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劉娜

教育強則人才強,教師強則教育強。教師科學素養對提升科學教育質量、公眾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不斷加強教師的科學素養提升是現實所系、未來所系,是順勢之舉、應時之舉。3月4日,由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以“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為拔尖創新人才筑基”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太原舉行。該活動旨在聚焦教師群體,進一步提升教師科學素養,促使教師審視科學教學行為,積極引導教師樹立科學理念與科學思維,助力教師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為實現教育現代化與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貢獻應有力量。

農村教育的兩個概念:農民教育和農村義務教育。大家關注的主要是農村義務教育,因為這個部分關系著基本的社會公平。農村義務教育當下面臨的根本性的困境是持續的生源流失,生源流失導致了學校規模縮小,結構失衡,難以為繼。目前農村百人以下學校占多數,我最近了解到的一個縣,農村小學有90多所,百人以下的就有60多所。留在農村的孩子,留守兒童又占了一半。所以,我們要探討農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得先弄清楚這種狀況是怎么形成的。近代以來,發展這個概念主要指經濟發展,特征是工業化、城市化、商業化,這種發展源源不斷地把資源從農村帶走,包括農村的優秀青年,家庭發展也以賺錢為主要目標,父母拋下孩子到城市去打工,以為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生活,卻不知這是對家庭的二次破壞。
近十多年以來,國家給了農村義務教育許多政策支持,農村學校完成了標準建設,兩免一補政策減輕了農村貧困家庭的負擔,信息化建設通過引進線上教學,把優質教育帶到農村課堂,但依然止不住農村學生的流失。從根本上講,國家要樹立整體發展理念,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不能把農村學校當作城市學校的蓄水池。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搞新農村建設,吸引人口回流,引進新型農民,通過農民教育培養高素質農民,這種思路是以農村繁榮為目的,會給農村教育發展帶來轉機。

山西省在中小學教師培訓方面相對全國還是比較靠前的。具體體現在新入職教師的培訓、入職后3年教齡的培訓(含特崗教師培訓)、置換脫產教師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一系列培訓項目。內容豐富,涉獵面廣,全方位地提升學校的整體水平。培訓方式也多元化,以“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走進課堂,面對面地交流。培訓歷程也體現山西獨有特色,大體分為六個方面:一是培訓重點面向農村學校教師,尤其對貧困縣教師等,加大了針對性的培訓,比如“一對一”精準幫扶的力度。二是各類教師項目增加了師德師風課程內容。三是薄弱學科教師和特殊學校的教師培訓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四是強化信息技術培訓及學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課程。五是嚴格了培訓過程管理和學員考核評價環節,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六是對學科教師培訓的同時,加強了學校校長及支部書記隊伍的培訓力度,加強了教育局管理者的培訓力度,進一步全方位提升辦教育、學校辦學的水平。
根據國培發展歷程以及山西省現實情況來看,教師培訓未來發展會更加細化,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傾向于薄弱地區學校及薄弱學科的發展。從組織培訓方面看,高校與縣教師發展中心聯合并舉,組織培訓將由高校統籌,縣市教師培訓發展中心實際參與,充分發揮縣教師發展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強化教師入職前的培訓力度,加強教師綜合能力的培育。在實際行動方面,加強班級管理能力的培訓、教師教研能力的培訓、師生互動教學知識等培訓。

增強教師讀書的自覺性,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發展,是造就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培養教師閱讀的自覺性,首先應該讓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要,進而產生閱讀動機,促進廣大教師自覺確立“終身學習發展”的意識和習慣的養成,使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樂園,也是教師發展的場所,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的機制。專業閱讀對于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專業閱讀強調閱讀對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價值,有效的專業閱讀可以從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等方面豐富和發展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教師的知識素養豐厚了,其從事教學與研究的源頭活水便有了。朱永新先生曾提出“專業閱讀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并進一步強調“如果沒有教師的專業閱讀,就沒有教師的真正意義的成長與發展”。可見,專業閱讀與教師發展密不可分。
廣博的文化知識可以為教師打下厚重的人文素養底色,建議教師多閱讀一些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廣博的文化知識會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旁征博引、妙語連珠。

從2017年9月開始,科學課正式列入小學一年級教學日程。教育部的相關文件指出,科學課應變得和語文、數學、外語同樣重要。科學實驗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將作為當前中小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素養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基本科學知識、能力及相應的精神品質。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沒有全民族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中小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是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基礎,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小學科學課地位的提高代表了教育部門對科學素養的重視,很多基層學校也轉變了對科學這一學科的認識,但是科學教師尤其是教育較為薄弱地區的科學教師師資隊伍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一些地區的中小學,尤其是鄉鎮小學的科學學科教師存在一些問題,如專職化程度不高、專業知識缺乏、專業技能不足、不愿意長期從事科學教育等。這些問題制約著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多科學教師能夠按教材“教”科學,但嚴格地說,并不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