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鄭雪
近日,杭州市臨平區曹家浜社區著力提升為民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社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以實際行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點擊這里可以查詢我們社區的動態,點擊這里可以進行設施報修……”在杭州市臨平區崇賢街道曹家浜社區錦昌年華小區一位住戶家中,社區志愿者正在介紹一款名叫“居民百事通”的小程序。注冊登記后,居民不僅能關注到社區的實時動態,還可以利用維修服務、事件舉報等功能解決各類問題。
“借助數字化賦能的小程序,物業、業委會、社區可在后臺同時查看居民的報修信息和留言記錄,在社區和業委會的監督下,物業需在2小時內對問題進行確認和任務分配。對于樓道燈破損等公共區域設備維修問題,我們會督促物業當天解決,并在兩天內作出修復反饋。”曹家浜社區黨支部書記周朝博向記者介紹說,剛來籌建的時候,整個社區就兩個人,醫療、文化等基礎配套都是從零起步。
2012年,周朝博從部隊轉業后,在前村社區做了一名社工。他用樸素又熱情的真誠服務,在前村社區積攢了各種贊譽和口碑。到了曹家浜社區,他更是全力以赴。曹家浜社區目前有4000余戶居民,人多事雜,社區管理難度大。為了實現精細化管理和高效便民,通過10年努力,周朝博“從無到有”,并實現“從有到優”,將曹家浜社區打造成了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幸福社區,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滿足感。
在基層一線干了10年,拼了10年,周朝博為曹家浜社區帶來了近2000平方米的嶄新辦公間,打造了臨品書坊的一米書架閱讀區、“曹家浜”會客廳、居民影音室、智慧互動網格屏等配套服務。在他的創新推動下,24小時便民廚房、警民服務站以及未成年保護、母嬰親子空間站等項目即將上線……
溫馨舒適的卡座,不同種類的圖書,形式多樣的文創產品,設計巧妙的書架……這小小的一隅是曹家浜社區一樓入戶大廳的場景,周朝博將這小小“圖書館”命名為一米書架,是曹家浜社區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
“文化振興是鄉村社區振興的重要內容,一米書架致力于社區振興和服務群眾,注重老百姓的文化滋養和文明養成。”周朝博告訴記者,現在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只要走進社區,都會到書架上拿書本或者報紙閱讀。
曹家浜社區外來人口多,大多數為買房入戶的新杭州人,為了增強他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周朝博在社區內設立了一個居民會客廳,方便居民會客交友。現在這小小會客廳不僅是解決鄰里糾紛、協商議事的場所,更成為居民們打卡的“網紅地”。除了網紅會客廳,社區還有一間可以同時容納十多人觀影的影音室。周朝博說,為了滿足社區老人看電影的需求,社區專門辟開一小塊空間,用作放映室。只需手機上一點,投影儀緩緩降下,就能實現沉浸式觀影。
在跟蹤采訪過程中,周朝博的手機鈴聲數次響起,電話那端是一個個等待他解決的難題。“這是社區工作的常態,也是作為社區黨支部書記必須扛起來的重擔!”周朝博說。

曹家浜社區志愿者不定期開展為居民免費量血壓活動/曹家浜社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