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文化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藝心一藝”文藝賦美365行動項目以“人人皆有文藝之心,人人都有文藝之長”為總目標,以優選、培育、輸出、復制、推廣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通過培育組建六支文化志愿者隊伍,開展五類公益性、高品質的“文藝賦美”等文化惠民項目,最終完成志愿者隊伍、共享型陣地、常態化活動三大體系建設,進一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了更好地發揮文化館的優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品牌,本文提出了有關“藝心一藝”文藝賦美活動的一些思考。
1 發揮文化館優勢,打造群眾文化品牌“藝心一藝”文藝賦美活動的重要性
1.1 加快文化傳承
文藝賦美活動是一種極富創意和藝術性的文化傳承方式,通過將傳統文化的元素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人們能夠在欣賞美的同時領略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這不僅有助于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能讓古老的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在活動中,參與者不僅能夠欣賞到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還能親身體驗傳統手工藝的制作過程。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方式,讓人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文藝賦美活動能夠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文藝賦美活動能夠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這種創新的方式不僅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還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機遇[1]。
1.2 推動社會文化發展
文化館作為文化資源的重要承載者,發揮其優勢以打造群眾文化品牌“藝心一藝”文藝賦美活動有助于增強文化館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力。通過舉辦各種形式多樣的文藝賦美活動,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參與,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文化館的存在與作用,提升文化館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為文化館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3 促進文化交融
文藝賦美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讓人們欣賞到美術品的魅力,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們可以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討文化藝術,不僅能夠激發人們對藝術的興趣和熱愛,還可以加深人們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而且,在文化館的文藝活動中,人們可以欣賞到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如繪畫、雕塑、攝影等,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能夠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1.4 加快城市文化品位提高
文藝賦美活動還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軟實力。通過文化館舉辦的各種文藝賦美活動,有助于為城市增添文化氛圍,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的文化愛好者和游客,提升城市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強城市文化品位,對于推動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5 增進社區凝聚力
通過文化館舉辦的文藝賦美活動,有助于吸引周邊居民前來參與,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增進社區居民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社區和諧。同時,這也可以是一個加強居民身份認同感的活動,提升社區的歸屬感與凝聚力。
2 發揮文化館優勢,打造群眾文化品牌“藝心一藝”文藝賦美活動的舉措
圍繞浙江省“文藝賦美”工程工作要求,創新推出“藝心一藝”文藝賦美365行動。一是健全以文藝類校外培訓機構師資、非遺傳承人、“三團三社”、公益培訓班優秀學員、學校社團、社會文藝骨干為主體的六支志愿者隊伍,并成立“藝心一藝”文藝賦美志愿者聯盟。二是實施文藝賦美、圓夢青苗、以賽賦能、公益培訓、云端賞藝五類文化惠民項目,凸顯“文化+”價值引領。
2.1 堅持“點”上輻射,發揮以文化人“頭雁”效應
全民藝術普及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作,它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藝術,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湖州市文化館需要廣泛開展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藝術興趣的全民藝術普及活動。首先,需要整合基層文化資源,將各種資源集中起來,以便更好地開展活動,資源包括農村文化禮堂、非遺工坊、藝培機構、學校、商圈、城鄉文旅空間等。通過將這些陣地打通,可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服務。其次,為了更好地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活動,湖州市文化館要建立健全的志愿隊伍,全市發布招募公告,統籌資源、加強培育,以建立一支有組織、有能力的志愿隊伍。這些志愿者可以來自各個領域,他們將為全民藝術普及活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服務。最后,在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活動時,湖州市文化館需要立足點位,充分發揮文化志愿者力量,可以采用“訂單式”“預約式”精準服務,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例如,開展賦美演出、圓夢青苗、非遺研學、文藝賽事、公益培訓班、云端賞藝等各項群文活動,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湖州市文化館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加強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活動;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反饋和建議,不斷改進和優化活動內容和服務;還可以加強與其他機構和組織的合作,共同推動全民藝術普及事業的發展。
2.2 堅持“線”上延伸,發揮以美育人“聚合”效應
在現代化社會中,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湖州市文化館依托市、區(縣)、鄉鎮三級聯動,精心打造“線上+線下”兩條文化線,深入開展送文藝“進鄉村、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系列專題活動。
線下方面,湖州市文化館開設民樂工作坊和城市藝術公益課堂,旨在培育文藝愛好者和志愿者,這些工作坊和課堂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尤其是年輕人和學生,他們在這里學習傳統民樂、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此外,還組織了文化下鄉活動,將文藝演出送到了鄉村田間地頭,讓農民朋友們也能欣賞到精彩的文藝節目,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線上方面,湖州市文化館以“城市公益課堂”和“數字文化館”為載體,廣泛開展云展覽、云演藝、云閱讀等文化數字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市民們可以在線欣賞到各類傳統非遺項目、藝術家的精彩演出和各類閱讀資源。此外,還開設線上藝術課程,讓市民可以在家中自主學習各種藝術技能,這些數字服務不僅方便了市民獲取文化資源,還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在送文藝“進鄉村、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系列專題活動中,湖州市文化館注重與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相結合。例如,在校園活動中組織“小小藝術家”計劃,鼓勵學生們發揮創造力,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機關和企業中,湖州市文化館舉辦文化講座和工作坊,提高員工們的文化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軍營中,湖州市文化館送去慰問演出和心理輔導活動,為官兵們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
通過“線上+線下”兩條文化線的打造以及系列專題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還推動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正是湖州市文化館在現代化社會中傳承和弘揚文化的重要舉措。未來,湖州市文化館將繼續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動和服務,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2]。
3 預期目標及標志性成果
3.1 預期目標
實施五類文化惠民項目,全年開展文藝賦美街頭展演不少于10000場,志愿者走進鄉村開展圓夢青苗美育教育不少于60場次,舉辦全市青少年非遺故事大賽、青少年聲樂大賽、廣場舞大賽等賽事活動不少于15項,依托“公益課堂”線下載體和“浙里文化圈”線上平臺,聯動開設多形式、多門類免費公益培訓不少于1500課時,云端賞藝年資源總量達到60小時。
3.2 成果
一是陣地建設。陣地建設是湖州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湖州市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陣地,如農村文化禮堂、非遺工坊、藝培機構等。這些陣地建設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還為湖州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陣地建設的過程中,湖州市注重與當地文化特色相結合,通過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農村文化禮堂作為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舉辦各類文藝活動、民俗展示、非遺傳承等活動,讓當地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傳承自己的文化傳統。非遺工坊則注重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相結合,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二是文化惠民。除了陣地建設,湖州市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來提高文化氛圍,包括文藝演出、展覽、講座等,涵蓋了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多個領域。通過這些活動,湖州市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
三是培養文藝隊伍。湖州市還十分注重培育文藝人才,他們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文藝志愿者隊伍,通過開展文藝培訓、組織文藝比賽等方式,提高當地居民的文藝素養和技能水平。這些志愿者不僅在當地發揮了積極作用,還為湖州市的文藝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是品牌活動的打造。為了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湖州市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活動。例如,“藝心一藝”文藝賦美365行動,這是一個全年不間斷的文藝活動,通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展覽、講座等,讓文藝成為城市的美學符號。此外,“湖州市全民藝術普及月”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活動,它通過組織各類藝術培訓、展覽和演出,提高市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
五是文化產業推動。在文化產業方面,湖州市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式,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些舉措不僅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文化產品選擇。這些成果不僅有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還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在未來,湖州市將繼續加大文化建設的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城市。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這些具體舉措,湖州市“藝心一藝”文藝賦美項目將能夠充分發揮文化志愿者和基層文化資源的優勢,實現資源整合和服務延伸,讓更多人們參與到文化藝術活動中,提高藝術素養和文化品位,促進社區凝聚力和社會和諧發展。
引用
[1] 周仕光.發揮基層文化館的優勢,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活動[J].文化產業,2023(5):103-105.
[2] 覃妮.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優勢 建設基層群眾文化品牌[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30):62-63.
作者簡介:郁丹(1980—),女,浙江湖州人,群文館員,就職于湖州市文化館(湖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