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余建紅 通訊員/林琦
“現在藥品相對緊缺,你們還隔江過海給我們送,真是太感謝了。”近日,在溫嶺市松門鎮銅門村,73歲的江領妹阿婆從志愿者手中接過藥品后,很是感動。江阿婆居住在九洞門島上的銅門村,是松門鎮僅剩的兩個海島村之一。這幾天,她的老伴咳嗽癥狀越來越嚴重,正苦于出行不便買不到藥品,海上小分隊的黨員們就帶著藥品敲響了門。
前段時間,像江阿婆這樣的當地受惠群體不在少數。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群眾新冠防治用藥需求激增。溫嶺市地處沿海,不少常年居住在偏遠海島或長期在海上作業的群眾,一旦發生感染,難以第一時間得到用藥救治。為及時回應群眾需求,努力做到特殊時期幫扶“不漏一戶”,溫嶺市松門鎮、石塘鎮等地聯合當地9家醫療衛生機構黨員、26個村所在地志愿者組建海上小分隊,根據需要不定期開展送醫送藥服務,并在居民相對集中的島上設置臨時服務點,為島上居民免費測量血壓、講解居家防護措施、贈送口罩等防疫物資,面向殘疾人和孤寡老人等群體開展送藥上門服務,確保群眾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
“眼看著出海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們的藥品卻還沒補齊,你們來得太及時了,這下我放心多了。”80088號船船老大動情地說。除了服務島上群眾外,小分隊還吸納了當地漁業執法中隊黨員等力量加入,集中采購應急藥箱,補足退燒、止痛、止瀉、止咳等21種藥品,趁漁船避風回港契機,在登船開展安全檢查時為漁民送去“暖心藥箱”300余個,努力滿足船上用藥需求,讓漁民離港作業更安心。
用等不了、慢不得的態度,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是溫嶺市歷來的做法。服務群眾不僅在當下更在平時。為了推動小分隊服務常態化長效化,溫嶺市還組建了“海上紅帆”微信診療群,吸納31名簽約醫生加入,借助文字、語音、視頻等方式,24小時為漁民、海島群眾提供海上應急咨詢、遠程救治指引等服務,打造“貼身診療管家”,確保服務不斷檔、不過夜。群眾還可以通過微信群實現富余藥品的互幫互助,有需要的可由小分隊隊員取送,為群眾提供“海中央”的貼心服務。微信群自組建以來,通過遠程視頻會診感冒發熱癥狀等95人次,提供用藥資訊服務511條。
“為了確保小分隊的服務精準有效,我們為每個小分隊配備了一名醫生,在上門開展走訪服務過程中,最大限度確保對癥下藥,讓群眾安心放心。”松門鎮黨委委員何志遠介紹。目前,溫嶺市共有海上小分隊12支、隊員137名,近兩個月以來,共開展各類送醫送藥服務活動405場次,為群眾送去止咳藥、口罩、抗原試劑等物資1300余套,服務有需要的群眾2000余人次。
漂洋過海也要找到你!疫情之下,溫嶺市針對偏遠海島等交通不便區域群眾,錨定就醫用藥等“關鍵小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功能和政治功能,統籌協調各方面資源力量,讓暖心服務隔江過海,守護群眾的身體健康,用心用情走好服務群眾“每一步”。

溫嶺市海上小分隊隊員為島上居民講解應急藥品使用須知/溫嶺市委組織部供圖
金清鎮組建125支暖心小分隊,整合人員620人,及時送醫送藥,幫助代購代辦,貼心照料關愛,做好宣傳引導。尤其針對轄區內綿長海岸線上的偏僻海島村加大資源傾斜,一村一策制定對應解決方案。如白果村10余名老人相繼出現發熱、咽痛、全身疼痛等癥狀,但該村為海島村,存在出行不便、就醫困難等難題。金清鎮黨委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安排,以“包聯包戶”的形式開展精準服務,由小分隊成員第一時間建立檔案、摸清底數、送藥上島、送藥上門。同時,金清鎮黨委向周邊沿岸村社發起“共享藥品”號召,組織專業的醫療人員加入海島村暖心小分隊,為島上村民們筑起健康屏障。
章安街道組建農耕服務小分隊上門助力春種備耕。從街道農辦、城建等涉農條線精選16名黨員業務骨干,組建3支農耕服務小分隊,深入重點耕種區和農戶家中開展助農服務。依托“農耕服務”微信群、志愿服務“先鋒臺”,梳理種植戶技術咨詢、代耕代種、生產托管等現實需求,分解任務下發至片區小分隊。挑選5名“老鄉鎮”、農技專員等作為農技指導員充實小分隊隊伍,分片區開展“包村助耕”行動,深入67戶農戶家中開展備耕指導,免費檢查維護農業機械、幫助排除故障,并對春季防蟲、春耕防火、農資購買等進行集中教學。在走村入戶過程中,及時收集有資金需求種植戶信息30余條,由小分隊主動對接本地“紅色金融特派員”,提供低息資金支持320余萬元。
海游街道社區“疫”站配送暖心服務小分隊推動“藥”緊事、“碼”上購。為滿足社區獨居、高齡、殘疾老年人等群體的日常生活需求,街道黨工委整合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及愛心商家等多方資源力量,組建“疫”站配送暖心服務小分隊,采取“線上溝通,線下跑腿”等形式,通過公告欄、微信群等渠道發布聯系方式和代購二維碼,為居民提供代購代買、送貨上門等服務,形成“居民下單、社工統計、供應商配貨、暖心小分隊配送、居民核對簽收”的閉環,開展“無接觸暖心配送”,實現“碼上一站式購齊”。截至目前,共組建103支社區暖心配送服務隊,服務群眾9000多次,為老年群體送餐送藥2000多次。
三合鎮摸排高齡獨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員、重度殘疾人等人員清單,開展“每天一敲門一問候”活動。小分隊通過“線上”問候+“線下”關懷的方式,實時跟進掌握重點人群情況,拓展送醫送藥、代購代買、照料關愛等服務。小分隊成員了解到下峧村殘疾人潘女士因家庭條件困難,女兒無法正常上網課,迅速幫助解決了網課手機和網絡問題。
沿江鎮新興村58歲的鄭阿姨自幼身患殘疾,其父親年邁體弱,日常買菜做飯、康復護理成了難題。鄭阿姨用手機通過“民e通”小程序向暖心服務小分隊求助,所在網格的小分隊第一時間為她開展上門服務,聯系了村里的“放心廚房”,為她家配送午餐和晚餐,同時,家庭醫生定期提供康復、護理和健康指導。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沿江鎮創新推行“民情E通、暖心入格”工作機制,組建64支暖心服務小分隊,通過“線上集難點+線下送服務”,實時收集當地高齡獨居孤寡老人、留守困境兒童、重點殘疾人等重點人群信息470余條,開展送醫送藥、代買代購、關愛照料、宣傳引導等暖心服務活動12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