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晨
Q:為什么別人的自律方法到我這兒卻行不通?
A: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對于曾經的我來說,完成每天規劃的學習與任務,就像是喝水吃飯一樣,雖偶有偏差,但一切都按部就班,讓人感覺時間仿佛被掌握在手中。而每當夜幕降臨核實一天收獲的時候,我常常因滿足而感到未曾辜負時光。后來,一切都變了,從我考上目標學校的那天開始。
每一個早晨,依舊在記事本上規劃當天的學習任務,劃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可是我不再能夠順利完成它們,記事本上的空窗記錄著自律的失敗。記憶就像是時間,一眨眼就消失了,我絞盡腦汁地去回憶:早上,我拿著手機側躺在床上看著短視頻。到了上課時間,慢慢悠悠地背著書包去教室;午飯后,睡意襲人,一覺醒來便是14點,接著完成即將上交的作業,其間,偶爾因為手機屏幕亮起查看微信,或者打開短視頻網站以休息的名義發會兒呆。更有時候,只是在網頁上瀏覽,鼠標滑著滑著,就到了晚飯的時候。
我嘗試過曾經的自律方法,也曾想跟隨他人的經驗,但都失敗了。不是因為有學校課程而擱置了背單詞,要么就是因宿舍聚餐而擱置聽力練習,還有就是因為趕作業而推開所有事情。生活中怎么有這么多的事,總是能夠精準地在我最忙碌與最脆弱的時候接踵出現?
我不斷質疑自己。終于,朋友的話點醒了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啊!”我在心中不斷咀嚼著這句話的含義。一方面,我們應該活在自己的生活節奏之中,不與別人比較,不焦慮;另一方面,也需要意識到自己活在怎么樣的時區中,根據自身境遇的變化與環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
與過去相比,我不再擁有大量可自我調控的時間,學校的課程、生活的社交、課后的作業等等,時間是有限的,而我又思維活躍,經常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社交媒體分散注意,難以克制自己靜下心學習。
我意識到我應該以認識自我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調整自己:在早晨進行一小時的英語聽力練習——一日之計在于晨,這個一天中最沉靜的時刻,在沒有前置及任何事情打擾的情況下,無所顧忌地去靜心學習,完成最有難度的學習任務;隨著太陽的升起,思緒開始活躍,注意力開始分散,將容易并且不太緊急的任務放在這個時間段比較合適;而當思緒開始沉淀,邏輯開始清晰,打開手機的勿打擾模式,再進行其他的任務。
我們生活在自己的時間與環境中,有人晨起頭腦清明,有人夜晚邏輯嚴謹,有人獨居,有人同室友生活……生活在每個時刻,都會變化與跳躍。我想自律也是一樣,并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一套完全一模一樣的自律方法。我們其實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的自律時間,調整或者創制屬于自己的自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