人才的作用。
除了鍛煉身體、爭取榮譽以外,體育已成為滿足精神需求、完善個性品格、培育理想信念,進而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引擎。《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本屆學青會開幕式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也提出讓學生“每天鍛煉兩小時”,比此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提法更加深入。
近些年,體育在促進身體健康之外的多元功能得到重視,逐漸成為青少年汲取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養分。賽場之外,隨處可見青少年參與新興項目、小眾項目。“不只為了贏,更為了快樂”,體育運動逐漸成為滿足青少年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當青少年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運動中時,自然產生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