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怡
【結辯】
從2010年的奮斗者協議,到2019年的阿里人福報,職場的競爭與投入不斷升溫,擺爛與自律、內卷這些詞匯逐漸成為互聯網的熱詞,甚至成為了微博熱詞。
擺爛與自律的界限到底在哪?要怎樣才能被稱為“自律”?人到底有沒有擺爛的權利?擺爛難道真的就是一事無成嗎?擺爛為什么不能是在走向自律的道路上的小小休憩?自律是不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現在的自律是不是為了以后能夠有更好的生活?
就像西西弗斯一般,推著石頭的我不該是快樂的,我要放下。
面對高強度的學習,我可以稍稍躺平;面對過高的成績要求,我可以轉換跑道;面對無意義的生活焦慮,我可以躺下讓緊繃的肌肉恢復松弛、讓生活重新找回意義。有人說,擺爛是一種態度,是對內卷的批判與質疑,是放棄無意義的努力、退出競爭,反思著我們過往的生活;有人說,擺爛是一種隱患,是“垮掉的一代年輕人”對時代的放棄與推諉,是浪費有價值的青春、逃避責任,揭示著當代青年的恥辱與怠惰。
那么你,要不要做第一個反抗的西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