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鴻
摘 要 國槐作為甘肅省武威市重要的林木,在改良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綠化、推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保障威武市國槐健壯生長,構建穩定的國槐生態林系統,針對當地國槐種植現狀,從科學育苗、適時移栽、加強水肥管理、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方面探討適宜在武威市推廣和應用的國槐科學栽培技術。
關鍵詞 國槐;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甘肅省武威市
中圖分類號:S792.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59
武威市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現轄1個區、2個縣和1個自治縣,總面積約3.23萬km2,常住人口約144萬人。武威市南依祁連山,北靠騰格里沙漠邊緣,地理位置特殊,生態平衡不穩定。近年來,威武市沙漠化、荒漠化面積持續增大,因此堅持生態發展之路,進行“水源保護、沙漠治理、道路綠化,綠洲建設”的生態布局,成為當地林業管理部門的重中之重。
國槐作為高大的落葉喬木,樹干筆直粗壯,樹冠龐大優美,在加上其較強的耐鹽堿、耐干旱和抗寒能力,成為武威市綠化城市、改良荒漠的重要樹木品種。在2021年8月16日的武威市人大常委會上,鄉土品種國槐正式成為市樹[1-3]。加強對國槐栽培技術的研究,對改良武威市生態氣候、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意義重大。
1 武威市國槐栽培概況及意義
1.1 改良生態環境
近年來,武威市沿荒漠區域打造了“防沙保耕田”防護帶,而作為重要的造林樹木,可以生長20年之久的國槐,在該保護林中占有重要作用。1)國槐強大的根系可以有效固定土壤、含蓄水分,避免水土流失,起到荒漠沙土壤改良的作用。2)國槐的樹根可以實現對土壤、水分的有效固定,樹干、樹冠可以有效抵御颶風、風沙等侵襲,從而形成抵御沙塵暴天氣的有利屏障,對調節整個河西走廊的生態氣候環境起到重要作用。總的來說,國槐在改良生態環境、保護武威市中部綠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4]。
1.2 改良城市綠化
城市綠化是增加綠化面積、提高人們幸福指數的關鍵。而作為市樹的國槐,在武威市綠化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1)國槐樹干筆直、枝繁葉茂,樹花清香多彩、花期長,深受人們的喜愛。2)國槐作為綠化林木,具有極高的抗寒抗旱性,移栽成活率高,樹冠高大、枝繁葉茂,除具有強大的生理功能外,還可對區域的氣候進行有效調節。例如,國槐進行光合吸收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有效降低氣溫,而蒸騰作用揮發的水分可以有效增加空氣濕度。通過相關調查發現,道路兩側的國槐可以使氣溫降低2~3 ℃,進而有效增加人們的舒適感,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指數。3)在武威市部分旅游景點和公益公園,工作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國槐進行合理修剪,進而為人們提供良好的遮陰及休息場所[5]。
1.3 促進經濟發展
近年來,武威市林業部門在充分發揮國槐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深挖國槐的經濟效益,并初步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開發體系。1)藥用價值的開發。國槐渾身是寶,葉片具有祛毒除濕、清肝的功效,枝條、樹根具有除蟲、清熱的功效,樹花和莢果入藥后,具有降血壓、止血、解暑的功效。2)家居價值的開發。國槐的樹干纖維素含量較高,具有耐水泡、水浸、彈性高等特性,為建筑行業、家具行業及農業機械行業重要的原材料。由此可見,在推進國槐科學種植的同時,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可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是完善國槐栽培體系的重要補充[6]。
2 國槐栽培技術要點
國槐科學栽培是指技術人員在對地區林木生長環境、土質土壤、氣候特性等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以國槐栽培與撫育學、水肥管理學、生態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通過制訂相對完善的國槐管理體系,進而指導國槐育苗、除草、灌溉、施肥、修剪等撫育措施合理落實。
2.1 種苗培育
培育高品質的國槐種苗是推進國槐栽培技術現代化的關鍵。武威市林業技術人員根據國槐苗期生長所需的基礎環境和各類營養物質,結合林木育苗場的分布,總結出一套相對完善的國槐種苗培育技術。
2.1.1 精選育苗地
技術人員通過對苗圃的數量和分布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武威市現有育苗圃3 000多處,總面積超過2.133 hm2,其中涼州區占55%以上,苗木總數量約為6億株,每年出圃苗木2.5億株。威武市應依據國槐在各地區的分配,以“就近育苗”為基本原則,在各苗圃進行國槐育苗的合理布局。一般而言,國槐苗圃應具備以下特性。1)地勢平坦、無低洼蓄水溝、排水條件良好,可保障雨水及時排出,避免出現苗木根系因長期浸泡而爛根等現象,同時避免產生有害物質,影響根系的發育。2)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透氣性良好,避免在土壤黏重的地塊育苗,為根系呼吸提供足夠的氧氣供應,同時土壤pH值控制在6.0~7.0,微酸或中性的砂壤土利于國槐根系深扎[7]。
2.1.2 國槐種苗培育技術
2.1.2.1 播種育苗技術
播種育苗技術是通過種子采集、催芽、播種的方式培育國槐幼苗,其技術要點如下。1)種子采集與處理。武威市國槐種子的采集日期為10月20日至11月30日,選擇樹齡20年以上、樹木健壯、枝干繁茂、未被有害生物侵害的適齡母樹進行采種。為提高國槐的成活率,要采集飽滿、紋路清晰的果實,將果實浸泡搓洗后,采集里面的黃色種子,然后晾曬貯藏。2)種子消毒與催芽。配制3%~5%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然后在恒溫35 ℃的恒溫箱中浸泡20 h催芽,待種子吸水體積膨大為處理前的2倍左右時,覆草催芽48 h。待有1/5種子萌發后,即可播種。3)合理播種。威武市國槐播種時間一般為氣候適宜的中春(3月底至4月中旬),播種量控制在160~190 kg·hm-2,畦寬65~70 cm。播種育苗技術具有出苗整齊、長勢整齊的特性,適宜在武威市種植集中的區域進行大規模應用[8]。
2.1.2.2 扦插育苗技術
扦插種植法是利用國槐枝條發育成幼苗的技術。1)選擇10~20年健壯母樹,截取當年生、分蘗能力強、包含2~3個芽孢、直徑在1.0~1.5 cm、未被有害生物侵害的枝條,然后將其剪成15~18 cm的小段,并將下段修剪成45°的傾斜切口。2)配制5%的萘乙酸溶液,然后將枝條下部浸泡在生根液中2~3 h,
取出后備用。3)使用1%嘧菌酯·惡霉靈可濕性粉劑50 kg·hm-2+20%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 kg·hm-2+1%噻蟲胺·氟氯氰菊酯顆粒劑50 kg·hm-2對土壤進行處理,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原孢子、菌絲及有害昆蟲,然后利用土壤速測儀或實驗室檢測方法,進行土壤有機質含量、pH值、電導率等各項指標的檢測,通過添加生石灰、豆皮、麩皮、農家肥等,進行土壤酸堿度的調節,再深翻土壤使其具備松軟度適中、有機質豐富、溫濕度適宜等特性。4)種植畦間距控制在0.8~1.0 m,行距20 cm、間距40 cm,扦插深度控制在3.0~5.0 cm。
2.1.3 幼苗撫育
對國槐幼苗進行科學撫育是保障其茁壯生長,培育健壯幼苗的關鍵。1)加強水肥管理。在苗圃地鋪設滴灌、微噴等設備,定期補充水分,控制國槐發芽期、生根期(播種后1個月以內,扦插后20 d以內)土壤相對濕度在50%~75%,不可過濕或者過干,避免種子或者插穗(切口處)腐爛或者抑制前期根系的發育。2)定期劃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根系呼吸和深扎,同時去除雜草。在劃鋤過程中,注意保護國槐樹皮和幼根。3)定期進行國槐幼苗病蟲害的檢測和防控,降低其對國槐幼苗的損壞。近年來,武威市林業部門已經總結出一套相對完整的幼苗撫育技術,并及時下發各育苗場。在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高品質國槐幼苗的單位面積出苗率超過15%[9]。
2.2 國槐林木的移栽與撫育技術
2.2.1 適時移栽
1)移栽前需要對幼苗進行適當修剪,以保留3~5根
骨干枝為原則,將其下方的分枝、側枝全部去除,上部枝干的長度控制在33~38 cm,避免移栽時枝干移動,損傷枝干,同時平衡國槐的根冠比,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2)如果移栽前幼苗出現樹皮受損情況,先噴施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12%中生菌素500倍液進行殺菌,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避免傷口感染病原菌后腐爛。3)武威市為典型的大陸季風性氣候,一般選擇氣候相對適宜的中春(3月底至4月中旬)進行國槐苗木的移栽,一般選擇移栽3~4年的健壯國槐苗木。4)栽植穴直徑為國槐根系土球的
1.3倍左右,行間距為(40~45)cm×(80~85)cm。5)移栽后20 d左右,要在主干距離地面5~8 cm的位置處截干,促進新芽萌發。當主干芽生長至20 cm時,選擇與主干平行向上的枝條保留,剪除其余萌芽。
2.2.2 除草與松土
除草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大型雜草與國槐爭奪水分和營養物質,松土主要是提高根系周圍土壤的透氣性。1)當林地大型雜草較多時,技術人員可在國槐生長旺盛的晚春、盛夏季節,采用機械或人工割除的方式進行除草,可將雜草均勻鋪在國槐苗木周圍,既可以保溫、保墑,又可以增加苗木根系周圍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沃度。2)移栽后6個月左右,技術人員可以國槐主干為圓心,以15~20 cm為半徑進行松土,在松土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苗木根系。3)在武威市,一般每年需要進行2~3次除草松土,可分別選擇國槐苗木根系和樹冠發育的關鍵期(晚春、初夏和盛夏)進行。
2.2.3 灌溉與施肥
灌溉與施肥是保障國槐水分和各類營養物質有效供應的關鍵,技術人員應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灌溉和排水。1)武威市降水量相對集中(7—8月降水較多),土壤中水分不均衡,技術人員需要及時利用排水系統進行排水,避免積水導致國槐根系無氧呼吸,造成乙醇積累而腐爛;而在5—6月、10—11月,威武市降水量相對較少,可灌溉2~3次。霜降前,要進行一次入冬水灌溉,保障國槐安全越冬。2)國槐施肥主要包括3個階段,一是返青肥,主要是初春施用,促進莖芽萌發;二是生長肥,主要是7—8月施用,保證莖葉茁壯生長;三是越冬肥,主要是以埋肥的方式進行營養物質的補充,保障國槐安全越冬。在肥料種類方面,以復合肥[m(N)∶m(P2O5)∶m(K2O)=18∶18∶18]、尿素、水溶肥為主[10]。
3 常見病蟲害防治
國槐病蟲害防治技術是指在對國槐各類病原孢子、靶標害蟲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以“預防為主、統籌防治”為基本原則,采取林業、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措施,對國槐樹根、樹干、樹冠等部位的有害生物進行精準防控,從而將病蟲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3.1 潰瘍病
潰瘍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為害國槐幼苗及成年樹主干、側枝的病害。早春是該病的高發期,易造成國槐樹皮流膠腐爛,嚴重的話導致國槐枯死,對國槐的危害較大。對于發生潰瘍病的國槐,技術人員應及時刮除主干病斑、剪除發病側枝,或者可用47%春雷霉素·王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億·g-1熒光假單胞桿菌粉劑500倍液涂抹發病部位,可以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3.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為害國槐的葉片和莖稈,造成葉片失綠,影響其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進而導致國槐長勢衰減。春季和秋季是白粉病的高發季節,技術人員可通過飛機施藥的方式噴施40%苯醚甲環唑顆粒劑200倍液+30%乙嘧酚磺酸酯懸浮劑200倍液、40%嘧菌酯懸浮劑200倍液+40%氟菌唑300倍液等藥劑。
3.3 尺蠖
尺蠖具有暴飲暴食的特性,不僅對國槐造成極大的危害,而且其吐絲下垂的特性嚴重影響國槐的觀賞價值。因此,技術人員推薦在每年的4月、7月、8月等尺蠖發生嚴重的時期,定期噴施20%唑蟲酰胺懸浮劑1 000倍液、5%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1 500倍液、225 g·L-1蟲螨腈懸浮劑1 000倍液或10%多殺霉素懸浮劑1 500倍液等藥劑,進行尺蠖卵、幼蟲的防治,可獲得不錯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曉育.槐樹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策略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15):86.
[2] 李海軍.國槐播種、育苗與病蟲害防治探究[J].廣東蠶業,2020,54(11):28-29.
[3] 王汝華.槐樹栽培技術及園林應用探析[J].農家參謀,2020(2):113.
[4]王彩云.國槐的移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山西林業科技,2019,48(1):50-52.
[5] 李佩軍,王艷,鄭紅偉,等.金葉國槐栽培技術及在園林中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5(9):52.
[6] 李先偉,陳玉平,李喜榮,等.國槐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與防治要點[J].農業與技術,2019,
39(16):65-67.
[7] 王玉芳,王澤平.國槐的價值及育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8):163.
[8] 鄒莉.國槐栽培技術[J].熱帶農業工程,2019,
43(2):137-139.
[9] 馬小莉.國槐的價值及育苗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7(1):150.
[10] 王貴瑕.速生國槐栽培養護技術的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0):431.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