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倩倩
摘 要 干旱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常見氣象災害之一,不僅影響農牧業生產,而且會對農牧民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做好干旱災害應對工作至關重要。基于鄂爾多斯市干旱發生情況,分析干旱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并從生產環節、管理部門提出鄂爾多斯市應對干旱的措施。
關鍵詞 干旱;農業生產;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29
鄂爾多斯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屬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是典型的半干旱農牧業區,干旱少雨、風大沙多是該地區的氣候特征。2022年5月,受有效降水偏少、蒸發強及風大影響,鄂爾多斯市地表水分得不到有效補充,土壤墑情持續較差,各旗區0~20 cm土壤相對濕度在7%~53%;東勝區、康巴什區、伊金霍洛旗及準格爾旗南部為輕旱至中旱,其余大部地區為重旱至特旱。得益于人工澆灌,鄂爾多斯市春播進度受到的影響較小,但西部牧區受干旱影響較大,鄂托克前旗部分地區的牧草至今尚未返青,鄂托克旗牧草返青后枯死。間斷性干旱對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發展產生了阻礙,也給廣大農牧民生活帶來了困難,影響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如何有效應對干旱災情成為當前農業管理部門和農業生產者急需思考的關鍵問題。
1 鄂爾多斯市旱災發生情況
干旱是鄂爾多斯市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干旱一年四季均有發生,輕則土壤墑情較差,農作物減產,重則地表開裂,農作物絕收,人畜飲水困難。鄂爾多斯市氣象干旱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冬旱發生頻率最高,其次是春旱,再次是秋旱,其中春旱和秋旱對農作物和牧草生長發育影響較大。
2 鄂爾多斯市干旱成因及危害
鄂爾多斯市旱災主要是因自然降雨少、氣溫高等因素引起。冬季降水稀少,鄂爾多斯市大部地區均以干旱為主,除大棚作物外農田基本閑置,雖然冬旱發生頻率最高,但是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較小;春季降水較少,且多大風、沙塵天氣,此時正是農作物需水關鍵期,也是牧草返青的關鍵時期,所以春旱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最大;入秋之后,降水明顯少于夏季,氣溫整體偏高,更有利于旱災的發生發展,農作物進入收獲的關鍵時期,用水需求較大,秋旱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也較大[1];鄂爾多斯市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夏季旱災發生頻率遠低于其他季節,降水少、日照時間長及氣溫偏高是造成夏旱的主要原因。
3 干旱對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1 糧食作物降量降質
旱災的發生會對糧食作物的產量及品質產生極大的影響。眾所周知,水是糧食作物生長的必需品,若糧食作物缺水必然會阻礙其生長。以玉米為例,玉米是鄂爾多斯市重要農作物之一,尤其是進入乳熟期的玉米,此時是玉米產量形成最為關鍵的時期,對水分、溫度非常敏感,若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將會嚴重影響玉米結實率,增加空粒、秕粒數量,進而對玉米的產量、品質造成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受到持續旱災的影響,土壤干旱、墑情差,糧食作物減產降質風險將大幅度提高。
3.2 經濟作物減產減收
經濟作物在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若經濟作物生產受到影響,那么必然會引發減產減收的后果。據統計,2022年鄂爾多斯市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14.73萬hm2。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生長時,對水的需求量較大,而且在不同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有著明顯的差異。若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生長時遭遇持續高溫干旱天氣,會出現植株凋萎、葉片焦枯、果實灼燒、果實異常落果、果實畸形等一系列的現象,降低蔬菜瓜果的商品性,進而導致各類經濟作物減產減收,阻礙農民致富增收和農業經濟穩定增長[2]。
3.3 引發病蟲害
病蟲害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絕產絕收。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氣候條件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近年來,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鄂爾多斯市高溫旱災發生頻率增加,而且干旱災害持續時間延長,范圍更廣。干燥環境下,各類害蟲、致病菌能夠安全越冬,成活率升高,蟲口基數增加,致病菌快速繁殖,增加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病害及蟲害的發生可能性,這對于鄂爾多斯市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
3.4 加大成本投入
持續高溫干旱等災害性天氣的發生,導致土壤墑情變差,土壤含水量下降,進而影響農作物的播種、生長及收獲。鄂爾多斯市發生旱災后,農牧民不得不通過人工灌溉、覆蓋遮陽網、購買并搭設遮陽膜等一系列的方式進行抗旱。在農牧業生產環節進行抗旱作業,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也需要采購一些抗旱設施設備。人力和物力等多個方面的投入增加,導致農牧業生產成本上漲,進而影響農牧民經濟收入。
3.5 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牧業生產兩者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農牧業經濟穩步增長是建立在農牧業安全生產的基礎之上的。然而受到持續旱災的影響,鄂爾多斯市無論是農業,還是牧業,均面臨著巨大的生產壓力。農牧業生產得不到足夠的、有效的水源支撐,會導致農業和牧業生產面積、規模縮小,進而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會阻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及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
4 鄂爾多斯市應對干旱的措施
4.1 生產環節應對措施
4.1.1 糧食作物抗旱
1)做好土壤墑情監測工作,充分結合糧食作物類型落實土壤墑情監測工作,動態掌握土壤含水量數據,對當地干旱成災概率、影響面、減產度展開科學的研判分析,以此為基礎做好田間糧食作物管理指導工作,避免造成嚴重減產,實現穩產增收的目標。
2)做好灌溉補墑工作。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做好宣傳及動員工作,改變農牧民過去靠天等雨的思想,及時加派人手,增加抽水設備的配置數量,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水源進行抗旱。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抗旱作業時應當積極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微灌、滴灌等,在有效緩解旱情的同時,減少水資源浪費,提升水資源利用率[3]。
3)做好中耕保墑工作。通過對農田定期進行中耕除草,可降低土壤當中水分的蒸發量,使土壤具備更強的蓄水保墑能力及抗旱能力,同時避免雜草和農作物爭奪水分,讓土壤始終保持一定的濕度,防止田間糧食作物失水萎蔫甚至死亡。
4)合理用肥。針對缺水導致長勢衰弱的糧食作物,可通過以水調肥的方式,加快肥料的滲透速度,有效改善其營養狀況,使田間糧食作物具備更強的抗旱能力。一般每667 m2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 kg左右即可。針對受旱較輕、灌溉條件不理想的農田糧食作物,可通過噴施葉面肥的方式增強其抗旱能力,減小干旱對作物的影響。
4.1.2 蔬菜作物抗旱
1)做好保水灌溉工作。針對灌溉方便的農田,要重視對現有抗旱設施設備、水源的利用,積極推廣應用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灌水應當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時段進行。灌溉作業完成之后,可再覆蓋適量的秸稈及稻草,降低水分蒸發速度。針對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應小水走溝浸墑,減輕對表層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減少水分損失。灌水后可適當淺耕,破除土壤板結,避免水分過度蒸發。
2)做好施肥工作。對蔬菜作物施肥時,應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將肥料隨水施入蔬菜根部土壤。要開溝淺施,薄施、勻施,防止肥料過度集中導致出現燒苗現象。要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用量過多導致蔬菜徒長。要適當施加磷鉀肥,增強蔬菜的抗旱能力。若蔬菜作物已遭遇旱災,建議在傍晚時段在蔬菜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赤·吲乙·蕓薹(碧護),增強蔬菜的抗逆性及抗旱能力[4]。
3)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蔬菜作物受到旱災的影響,極易發生病蟲害,如白粉病、病毒病、菜青蟲、蚜蟲等。因此,農戶要高度重視病情蟲情檢測工作,及時了解病蟲害發生情況,聯合做好防控工作。推薦使用氨基寡糖素、病毒A等藥劑防治病毒病,推薦使用吡蚜酮、呋蟲胺等藥劑防治蚜蟲,減小旱災及病蟲害對蔬菜的影響。
4.1.3 瓜果抗旱
1)做到合理灌溉。水源充足的情況下,應當結合土壤濕度及時灌溉,滿足瓜果生長對水分的需求。要控制好灌水時間,以清晨、傍晚等時段為宜。應用噴灌技術、膜下滴灌技術,禁止大水漫灌,減少水分浪費,為瓜果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2)重視果園覆蓋工作。遭遇高溫干旱時,應當積極推廣應用薄膜覆蓋技術、覆草技術。通過在樹盤處覆蓋綠肥、雜草及秸稈,有效減少地表水分蒸發。覆草前結合深翻或深鋤澆水,每株果樹施加氮肥0.3 kg,以提升果樹的抗旱能力。
3)做好遮陽降溫工作。高溫干旱季節可通過覆蓋遮陽網的方式,減少烈日對果樹的直射,減少果樹水分蒸騰。針對設施內的果樹,可通過設置水簾的方式達到降溫抗旱的目的。
4)做好修剪工作。針對干旱嚴重且灌溉不便的果園,應當定期做好修剪工作,適時疏除過密枝和纏繞二次枝,及時均勻綁蔓,減少水分損失,使其具備更強的抗旱能力。
5)科學使用吸濕劑、抗蒸劑,進而減少水分蒸騰量,提高果樹對水分的利用率,使果樹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4.2 管理部門應對建議
4.2.1 提高干旱災害預警水平
鄂爾多斯市氣象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干旱等災害性天氣的發展規律及特征,強化干旱天氣監測及預報,保證預報的準確性,為抗旱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依據。中度、重度干旱地區應當認真監測土壤墑情,在農忙生產時節詳細了解旱災發展趨勢,及時為農牧戶提供抗旱減災指導,減小旱災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4.2.2 開發利用農業氣候資源
氣象部門應當加強與涉農部門、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深入研究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設備及生產新模式;要科學評估農牧業氣候資源,合理劃分干旱災害風險區域,以此為基礎對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產業結構展開靈活調整,重點加強對耐高溫、耐干旱等農作物品種的培育,使所栽植的農作物具備更強的抗逆性和抗旱能力。不僅如此,要重視對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應用,如人工增雨技術,有效緩解旱情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4.2.3 建立節水高效農作制度
持續高溫干旱和水資源短缺的背景下,加快構建節水高效農作制度,確保該制度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帶動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特別是中度、重度旱災地區,要大力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并積極改造農田節水灌溉設施,減少灌溉環節對水資源的浪費[5]。此外,政府部門要增加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扶持力度,對各類抗旱設施進行完善,并修繕灌溉渠道及水庫,滿足農牧業生產灌溉需求,有效緩解農作物缺水的困境。
4.2.4 健全農業災害保障體系
鄂爾多斯市旱災高發背景下,政府和氣象部門應當加大對干旱等災害性天氣危害和防范措施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防范意識。同時,加大對節水技術的宣傳力度,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此外,要加快構建完善的農業災害保障體系,定期開展干旱等災害的救助保險,增強農牧業抗旱減災能力,減小干旱對農牧民的影響[6]。
5 結語
干旱是鄂爾多斯市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對農牧業生產及廣大農牧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要高度重視旱災應對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鄂爾多斯市實際旱災情況制訂科學、完善、有效的應對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小干旱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保障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生產安全及穩定,促進農牧業經濟穩步增長,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兵.新鄉市高溫干旱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人工增雨對策[J].黑龍江糧食,2023(8):39-41.
[2] 閆泓.高溫疊加干旱? 農業生產面臨挑戰[N].中國氣象報,2022-08-19(1).
[3] 馬薔.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分析[J].新農業,2023(2):92-93.
[4] 張卓珺.干旱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氣象服務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2):128-130.
[5] 葉爾克江·霍依哈孜,阿帕爾·肉孜,周國宏,等.昌吉州氣象干旱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14):64-70.
[6] 姚曄.干旱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氣象服務對策探析[J].南方農機,2021,52(6):68-6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