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朱金金
“爺爺奶奶,這兩天身體還好吧?我們給你送防疫健康包來了,里面有退燒藥、感冒藥、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還有一張愛心聯系卡,您有什么需要就打上面的電話。”一大早,舟山市定海區雙橋街道各村暖心配送小分隊就行動起來,對照各村老人名單,走街串巷、挨家挨戶配送連夜分裝打包的防疫愛心包,并為老人仔細講解各類藥品、消毒用品的使用須知。
自“萬支小分隊、暖心大走訪”行動全面啟動以來,舟山市以網格團隊為基礎,統籌鄉鎮干部、村社干部、駐村干部、社區醫生、民警等力量,吸納東海漁嫂、陽光敬老等社會組織和其他各方基層骨干10728名,組建1225支村社小分隊,奔走在一線,全面開展暖心服務。
“志愿者不僅送醫送藥,還幫阿拉量血壓、測心率,一下子就寬心了。”岱山縣蘭亭社區的沈奶奶拉著結對的“東海漁嫂”李萍的手感動地說。結合“分類定級、組團包聯”、黨建聯建等工作機制,舟山市組織小分隊共聯系走訪群眾19.32萬次,解決困難訴求4.76萬個,幫助居民群眾送醫送藥送餐6.2萬次,提供代購代辦照護1.62萬次。
“誰家老人腿腳不便,誰家老人有基礎疾病,誰家有特殊需要,我們都很清楚,也明確了‘1對1’聯系人,提高了服務的精準性。”以空巢獨居老人、留守兒童、孕產婦、重度殘疾人、基礎病患者等5類重點對象為主,小分隊敲門問需,“一日一見面”跟進了解生活情況;同時,向小島老人、返鄉人員等有實際需求的群眾延伸,共排摸掌握重點對象43687人,發放緊急聯系服務卡10.69萬張。
面對返鄉高峰,普陀區建立校門到家門的應急協調機制,共與1128名大學生所在高校建立聯絡,實時調度,協調解決學生返鄉途中遇到的問題困難580余項。在“包網入戶”“逢一進格”和民情工單等機制的基礎上,嵊泗暖心小分隊結合上門分送“愛心點菜單”和新春送“福”送春聯等活動,以貼心服務讓群眾樂享節日氛圍。
然而,舟山在感染“過峰”、進入“防重癥”關鍵階段后,醫療條件相對較差、老年人口眾多的小島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難點。為此,全市配置6艘醫療救助船游弋在群島間,實現懸水小島健康服務、送醫送藥全覆蓋。此外,還制定新冠病毒感染者海上交通應急保障方案,配置42艘“海上120”救護轉運船,每艘船組建應急聯動黨小組,打通海上生命通道。
前不久,桃花島值班醫生緊急上報危重癥病例,當時客運航班已經停航,桃花鎮政府當即啟動海上交通應急保障聯動機制,由醫護人員全程陪同,安排專船運送。專船停靠碼頭時,普陀醫院救護車早已等在岸上。由于送醫及時,老人病情穩定。像這樣的生命接力,在桃花鎮已經完成了7次。
從陸上到海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小分隊的身影。立足群眾所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市村社小分隊以先鋒先行寫就海島暖心守望佳話。

舟山市定海區五聯村暖心小分隊坐船上島送藥送物/定海區委組織部供圖
面對疫情防控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舟山市普陀區聚焦偏遠海島、老舊城區等重點區域,扎實開展村社小分隊暖心配送服務,重點排查轄區內的重點人群,用實際行動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按照“村社—網格—微網格(樓道、樓棟)”治理架構,普陀區迅速組建了由2765名包聯領導、村社干部、網格人員、黨員志愿者、醫生、警察等組成的365支暖心配送小分隊。制定小分隊暖心配送工作指引,指導鎮街具體落實“1+3+N”暖心配送服務機制,即通過全方位排摸重點人群建立一套服務對象花名冊,向重點對象發放一份防疫政策宣傳單、一張愛心聯系卡、一個健康防護物資愛心包,并根據實際需求提供“愛心點菜單”、送疫苗上島等服務。此外,還通過村民(小區)微信群、村內廣播、實地走訪等強化最新防疫政策,對偏遠海島重點幫扶人群實行“一日一見面”服務機制和輪渡24小時在崗值守機制,一旦發現老人出現高燒、呼吸困難等癥狀,立刻啟動救助,網格、村、鎮接力聯動,提供應急轉運、診療救治等服務。
“元旦前我就接到村里的電話,詢問我返鄉時間,告知返鄉途中如何做好防護,返鄉后村里也時常來電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有人惦記的感覺真好!”家住展茅街道的張先生很感動。春節期間,為更好迎接“返鄉潮”,做好群眾服務工作,普陀區各鎮街組織由村社黨組織書記帶頭、街道干部下沉、黨員志愿者參與的“1+1+N”返鄉人員聯動小組,架起24小時待命的黨群“連心橋”,以“點對點”溝通、“一對一”聯系等方式,為返鄉探親、在外務工人群提供送醫上門、政策解讀等服務,為1860余名返鄉人員開展居家用藥指導、線上答疑等暖心服務2300余次。
針對居民所急,普陀區暖心小分隊利用網格服務群登記群眾藥品需求,基層黨員干部帶頭號召分享防疫物資,帶動親朋鄰里間進行藥品等防疫物資共享互助,“物資交換群”“共享藥箱”“愛心加油站”逐漸涌現,一個個暖心故事在微信群中不斷上演。暖民愛心互助小分隊開啟愛心接力模式,讓寒冷的冬日多了許多溫暖與感動。
舟山市嵊泗縣聚焦轄區“一老一小”、獨居老人、基礎病患者等特殊群體,以“三張清單”“海陸雙網”“跨島叩門”深入推進暖心服務小分隊建設,用實際行動匯溫暖聚人心。
“太感謝你們了,這些用品真的太及時了。我不會上網,腿腳還不太好,正發愁怎么買藥呢!”家住該縣五龍鄉黃沙村的老人陸海洋剛給村網格員打電話說需要一些藥品,10分鐘后,黃沙村網格長鄭玲賢就將防護愛心包送到了陸海洋家門口。嵊泗縣迅速組建77支暖心服務小分隊,實施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三單”管理模式,建立暖心熱線雙向聯系機制,收集群眾困難訴求,依托“村社黨組織+屬地鄉鎮+縣屬有關部門”聯動協調機制,累計協調解決群眾送醫送藥、配餐送餐、代購代辦等各類需求問題5300余個。
依托海上網格、“瀛洲紅帆”力量,嵊泗縣組建76支海上暖心服務小分隊,創新“海陸雙網”聯建,實行“定人聯船”機制,全力守護船員生命健康。在漁船海上作業期間,由海上網格責任醫生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渠道向漁民兄弟科普疫情防控知識,呼吁漁民在有序生產的同時,提升防疫意識。在漁船返港期間,分批次為漁船送去抗疫防護用品、退燒藥品。
針對綠華、壁下、灘滸等3個懸水小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運輸不便、老齡化程度高、基層力量有限等問題,嵊泗縣還深入開展“跨島叩門”行動,推動“鄉鎮聯村領導+機關干部+村干部+公安民警+醫務人員+網格力量”多方駐島服務,落實“紅色專船”,暢通為小島群眾提供送醫送藥、代購代辦、照料關心等暖心服務的“最后一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