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 嚴靜怡
本文探討了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中跨文化學習的途徑與效果,強調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整合豐富的文化元素的重要性。通過深入研究跨文化學習理論,結合實踐案例,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深刻理解西班牙文化。通過對學習成果的評估、長期影響的追蹤和學生反饋的分析,揭示了整合式教學的積極效果。這一研究不僅拓展了西班牙語教育的教學理念,也為其他語言課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語言和文化的跨界交流愈發頻繁,第二語言習得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在這一背景下,西班牙語作為一門備受關注的語言,西班牙語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西班牙語教育不再僅僅是語法和詞匯的學習,更注重學生對西班牙語國家文化的理解與體驗。然而,當前的西班牙語教育往往偏重語法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了文化元素對于語言習得的重要性。在這一背景下,西班牙語教育工作者面臨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在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中,如何引入跨文化學習元素,以促進學生對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習得?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討在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中引入跨文化學習元素的途徑與效果。旨在通過深入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教學范式,為西班牙語教育提供創新的教學理念,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供指導,并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決策支持,使得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同時,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體驗西班牙語國家的文化。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更能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增強他們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適應力。
1 跨文化學習與閱讀教學
1.1 跨文化學習在語言課堂中的角色
跨文化學習在語言課堂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1]。語言不僅僅是詞匯和語法的組合,更是一種文化的表達和傳承。通過跨文化學習,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與所學語言相關的文化內涵,拓展對世界的認知。在語言課堂中引入跨文化學習,有助于打破語言學習的單一性,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知和理解背后的文化價值觀、傳統和社會規范。
1.2 閱讀教學中的跨文化元素引入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側重于語法和詞匯,忽視了文化元素對于閱讀理解的重要性。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讀語言材料,跨文化元素的引入變得至關重要。這包括但不限于文化背景、社會習俗、歷史事件等。通過將文化元素融入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使語言學習更具深度和廣度。
1.3 跨文化學習與閱讀能力的關系
跨文化學習與閱讀能力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閱讀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跨文化學習,學生不僅僅學會了語法和詞匯,更能夠理解言語背后的文化脈絡。這種深度的文化理解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文化元素的引入不僅能夠增加閱讀材料的真實性和情境感,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應用所學語言。在跨文化學習與閱讀能力的關系中,學生不僅僅是語言的學習者,更是文化的參與者。通過閱讀涉及文化元素的材料,學生將更容易融入目標語言社群,理解其文化價值觀。這種更深層次的跨文化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溝通技能,使其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更加自如地運用所學語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引入地道的文學作品、歷史文化事件的討論、虛擬文化體驗等,以促使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和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這種有機的結合,學生不僅能夠提高閱讀能力,更能夠在文化層面上建立更為牢固的語言基礎。跨文化學習與閱讀教學的相互促進將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和綜合的語言學習體驗。
2 西班牙文化元素在閱讀課程中的引入
2.1 文化元素的定義與分類
文化元素是一種傳達社會特征、歷史傳統和價值觀的符號、行為或物質表現。在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中引入文化元素,意味著通過閱讀材料向學生介紹關于西班牙文化的各個方面。這些文化元素可以被分類為語言、風俗習慣、節慶、文學、藝術等多個方面,以豐富學生對西班牙文化的全面認識。
2.2 西班牙文化元素的選擇與教學方法
在閱讀課程中引入西班牙語的方言、俚語和口頭表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日常對話和社交場合中的語言使用。通過學習地道的語言表達,學生將更容易融入西班牙語社群。選擇介紹西班牙的飲食習慣、家庭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禮儀,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這可以通過短文、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化的魅力[2]。西班牙的傳統節慶如圣誕節、斗牛節等都包含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通過閱讀相關材料,學生將了解到這些節慶的由來、慶祝方式以及背后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相關活動或討論,深化對節慶文化的理解。選取西班牙文學作品、藝術品等,通過閱讀使學生感知文學藝術是如何反映文化和歷史的。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時讓他們對西班牙文學和藝術有更深層次的興趣。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綜合的方式,結合課堂講解、小組討論、多媒體呈現等,使學生以多角度、多層次地接觸文化元素。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實際體驗,例如嘗試西班牙菜肴、參加文化活動等,以加深他們對文化元素的體驗和理解。
2.3 學生對文化元素的反應與理解
學生對文化元素的反應和理解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志。在引入文化元素的閱讀課程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了解學生的反應:
① 課堂討論和反饋:定期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分享他們對文化元素的看法和感受。鼓勵他們提出問題,與同學分享個人經歷,促進跨文化交流。② 書面反饋:要求學生寫閱讀理解,表達他們在閱讀中對文化元素的理解,以及這些理解對他們的語言學習和文化認知有何影響。③ 小組項目:設計小組項目,讓學生共同研究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并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這有助于培養合作精神和深度思考能力。
通過以上方法,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對文化元素的反應,發現可能存在的困惑或誤解,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深刻理解將為跨文化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提供堅實的基礎。
3 教學方法與策略
3.1 語言習得與文化學習的整合方法
在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中,語言習得和文化學習的整合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更全面地了解西班牙文化。為實現這一整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 主題整合教學:將語言和文化緊密結合,選擇與西班牙文化相關的主題作為教學內容。② 任務型教學:設計任務,要求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完成有關西班牙文化的任務。③ 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資源,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呈現真實的語言使用場景和文化元素。
3.2 教學策略的設計與實施
① 交際法教學:強調語言是交際的工具,通過對話、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語境中體驗西班牙文化。② 文化體驗活動:安排學生參與實際的文化體驗,如品嘗西班牙美食、觀賞傳統舞蹈表演等。③ 項目式學習:設計項目任務,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關于西班牙文化的項目。④ 個性化學習: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文化主題進行深入學習,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3.3 教學評估與反饋
① 多元化的評估方法:使用多樣的評估方式,包括口頭表達、書面作業、項目展示、小組討論等,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語言和文化學習情況。② 反饋及時性:提供及時的反饋,鼓勵學生在錯誤中學習,同時指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西班牙語和文化元素。③ 學生自評:引導學生參與自我評價,讓他們思考自己在語言和文化學習中的成長,激發他們的學習自覺性。④ 反思和調整:定期進行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評估結果調整教學策略,不斷改進教學效果。
4 跨文化學習的效果評估
4.1 學習成果的評估方法
① 口頭表達和書面作業:通過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作業,評估他們對于西班牙語和文化元素的理解和運用能力。② 項目展示:學生可以通過小組項目展示的方式呈現他們對西班牙文化的深度理解,例如制作文化展覽、演示文化活動等。③ 文化體驗報告:要求學生參與實際的文化體驗,如參觀西班牙文化活動、美術館等,然后撰寫報告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所學。④ 考試和測驗:設計相關的語言和文化考試,以檢測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
4.2 跨文化學習的長期影響
評估跨文化學習的長期影響需要考慮學生在學習結束后對語言和文化的持續關注和應用。以下是一些評估方法:
① 追蹤研究:進行長期追蹤研究,通過定期的調查或訪談了解學生在畢業后對于西班牙語和文化的關注和運用情況。② 校友反饋:與校友保持聯系,收集他們的反饋和經驗,了解他們在職業生涯和生活中如何運用所學的西班牙語和文化知識。③ 就業情況:調查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了解他們是否因為掌握了西班牙語和文化而在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4.3 學生反饋與體驗
① 課程評價:定期進行匿名的課程評價,鼓勵學生分享對于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意見。這有助于發現潛在問題并作出及時的調整。② 反思作業:要求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撰寫反思作業,分享他們在課程中的收獲、挑戰和對于西班牙語和文化的未來期望,這可以提供深層次的學生反饋。③ 重要經歷分享:鼓勵學生分享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西班牙文化的重要體驗,這可以通過課堂分享、博客寫作等形式進行,促使學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文化體驗。
5 結論
在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中,成功整合跨文化學習與語言習得,通過引入豐富的文化元素和創新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技能的同時深刻理解西班牙文化。學生通過多樣的評估方式展現出優異的學習成果,不僅在語言表達上取得顯著進步,同時也培養了跨文化溝通能力。長期追蹤顯示,這種整合式教學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提高了他們的文化意識、批判性思維和職業競爭力。學生的積極反饋與體驗證實了跨文化學習對于激發學習興趣和增進文化理解的積極作用。因此,成功的西班牙語閱讀課程模式為跨文化學習與語言習得提供了可行的教學范例,對未來語言教育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引用
[1] 姜希星,王鵬.高等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6(7):73-74.
[2] 郭敏.旅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9(S2):206-208.
作者簡介:魏欣(198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博士,副教授,就職于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嚴靜怡(1990—),女,寧夏銀川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