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陜西高院及時召開黨組會議專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主要領導深入基層法院開展宣講活動,印發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和實施方案,強調要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黨的二十大以來,全省各級法院迅速對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部署,找準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通過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集中宣講輔導、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全員學等形式,組織干警全面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入腦入心、凝聚力量,切實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成效。

為進一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陜西高院出臺《關于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意見》(簡稱《意見》),從不斷增強服務保障陜西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扎實有力服務保障陜西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水平三個方面,提出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助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法保護文化傳承創新、強化民生權益司法保障、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等20條措施。
《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全省法院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強化了審判執行工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措施,對陜西法院聚焦高質量發展精準發力、更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常態長效推進“雙進”工作向縱深發展,監督帶動全省法院把“雙進”轉化成一種思想自覺、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融入法院工作各方面全過程。2022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115.41萬件,結案數首次突破百萬件,達106.77萬件,同比分別上升8.71%和10.73%,增幅分別列全國第9位和第6位;員額法官人均結案數269件,同比上升10.7%;案件平均審理時間53天,同比縮短8天;一審判決案件發改率2.87%,同比進步0.92個百分點,執法辦案繼續保持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陜西省最大的科技孵化器,是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陜西高院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制定發布《關于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十條措施》,依法護航“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陜西高院與省秦創原領導小組辦公室簽署促進秦創原平臺建設合作框架協議;聯合陜西省公安廳、知產局等13家單位,掛牌成立秦創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心,加強企業創新成果保護,促進秦創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設立西咸新區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為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自2022年4月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以來,陜西法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擔當作為,統籌推進工作,依法嚴厲打擊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加大財產刑適用力度,審結養老詐騙案件38件71人,幫助老年人追回損失955.26萬元,以實際行動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營造良好社會環境。陜西高院發布養老詐騙典型案例,全省法院積極組織開展涉養老詐騙普法宣傳活動,“線上普法+現場說法”同時發力,揭露養老詐騙“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幫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識和識騙防騙能力,發動群眾揭露、舉報養老詐騙違法犯罪線索,以實際行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不敢騙、不能騙、騙不了”的良好態勢。


為適應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營商環境建設需求,陜西高院印發《關于調整強制清算與破產案件管轄的通知》,明確自2022年5月1日起,在全省實行各市中院統一管轄轄區內的強制清算與破產案件,并按照訴訟標的額由基層法院管轄部分衍生訴訟案件。
該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優化破產審判布局,提升破產審判專業化水平,健全完善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有效破解破產案件“受理難”“審理難”,對推動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 義。2022年5月 至12月, 全省法院累計新收強制清算與破產案件504件,較2021年同期增長57.5%;審結423件,較2021年同期增長55.5%。

陜西法院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省高院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案件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審理指南》,為懲治生態環境侵權行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提供了制度保障。積極推動區域司法協作,陜甘寧蒙晉五省區六地市中院共建沿黃河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渭南、延安、榆林中院聯合出臺《關于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協作 為深入推動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共同推進黃河中游生態大保護、大治理。掛牌成立秦嶺保護巡回法庭,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精準司法供給。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探索創新補植復綠、增殖放流、認購碳匯等裁判執行方式,設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為建設美麗陜西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2年10月13日,寶雞市金臺區人民法院以被告人薛思偉、薛思忠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妨害公務罪等,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38萬元,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余14名被告人以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妨害公務罪等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二個月至一年六個月不等刑罰。宣判后,部分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訴。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該黑社會性質組織長期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通過違法犯罪活動等不正當手段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嚴重破壞了區域正常經濟、社會秩序。該案是全國掃黑辦和中央督導組“雙掛”督辦的案件,該案的審理,彰顯了陜西法院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工作的堅定決心。

為弘揚延安精神,傳承人民司法優良傳統,陜西高院緊緊扭住“一刻也不離開群眾”這一“馬錫五審判方式”的靈魂,積極在全省法院開展“馬錫五審判方式”內在精神傳承工程,深入挖掘“馬錫五審判方式”時代價值、實踐路徑,推動“馬錫五審判方式”融入新時代法院工作實踐,讓司法更加親民便民利民。省高院以《一刻也不離開群眾》為題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暨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作交流發言。聯合省委宣傳部深入開展“新時代馬錫五式好法官”評選宣傳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蘋果法庭”“能源法庭”“旅游法庭”等特色巡回審判法庭堅持前置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不斷延伸訴訟服務,獲得群眾一致認可。

人民法庭處在人民法院最基層、化解糾紛最前沿、服務群眾第一線,是鞏固基層政權、踐行司法為民、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陜西高院認真貫徹強基導向,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建設基層,部署推進人民法庭標準化規范化“兩化”建設活動,各中、基層法院牢牢堅持“三個便于”工作原則和“三個服務”功能定位,進一步優化法庭布局、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支持保障、加強隊伍建設,建成44個示范法庭、182個達標法庭,“綜合審判為主、專業審判為輔、巡回審判為補充”覆蓋城鄉的司法服務網絡基本形成。評選出10個“楓橋式人民法庭”,4個法庭工作經驗入編全國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推動人民法庭工作實現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