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一萍 歐秀瑩


摘 要 為了探討水產養殖過程中用藥種類對養殖產量的影響,選擇同一個魚塘分兩個年度進行試驗。在投喂飼料、消毒劑、投放品種、規格、數量及養殖周期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第一年使用硫酸銅硫酸亞鐵、敵百蟲、阿維菌素液、鹽酸氯苯胍等化學殺蟲劑,第二年使用水產用桉樹精油驅蟲劑作為病蟲害防治藥物,養殖時間11個月,全過程記錄養殖品種的死亡率和總產量。結果表明,桉樹精油防治魚病不僅風險小、沒有耐藥性和殘留毒副作用,還能顯著提高產量和品質水平,增加效益。
關鍵詞 桉樹精油;化學殺蟲劑;魚病防治;產量效益;廣西扶綏縣
中圖分類號:S94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16
病蟲害防治是水產養殖成敗的關鍵,水產寄生蟲不但直接傷害魚體,而且可能誘發各類細菌、真菌甚至病毒性疾病,引起魚病暴發,魚類大面積死亡,導致養殖戶損失慘重。化學殺蟲劑具有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需要常常更換,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風險很大。近年來,不少養殖戶改變觀念,安全無污染的中草藥制劑成為殺蟲首選。
水產殺蟲劑包括化學性殺蟲劑和中草藥及中草藥制劑。1)以藥性兇猛、殘留較大為特征的硫酸銅、硫酸亞鐵、敵百蟲、阿維菌素、代森胺有機硫、辛硫磷、菊酯及咪唑類等。這類殺蟲劑能夠殺滅水體和寄生于魚體的各種有害原蟲類、蠕蟲類、甲殼類、昆蟲類等,但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如菊酯類殺蟲劑經常表現為高魚毒性,對魚體刺激較大,使用中稍不注意就會導致魚出現跳躍狂躁、平衡失調的現象,且蝦蟹對其極敏感,蝦蟹養殖禁用[1]。2)水產養殖用抗寄生蟲中草藥及中草藥制劑主要包括苦參、五倍子、苦楝皮、石榴皮、大蒜、桉樹精油、苦參末、青蒿末、杜仲本草及草本驅蟲凈等,其特點是無毒副殘留性、無抗藥性,含有豐富蛋白質、糖類、有機酸和氨基酸,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桉樹精油是被歐盟列入飼料添加劑目錄的安全無毒飼料添加劑,以澳洲小葉多苞桉為核心原料,主要活性成分為1,8-桉葉素,具有驅蟲和消炎抗菌的雙重功效,還能增強魚體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
廣西扶綏縣的養殖戶陳某有多年水產養殖經驗,但產量不夠高、效益不好。近幾年,陳某改變水產養殖殺蟲方式,用桉樹精油代替化學殺蟲劑進行魚病防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結合養殖實際,本研究對2種防治方法的效果進行對比。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和地點
試驗時間為2019年2月15日—2020年12月31日,試驗池塘位于扶綏縣那唐村,面積0.67 hm2左右,水位約2 m,通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淤泥深15 cm左右。池塘建有2.2 kW葉輪式增氧機2臺、自動投餌機1臺,保證溶氧量及投喂量充足;池塘的排水口和進水口安裝防護措施,防止魚群逃脫。池塘主養品種為草魚、鯽魚,搭配鰱魚、鳙魚等,不定期施肥培水。
1.2 試驗材料
水產用桉樹精油驅蟲劑(水劑和粉劑)及硫酸銅硫酸亞鐵、敵百蟲、阿維菌素液、鹽酸氯苯胍。
1.3 魚種投放管理
2019年1月底排干水清淤曬塘30 d,每667 m2
潑灑80 kg生石灰,施肥培水。選用的草魚、鯽魚、白鰱、花鰱苗種來源清楚、體質健壯、鱗片完整、體表光滑、活躍,無病無傷規格整齊,沒有經過長途運輸,在3月底之前將苗種投放完成,年底前捕撈[2]。主養草魚和鯽魚,搭配鰱魚、鳙魚等,草魚每667 m2放養量為800尾、鯽魚每667 m2放養量為700尾、白鰱魚每667 m2放養量為70尾、花鰱每667 m2放養量為30尾。早、中、晚、黎明前各一次巡塘,黎明前是一天中水里溶氧量最低的時候,需要重點檢查池塘中有無魚浮頭現象;夜里1:00左右塘邊有蝦、魚靠邊聚集浮頭,說明缺氧,需要及時使用增氧機或采取其他增氧措施。巡塘時還要注意是否有魚離群獨游生病、水色是否透明等。
1.4 方法及管理
草魚對水質要求高,食量大,排泄多,要注意防止水質惡化,保持池塘水透明度在25 cm以上。潑灑生石灰調水,每667 m2施100 kg,重復施2次,第二次每667 m2潑灑生石灰50~60 kg,并及時加注新水[3]。從5月開始,每隔15~20 d,通過每667 m2池塘潑灑15 kg磷肥或周期性使用微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以促使浮游生物生長。需要注意的是,石灰和磷肥要間隔15 d使用,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用高純氧化鈣改底,每667 m2用1~3 kg,改善殘餌碎屑、糞便等有機物造成的池底酸臭腐敗問題,降低水體有害物質含量,改善水環境。
采用草魚和鯽魚混養配合飼料投喂,膨化料與硬顆粒按0.8∶1.0的比例搭配投料,蛋白含量在30%左右,含量過高或過低的飼料會造成養殖成本較高或營養成分不良,飼料要求新鮮不變質[4]。使用投餌機投喂顆粒飼料,要求撒落均勻、分布面廣,避免魚體搶食,避免規格小、體質弱的魚吃不到或吃不飽。視情況每天投喂2~3次,早中晚每次投喂30 min左右,投喂量以80%的草魚吃飽為宜;在傍晚或夜間投喂青飼料,白天投喂會減少草魚對顆粒飼料的攝食。
魚病防治的關鍵是預防為主、有病早治。2019年,3%~5%的食鹽水消毒魚苗下塘后,每一兩個月用漂白粉消毒,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和敵百蟲預防寄生蟲,15 d后用阿維菌素溶液稀釋3 000~5 000倍全池潑灑,拌餌內服鹽酸氯苯胍預防孢子蟲,服用膽汁酸、維他克提高魚體免疫力。2020年,改用多苞桉樹精油(粉狀或水劑)驅蟲,具體方法如下。
1)驅蟲。在4月上旬的晴天上午,水溫20 ℃左右時,每667 m2用25 g多苞桉樹精油全池潑灑,一瓶100 g
可潑灑0.26~0.33 hm2,隔2 d 用一次。若巡塘時發現寄生蟲,需要連續全池潑灑多苞桉樹精油3~5 d,
并每瓶100 g拌餌150 kg,連續投喂3~5 d,防控孢子蟲、車輪蟲、指環蟲、三代蟲、斜管蟲等寄生蟲的繁殖和暴發。夏季是車輪蟲的大量繁殖季節,在春夏交替時要及早預防。
2)殺菌。殺蟲后間隔5 d殺菌,每一兩個月用漂白粉消毒[5]。
3)內服預防。桉樹精油每100 g拌餌150 kg,連續投喂3~5 d,每30 g使用2次。從5月開始肝膽病易發,需要每千克飼料添加膽汁酸2~3 g,第1 d 2餐,以后每日1餐,連續用5~6 d,15 d一次。
1.5 調查指標
該試驗分2年進行,投喂飼料、消毒劑、投放品種、規格、數量及養殖周期都完全相同,養殖時間11個月,記錄養殖品種的死亡率和總產量,做好生產記錄。同時,通過統計總產量,計算投入品成本、魚塘租金、人工費、水電費等對比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養殖產量
如表1、表2所示,2020年試驗魚塘獲得豐收,起捕草魚8 160 kg,較2019年增加1 344 kg;鯽魚
2 380 kg,較2019年增加420 kg;鰱魚792 kg,較2019年增加140 kg;鳙魚383 kg,較2019年增加64 kg。
總產量11 715 kg,平均每667 m2產量1 170 kg,產量同比增長20%,成活率在85%以上,餌料系數從
1.8下降到1.4,增產明顯。
2.2 養殖效益分析
2020年草魚、鯽魚、鰱魚、鳙魚的塘口價分別
13元·kg-1、18元·kg-1、7元·kg-1、12元·kg-1,據此測算出2020年該魚塘總產值為159 060元。成本包括飼料投入45 000元、塘租費5 000元、人工費36 000元、水電費2 400元,以及苗種投入6 000元、藥品投入
1 580元,計算得出每667 m2利潤達6 308元。2019年,草魚、鯽魚、鰱魚、鳙魚的塘口價和2020年基本持平,魚塘總產值為132 301元,成本總支出79 511元,每667 m2利潤達5 279元,2020年效益同比增長19.5%。
3 結論與討論
“無病先防,有病早治”是水產養殖魚病防治的基本原則,中草藥劑制桉樹精油預防及治療效果明顯,外潑可以消毒改善水質,內服可開胃促進消化、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避免魚病暴發,為增產提供保障;產量上明顯提高,增加效益。改變魚病防治模式,改重殺菌殺蟲為輕殺菌驅蟲,用桉樹精油代替化學殺蟲劑,科學管理,成活率提高明顯。從成本上看,化學殺蟲劑、毒副作用大,每次使用后都導致魚類的生長停滯幾天,使整個養殖周期延長,人工、電費、水費和投入品的使用量及餌料、飼料的成本增加,降低了養殖效益。從產品品質上看,使用化學殺蟲劑殘留可能性大,使商品魚品質變差,甚至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桉樹精油屬于中草藥,成分天然安全可靠,不傷魚體,不擔心有藥殘,更加符合現代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從防治效果上看,病原多樣性常導致疾病難以實時防控,桉樹精油有助于降低養殖疾病大規模暴發的風險,避免亂用抗生素藥物導致的環境污染及藥物殘留。實踐證明,水產養殖要與時俱進、改變思路、勇于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積累養殖經驗,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玉堂,田建忠.水產養殖用驅殺蟲劑類藥物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項[J].中國水產,2015(7):60-63.
[2] 張金建.池塘主養草魚成魚的規范化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0(11):165.
[3] 呂軍,祝少華,王亞強.沿黃低洼鹽堿地池塘主養草魚技術[J].科學養魚,2007(10):16-17.
[4] 楊立功.金鯇魚健康養殖技術研究[J].新農村(黑龍江),2017(20):188.
[5] 林春友,朱宏利.團頭魴細菌性敗血癥的防治[J].科學養魚,2005(9):5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