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其坤
技法點撥
1.設置線索,思路清晰
記敘文寫作不僅要寫明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還要抒發自己的感想,可謂千頭萬緒。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我們串聯起這些內容,讓人覺得繁而不亂呢?那就要在寫作之前先找出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就是作文的線索,包括以下幾種:(1)以人物為軸心,連綴敘述環節。(2)以實物貫串始終,串聯事件內容。(3)把時空延展成線,展露故事情節。(4)讓事件發展成為關鍵,貫串作文始終。(5)把感情化作動力,推進事件發展。
2.興起波瀾,引人入勝
“文似看山不喜平”,時而山窮水盡,時而柳暗花明,時而落崖驚風,時而小橋流水,這樣的記敘文才能讓讀者隨著情節的起伏和人物的悲喜而屏息凝神,蹙眉動容。怎樣才能使作文曲折生波呢?(1)設置懸念法。可以安排奇異事件,吸引讀者在感奮的情緒下讀完作品,從而感到審美快感;可以設置突發事件,令人追根求底、興味盎然;可以展示矛盾沖突,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可以運用倒敘手法,將后面發生的事情提到前面寫,使作文起伏跌宕;還可以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以此引起讀者對內容的關注。(2)抑揚交錯法。即在作文中對所寫之物,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陡然一轉或褒揚抬高,或貶低否定的一種藝術手法。在具體寫作中,正確運用此法應注意兩點:一是要從整體上著眼,安排好輕重、主次、詳略。不論欲揚先抑,還是欲抑先揚,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為了揚,重點在揚;后者揚是為了抑,重點在抑。切不可詳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輕重倒置,喧賓奪主。二是要掌握好“度”和轉換的自然。過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實或有悖于事理而影響表達效果。轉換不自然,就可能虛假而不能令人信服。(3)情節突轉法。即記敘事情時,沿著一個方向鋪陳,把讀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到這個方向發展的一種可能性上去,層層推向高潮,達到頂點時,筆鋒陡然一轉,把另一種結局突然揭曉,掀起波瀾,使讀者對事情意義的理解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這種突轉,或表現為喜事突然變成悲事,或表現為人物從順境突然轉為逆境,完全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范例分析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那些從熒屏空間走向街頭巷尾的故事,歷經時間淘洗,成為我們心中閃閃發光的經典。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精彩續集的創造者。
請以“續集”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分析】
這道作文題限定了作文題目“續集”,寫作時自然要重點凸顯“續集”的內容。但要注意題目的隱含信息,即“續集”之前必然有“正集”,也就是文中要能看出是什么的續?為什么要續?并且要將“正集”的相關內容用插敘、回憶、蒙太奇等手法巧妙地融入文中,讓續集與正集形成內在關聯。從作文題所供材料來看,“續集”與之前的“正集”可以是不同的主體。同一主體寫自己的續集當然也是合理的,但要注意情節波瀾的設置要合理。“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精彩續集的創造者”,對考生寫作“續集”有導向作用,續集所寫內容不宜每況愈下,而應是不斷創造新精彩。
【寫作示例一】
“小王!你可真像你爹啊!”李叔把我的作品拿給身邊的幾位專家,“瞧瞧,這線條、這構思,除了老王,沒人能想到!這不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續集嗎?”他們都笑了起來。
深夜,我仔細端詳著剛上好色的青花瓷器。“我真的做到了?”我深思起來,“這就是父親所說的續集嗎?”
我的思緒回到了六歲的那個夏天。蟬鳴的躁動讓本不涼爽的家里多了一絲緊張。父親就要去北京工作了,彼時的我還不知道北京在何處,只知道那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爸爸要去完成一項工作,是個很酷很酷的工作!我要為文物找回自己的故事。”父親輕聲對我說。
“那您什么時候回來呢?”年少的我對父親無比依戀。“當文物不再需要我的時候……”父親說。沒想到他這一走竟是九年,直到一份報紙寄到了我家。
一打開報紙,一張圖片首先映入我的眼簾。“瓷盤上,竟刻著金龍圖案!”小巧的物件上如此驚異的做工,令我驚嘆道!圖片上方的大標題是“修復文物大會圓滿閉幕”,下方印著父親的名字。父親的工作竟如此有意義!那時,我的心里便埋藏下一顆修復文物的種子。
我考上了大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物修復專業。沒錯,我想成為父親的續集,成為像他一樣成功的匠人。
我研究了父親所有的修復作品,想從中獲取一絲靈感、一點幫助,卻總是無功而返。反觀自己的作品,沒有絲毫靈氣,干扁的線條寫滿“平庸”二字。
“孩子啊!文物修復不只是模仿,更需要創作力——為文物寫出續集。”父親的話無數次回蕩在我的腦中,什么樣的修復才是一個好的續集呢?
我又翻出了父親那個為我“播種”的作品,上面的金絲蒼龍不僅基于原有圖案創作,還在空白處大膽點綴了祥云等圖案。這一妙筆盤活了整個瓷盤。一個續集應該跳脫原有的思維框架,而不應是枯燥的循規蹈矩,須是生動的創造!
端詳著上好色的青花瓷器,我想我完成了它的續集,我也成為了父親的續集。
——北京一考生《續集》
◆點評
作文寫小王子承父業修復瓷器的故事,切合題意;“一個續集應該跳脫原有的思維框架,而不應是枯燥的循規蹈矩,須是生動的創造”,這樣的立意構思,非常精巧。
【寫作示例二】
冷風呼嘯,宣布著冬的威嚴,刺骨的寒風刺痛著老季的雙手。他的書店隨著冬日的沉寂將要一同消亡,不再有后續了。他將毛筆書寫的大告示貼在店門口的玻璃上:本人年過花甲,身體抱恙,奈何子不愿承父業,書店不復有續集。感恩三十余載相伴,愿新春闔家安康。寒風卷起宣紙的四角,像是在嘲笑書店到了寒冬,終將銷聲匿跡。
老季回到屋中,兒子在準備著會計師的考試。看到父親失落的神色,兒子心中也泛起陣陣苦澀:“爸,您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書店咱就不開了。等我當上會計師掙大錢,一定讓您安度晚年。”老季撐起嘴角,淡淡地笑笑。他穿上棉衣,走出屋。“爸,您去哪啊?”老季沒有回答,蹬上了他那輛“吱呀呀”響的自行車,走了。兒子怕他出事,忙也騎車跟著。車子停了,老季抬頭凝望。那是一家早已破敗的商店,門用大鐵鎖鎖著。小季往里看,里面滿是落滿灰塵的書。老季說道:“這店已經關了四五年了,這是我小時候偷偷跑來讀書的地方。巴掌大的地兒,我卻怎么也待不膩。老板看我喜歡得不得了,送了我一本《故事新編》。”兒子接著道:“您說過。您當時沒錢付款,老板說不收您的錢,要是您真愛書,往后也開家書店,等他老了,你的店還能續上。”老季微笑著點點頭,“走吧!該回去收拾東西了!”
一路上,兒時父親陪他讀書的情景如潮水般涌入小季的腦海,書店里兒童讀物被他翻了個底調,父親笑呵呵收拾的場景也鮮活起來。小時候,他對父親說以后就住在這里不走了,父親微笑著摸摸他的頭,說:“那可太好了!”。
回到書店,門口滿是人。“季爺爺的書店不開了。”“老季的書又全,價又親民,以后見不到了……”人們的嘆息聲此起彼伏。老季在人群背后苦笑著,眼里已有了淚光。小季突然走上前去:“我爸不開店了,以后我替他開!”在人們的驚詫中,老季走向兒子:“兒子,爸知道你志不在此,不想勉強你啊!”小季搖了搖頭:“你是書店老爺爺的續集,一路上我看許多書店都關門了,我想接您的班。會計師,我可以考;書店,我也可以開。不耽誤!”
小季撤下那張告示,進了店里,將一捆捆書解開,整齊地擺在了書架上。老季笑了,書店終于有了續集。
春是冬的續集,老季的書店有了小季演繹的續集,將迎來新一年的春日。
煙花爆竹聲漸起,冬日的陽光灑落在玻璃上,泛起一絲春的暖意。
——北京一考生《續集》
◆點評
本文構思巧妙,不僅有小季終于決定要續寫老季的續集繼續開實體書店,而且有老季開書店本身就是在續寫“無名老書店”的續集,這雙重的續集猶如二重唱,情感豐厚而感人。如果稍做改動:小季不僅要子承父業開書店,而且貼出告示,還要在開實體書店的基礎上開展網售,那就更為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