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冰 張莞靖 杜可兒
摘 要: 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助于農產品產業鏈建設和完善、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速區域農業發展及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從2020—2021 年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100 強名單及大智慧APP經營效益排名靠前的企業中按照不同行業選取28 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對28 家企業相關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出競爭力綜合得分并結合山西省農業發展現狀,從企業管理機制、農產品流通模式、企業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4 個方面為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未來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競爭力;因子分析;山西省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795(2023)12-0144-06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12.025
0 引言
“十四五”規劃強調,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并完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1]。龍頭企業的發展狀況決定著農業產業化成效,因此,正確認識其競爭力水平及存在的問題,是提高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2]。本研究通過對2020—2021 年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100 強名單及大智慧APP 經營效益排名靠前的企業中28 家農業龍頭企業相關數據的實證分析和綜合競爭力對比,發現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下簡稱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借鑒28 家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狀況,為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未來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與對策,以此推動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進程。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許多研究人員主要關注農業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和農產品競爭力,并從農業產業的特殊性出發進行研究。然而,由于研究重點的差異,對農業企業競爭力的評價也存在不同的觀點。DAVIS 等[3] 在提出建立農業企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農業企業競爭力。從交易成本的視角來看,農業龍頭企業存在的依據得到了闡述,為農業企業的管理體系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LAZZARINI S G 等[4] 通過對巴西牛肉產業鏈協調能力的比較分析揭示了其競爭力的來源,認為產業鏈的協調能力是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對于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杰伊B·巴尼[5]認為,有價值、稀缺性、不可被模仿、不可替代及更低的價格5 點優勢為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的來源,企業作為資源的集合體,要實現競爭優勢,需要發展并配置獨特的資源到競爭戰略中,以提升其競爭力。GORTON M 等[6] 通過對中東歐國家農業的國內資源成本(DRC)比率進行實證研究,匯集了其他研究所進行的研究結果,結果表明,農業生產力價格是決定農業企業競爭力大小的關鍵因素。KOLODZIEJCZAK A[7]認為區域競爭力對于農業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具有決定性作用,基于區域競爭力金字塔概念提出了一種農業在波蘭的區域競爭力模型,結果表明,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低水平的環境污染有利于提高農業企業的區域競爭力。MATYJA M [8] 提出衡量競爭力的指標利潤率(ROS、ROA、ROE 和價值指數),將資源列為影響因素之一,通過研究資源基礎因素與農業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發現勞動力水平、農業用地規模和質量,以及資產規模與農業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弱相關性。馬少華[9] 回顧了農業企業的發展歷程,指出農業企業具有不同于一般企業的運行特征。陳凡等[10]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從事相關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的分布特征及發展、經營狀況展開研究,認為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發展完善新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勢在必行。屠振華等[11] 著重分析了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技術和裝備創新、銷售模式、產品與業態創新及企業管理和品牌創新。蔣輝等[12] 揭示了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空間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以及國家政策層面上造成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區域差異化發展的原因。郭明軍[13] 綜述了山西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并針對人力資源短缺、產業開發不充分和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加強山西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等建議。孔梅雁[14] 研究了山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狀,從機械化生產、政府配套制度、從業人員素質和農業生態環境4 個方面分析山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未來農業發展的路徑探索。孫慧英等[15] 以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層,選擇農業經濟效益競爭力、農業生產要素競爭力、農業生產力水平競爭力、農業結構和成長競爭力4 個維度作為評價指標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情況進行實證分析與評價。于露[16] 通過財務表現對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分析,將數據分為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4 大評價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建立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
目前相關研究主要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歷程、經營模式、當前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進行研究;對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中,針對農業類公司的分析較少;將初始指標進行分級處理的案例較多。在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相關文獻中,主要是研究山西省特色農業的現狀和問題,探究山西省特色農業發展路徑,分析山西省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未來農業發展的對策。
2 構建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在綜合借鑒農業龍頭企業的認定特征和國內外研究人員對于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理論的基礎上,將收集到的28 家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分為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3 個一級指標,如表1 所示。其中,運營力分為資產合計、存貨、管理費用和流動資產合計4 個二級指標;盈利能力包括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率、銷售毛利率、營業總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每股收益6 個二級指標;償債能力分為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2 個二級指標。以此構建28 家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種統計技術,旨在從一組變量中提取共性因子。它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多個相關和重疊信息進行合并和綜合,將原始的多個變量和指標簡化為較少的幾個綜合變量和綜合指標。這種分析方法通常旨在選擇比原始變量數量更少的因子,以解釋原始變量和綜合指標。
3.1 數據來源及整理
從2020—2021 年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100 強名單及大智慧APP 經營效益排名靠前的企業中,按照不同行業選取28 家農業龍頭企業作為研究樣本[17-18]。選取的企業均為滬市和深市A 股上市的農業龍頭企業。搜集28 家農業龍頭企業2022 年公布的企業財務年報中的相關數據信息,對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然后進行因子分析,確保數據的權威性和完整性,28家農業龍頭企業的財務數據均選自巨潮資訊網中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年報及公司年報手工整理匯總。
3.2 因子分析步驟
3.2.1 數據標準化處理和相關性檢驗
使用KMO 樣本測度和Bartlett 球形度檢驗來判斷所選的數據是否符合因子分析。由表2 可知,KMO 值為0.680>0.5 且Bartlett 檢驗的概率P<0.05,因此拒絕原假設,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適合做因子分析。通過相關系數矩陣表可以進一步得知相關系數大都在0.65 以上,因此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有效。提取后的公因子方差的值都較高,可以較好地提取原始變量的信息,適合做因子分析。
3.2.2 提取公因子
由表3 可知,按照特征值>1 的原則,共有3 個公因子,其值分別為5.140、3.035 和1.369,累計方差貢獻率79.529%,表明這3 個公因子可以反映79.529%的原始信息,能夠較好地體現28 家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3 命名公因子
通過觀察表4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將指標分成3個公因子進行命名。因子1 在X3、X8、X9、X10 上有較大載荷,因而將因子1 命名為運營因子;因子2 在X5、X4、X6、X7、X2、X1 上有較大的載荷,因而將因子2 命名為盈利因子;因子3 在X11、X12 上有較大的載荷,因而將因子3 命名為償債因子。這3 個因子分別代表了企業的3 種能力,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3.2.4 計算因子權重
利用權重計算公式,各因子方差貢獻率=單個貢獻率百分比/總累積百分比,計算出各因子權重W1、W2、W3 分別為0.396 6、0.385 8 和0.217 5。
3.2.5 計算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并排序
根據對主成分的定義,用回歸分析法得出3 個主成分和初始的12 個因子的標準化數據的線性組合。主成分的線性組合可以表示為
計算28 家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綜合得分的計算公式: Z=F1W1+F2W2+F3W3,可以得出2021 年28 家企業的各因子得分及綜合排名情況,具體結果如表5 所示。
4 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分析
4.1 運營能力對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有重要影響
運營能力是解釋企業競爭力最大的因子,占比達31.544%,運營因子排名高低會影響到農業龍頭企業的排名。由表5 可知,運營因子排名中得分最高的企業是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為7.93;得分最低的是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3.59,兩者相差11.15。說明2021 年這兩家農業企業在運營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在運營能力方面發展最好,而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則發展最差,這也是其綜合排名靠后的重要原因。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能力較好,得分3.09,排名第3 位。
4.2 盈利能力整體表現一般,但對綜合競爭力排名也有重要影響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通常表現為一定時期內企業收益數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對2021 綜合排名影響程度不及運營能力,但這并不表明盈利因子對企業的發展不重要。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和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也對企業的運營能力有一定影響,因此,農業龍頭企業不能忽視盈利因子得分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一般,得分0.75,排名第5 位。
4.3 少數農業企業償債能力突出,但整體償債能力不高
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龍江北大荒在償債方面能力突出,得分較高,分別為2.28 和2.23,說明這兩家企業資產變現能力和償還負債能力較強,資金的利用效率較高,而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占比高也會影響到企業投資機會成本和長遠發展。在28 家企業中,償債因子得分為正值的企業有15 家,其中只有4家得分>1, 得分為負值的企業有13 家; 表明只有14.3%的農業龍頭企業在償債方面實力較強,整體償債能力不高。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較好,得分1.84,排名第4 位。
5 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啟示及改革措施
對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近4 年綜合競爭力排名進行比較分析,2018 年其綜合排名第4 位,得分0.44;2019 年其綜合排名上升至第2 位,得分0.83; 2020 年其綜合排名保持第2 位, 得分0.83;2021 年其綜合排名依然保持第2 位,得分1.92。結合上述分析可知,企業能夠持續保持綜合排名靠前,主要受3 方面因素影響。首先,運營指標是企業發展的重點戰略指標,企業戰略發展應圍繞這一指標開展工作。其次,盈利指標的占比也比較大,應成為企業今后發展重點關注。最后,償債能力對競爭力排名的影響不大,并且農業龍頭企業整體償債能力都不高。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后續發展可以優先關注前兩項(運營和盈利)指標的戰略制定與考核。
5.1 完善管理機制,提高運營能力
2021 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運營因子得分3.09,位列第3 名;2020 年運營因子得分0.183。對其企業內部管理機制進行綜合分析可知,其近10 年來,主要在流程優化、管理供應鏈價值提升、技術創新、員工培訓和制定合理的銷售計劃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因此,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要專注于如何提高運營能力,側重于優化銷售業務流程尤其是電商平臺業務流程、加快構建農戶+合作社+職業經理人+企業新型管理供應鏈模式,提升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人員素質等。
5.2 提升盈利能力,積極開拓農產品市場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盈利因子在農業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占比也較大。2021 年一些農業龍頭企業因為盈利因子得分較低而其綜合競爭力排名較低。深入分析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不高的原因,通過產品和企業品牌化整合市場資源和產品資源,深入推廣產品深加工型盈利模式,通過優化農業供應鏈各環節流程降低成本,強化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盈利能力,在生產環節積極拓展產品線和提升產品質量,提升供銷社銷售渠道拓展能力,積極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和擴大市場份額,通過以上各類路徑的優化組合不斷增加農業龍頭企業的收入來源。
5.3 提高創新能力,注重職業化人才發展
人才發展在于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綜合排名提升的關鍵路徑在于發展職業化人才隊伍,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在現有農民專業技能培訓基礎上,加大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通過農業職業經理人的發展,促進農業資源整合、品牌發展、資金配置等方面的變革,為解決傳統農業困境、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借鑒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經驗,山西省應積極開拓政、產、學、研、金、服和用的多方合作模式,建立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鄉村振興聯合體,將更多的高校和社會組織優秀人才引入農業龍頭企業,通過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耕讀教育基地等多種激勵機制,促進鄉村企業家培養機制、加強鄉村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保護,大力弘揚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企業家精神。
5.4 促進農業企業兼并重組,不斷壯大農業企業規模
截至2022 年7 月,山西省上市的農業龍頭企業僅有1 家,依然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山西省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45 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超過826 家,創建1 843 家省級示范合作社、224 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和220 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借鑒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發展趨勢,建議山西省建立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為主體,帶動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和部分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開啟農業企業兼并重組模式,將優勢農業產業進行優化重組,共建優勢渠道和特色供應鏈,依托現有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發展優勢,不斷壯大“特”“優”農業企業規模,規范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為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上市做好充足準備。
6 結束語
通過對28 家企業競爭力比較分析,發現企業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對綜合競爭力排名有重要影響,始終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子。因此,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后續發展應優先在上述兩項指標上進行戰略關注。具體措施首先從完善流程優化、提升供應鏈價值和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入手,特別加快構建農戶+合作社+職業經理人+企業新管理模式;其次以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為重要目標,積極開拓省內外及國際產品市場、提升產品質量、深入推廣產品深加工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 2020-11-0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胡宜挺,張寧.我國上市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評價研究:基于多維面板數據的因子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0(3):87-93.
HU Yiting, ZHANG Ning.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listed agriculturalleading enterprises in China:a factor 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panel data[J].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6,30(3):87-93.
DAVIS,JOHN H.Discussion:policy implication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e[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57,39(2):317-322.
LAZZARINI S G, ZYLBERSZTAJN D, TAKAKI F S. Inova??escontratuais em mercados futuros: o caso do boi gordo na BM&F[J].Revista De Administrao Contempornea, 1998. DOI: 10.1590/S1415-65551998000300002.
杰伊B·巴尼.戰略管理:獲取持續競爭優勢[M].周健,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GORTON M, DAVIDOVA 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CEEC agriculture[J]. The World Economy, 2001. DOI: 10.1111/1467-9701.00351.
KOLODZIEJCZAK A.Effect of EU financial assistance on the level ofentrepreneurshipin rural areas ofthe wielkopolskie voivodeship during theperiod 2007-2012[J].Studia Regionalia,2014.
MATYJA M. Resources based factors of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enterprises[J].Management,2016,20(1):368-381.
馬少華. 中國農業企業: 發展歷程、運行特征及新時代使命[J].農業經濟,2020(12):23-25.
陳凡,李俊杰,李建平.農發資金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業基礎及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3):146-153.
CHEN Fan, LI Junjie, LI Jianping.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basis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unds supporting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20,41(3):146-153.
屠振華,于芳,溫凱.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現狀及前景[J].農業展望,2020,16(9):68-73,78.
TU Zhenhua,YU Fang,WEN Kai.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J].Agricultural Outlook,2020,16(9):68-73,78.
蔣輝,劉兆陽.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6):94-101.
JIANG Hui, LIU Zhaoya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factors of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J].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20,41(6):94-101.
郭明軍.山西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0):79-80.
GUO Mingjun.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agriculture in Shanxi[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2019(10):79-80.
孔梅雁.鄉村振興背景下山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問題探析[J].當代農機,2022(10):68-69.
孫慧英,李亮,張占英.中部地區農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山西農經,2022(10):9-13.
于露.中藥上市企業綜合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2021.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發展研究所.2021 年度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100 家名單[EB/OL]. (2022-01-07). http://www.zgyhys.org/bencandy.php?fid=75id=5030#_bdtz_.
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2020 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 強和專項10 強名單公示[EB/OL]. (2020-12-21).http://www.caale.org.cn/index/index/new_details/new_id/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