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彬情
(黔東南州農業(yè)科學院,貴州黔東南 556000)
小米不僅可以在鹽堿土地上種植,也可以在相對貧瘠和干旱的土地上種植,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但是對溫度的要求較高。小米的蛋白質含量豐富,維生素含量、脂肪含量較高,適用于治療嘔吐和消化不良等癥狀。因為這一特性,很多地方的產婦生產之后的1 周內大多以食用小米為主,養(yǎng)陰滋陰的同時能夠促進產婦身體快速恢復。同時,小米也被人們當作主食食用。近幾年,小米在我國山區(qū)開始廣泛種植,因為種植技術的提升使得山地小米的產量逐年遞增。黔東南地區(qū)歷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小米產量穩(wěn)定。可見,小米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極強。貴州地區(qū)在小米的種植技術上相對于山東、東北等大規(guī)模農業(yè)產區(qū)來說有所差異,也在很多環(huán)節(jié)上存在不足,所以貴州地區(qū)小米種植技術仍舊需要深入研究,以期提升小米產量和品質,帶動貴州地區(qū)糧食產業(yè)的發(fā)展。
貴州地區(qū)的小米以糯小米為主,這類小米的特點是軟糯性強,光澤度高,口感微甜,屬于小米種類中的佳品。貴州地區(qū)種植小米的歷史悠久,根據(jù)相關記載了解到,大概在4 000 年之前當?shù)鼐鸵呀浄N植谷物。《華陽國志》和《舊唐書》中記載,公元21 年開始,黃平縣謝家坡開始種植小米。明、清時代更有詩云“誰言苗人身無銀,客來奉上一碗金”,說的就是黃平谷隴糯小米。可以看出,貴州地區(qū)的農戶對小米非常喜愛,通過深入研究后探索出了多樣化的種植手段,對小米的稱呼也不盡相同。
貴州地區(qū)的主食以糯米飯為主,小米雖然在貴州種植時間悠久,但是并非當?shù)氐闹魇常a業(yè)化程度較低,種植面積不大,生產模式以小農經濟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相關部門沒有對當?shù)匦∶咨a區(qū)域和種植技術登記,也沒有專業(yè)的栽培技術。但是,黔東南地區(qū)是那一時期貴州境內小米產量最高且品質最佳的區(qū)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貴州省小米的播種面積僅為5 500 hm2左右,多為粗放的種植模式,期間不施肥,也不會為其間苗等,產量在1 950 kg/hm2。黔東南地區(qū)作為貴州小米的主要產區(qū),貴州境內大型農業(yè)企業(yè)的小米原料大多來源于黔東南地區(qū)。1990 年,貴州小米的種植面積快速增加,達到15 000 hm2[1],但是因為小米的產量始終較低,而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量開始增大,當?shù)氐钠渌魑锂a量突飛猛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當?shù)厝藗冮_始降低小米的種植面積。2005 年,貴州小米的種植面積僅為3 000 hm2[2]。2015 年之后,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人們越發(fā)追求生活的品質,小米的需求量上升,因此,種植小米的農戶增多,種植面積回升。尤其是在2018 年之后,貴州省政府調整產業(yè)結構,提出減少玉米的耕種面積,并調整了小米的價格,以期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目標,截至目前,貴州省種植小米近6 666.67 hm2,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地區(qū)的鎮(zhèn)遠、施秉、三穗、黃平等縣。2021 年,黃平在糯小米生產期氣候環(huán)境適宜,揚花期大多是晴天,小米產量在2021 年實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僅和天氣有關,還與農戶的耕種技術有較大關系。2022 年,谷隴的糯小米實現(xiàn)了在全鎮(zhèn)范圍的全覆蓋種植,總產量超過100 萬kg[3]。為了將小米銷售到全國各地,當?shù)卣畬ⅰ半娚?農戶”的銷售模式引入到當?shù)氐霓r戶和企業(yè)中,很多商家在線上了解了小米的品質之后直接簽署了購銷合同。與此同時,糯小米也得到了各地糧食生產廠家的廣泛關注,僅僅在兩個月內就實現(xiàn)了銷售量600 t,電商成交額高達1 800 萬元[4]。
貴州小米分布范圍廣泛,但是分布不均勻,呈現(xiàn)出零星分布狀態(tài)。在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小米在貴州已經變異出不同的類型,能更好地適應貴州的地質和氣候。各個民族之間的傳統(tǒng)文化有差異,風俗文化也有所不同,因此培育小米的品質類型也有較大差異。貴州民眾的主食是糯米飯,所以培育出來的小米品質也非常軟糯。在一項關于農作物資源的調查中,共計收集到當?shù)氐男∶撞牧?00 余份。相關資料顯示,小米種植地大多分布在海拔800 m 的地區(qū),海拔越高,小米的種植面積越少,可見小米產量會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貴州農業(yè)實驗基地數(shù)據(jù)顯示,近兩年,小米的生育期在96~150 d,130 d 左右的生育期居多;葉片顏色以黃綠色為主,占比88%;株植高度大概在80~200 cm,其中180 cm 高度的株植居多,占比為56%;穗形種類較多,鴨嘴型和貓爪型居多,兩者占比為54%,其次是佛手形;小米顆粒的顏色有5 種,分別是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和綠色;每個單株產量不等,糯小米占比較高,為95%[5]。根據(jù)農藝性狀能夠了解到,黔東南地區(qū)小米特點顯著,不僅種類繁多,且種子質量優(yōu)越,能夠作為優(yōu)質的種質資源。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能夠為后期小米種子培育提供可靠的原材料。
在谷物的營養(yǎng)價值評估時,參考的營養(yǎng)評價指標有碳水化合物、鈣鐵鋅鎂、維生素和蛋白質。從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評估結果(表1)能夠看出,小米的碳水化合物相對于小麥和大米來說較低,較低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小米的優(yōu)勢,在人體控糖時可起到輔助作用。每100 g 的小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2.80 g,遠遠低于小麥74.60 g 和大米76.00 g 的含量,另外,在小米碳水化合物中,有5%的膳食纖維[6];小米的蛋白質含量相對于小麥和大米來說處于中間位置,略低于小麥,高于大米,而小米中的蛋白質屬于高質量的低過敏蛋白質,主要成分是醇蛋白、球蛋白、清蛋白和谷蛋白,這也是食用小米后易于消化的主要原因,對于身體虛弱的人群來說食用效果和營養(yǎng)價值極佳。此外,小米蛋白質中還含有大量氨基酸,能夠滿足人體的基本營養(yǎng)需求。在眾多的谷物中,小米中含有的氨基酸種類比較豐富,其中8 種氨基酸都是人體必需品,尤其是蛋氨酸和色氨酸,小米的氨基酸比例在世界衛(wèi)生標準中也得到了印證,是人體獲取氨基酸的主要來源。小米的脂肪含量較高,是大米和小麥的兩倍之多,其中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脂肪酸,但是這些脂肪酸為不飽和狀態(tài)下的脂肪酸,內部的油酸含量偏高,亞油酸含量最高,亞油酸對人體調和作用較強,能夠調節(jié)細胞功能,是前列腺素的前體。綜上,小米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的含量豐富,有著極佳的營養(yǎng)價值。

表1 小米營養(yǎng)價值對比表
從微量元素的含量亦能夠看出小米對人體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人體的每一次代謝和生長都需要維生素,很多維生素在身體內部無法合成,需要通過食物攝取保證機體有效獲得豐富的維生素。小米中具有較為豐富的維生素,無論是維生素B1還是維生素B2,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素。相對于小麥和大米來說,小米中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含量遠高于其他谷物。雖然小米維生素PP 的含量沒有小麥高,但是也高于大米。整體來看,小米的營養(yǎng)成分遠遠高出大米,和小麥幾乎持平。
研究表明,以堿性蛋白酶水解小米蛋白生成的小米多酚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能夠緩解疲勞,增強機體免疫力。用胰蛋白酶水解小米蛋白得到的小米多酚對自由基能夠起到很強的清除作用[7]。小米中的多酚含量豐富,生物活性高[8]。小米中的多酚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有效清除ABTS 自由基、DPPH 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小米的多酚提取物還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9]。
小米不適合重茬播種,重茬播種極有可能導致病蟲害增多,并且容易滋生雜草。因為小米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若是重茬播種,下一茬的小米將無法獲得足夠的養(yǎng)分,嚴重時會導致歇地,所以農戶在種植小米時通常會選擇輪作倒茬的形式,這不僅有利于小米的豐產,還能促進其他谷物的生產。適合種植小米的前茬谷物以豆類為主,其次是薯類,玉米和小麥也是前茬播種的首選,小米也可以和蕎麥輪作倒茬。
在秋季比較適合對土地熟化,進而改變和優(yōu)化土壤的結構,更好地保障土壤的保水效果。耕層加深有助于小米根部生長,使植株更為茂盛,進而間接提升小米種植產量。深耕距離通常為20 cm 左右,在深耕的同時可施肥作業(yè)。此外,還要做好土壤深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留住小米所需的水分。
基礎施肥應結合深耕共同完成,基礎施肥通常以農家肥為主,施用農家肥和深耕比較適合中產田和高產田,中產田產量在2 萬~6 萬kg/hm2,高產田在7萬~11 萬kg/hm2。很多農戶為了施肥效果更佳,會選擇將磷肥和農家肥混合。施肥時間以秋季為主,春季為輔。種肥的目的是增加小麥產量,也是施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多在小米生育初期施入。氮肥是種肥的主要肥料,施用氮肥的小米和未施用氮肥的小米產量差異在10 個百分點左右,但是氮肥的用量需要嚴格控制。酸硫銨用量在37 kg/hm2,尿素的用量在13 kg/hm2。追肥通常在小米生長的后期,也就是抽穗之前15~20 d,追施的肥料大多為純氮,施用量75 kg/hm2左右。若是氮肥數(shù)量較多,需要在植株開始拔節(jié)時施“坐胎肥”,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小米生長的后期,葉面需要噴灑一些微量元素肥料,促使小米開花結果。
貴州多選用的小米種子是糯小米,近幾年有施秉紅小米在當?shù)馗N。噸谷1 號和豫谷9 號等小米種子大多在東北地區(qū)播種,基本不會被引入到貴州地域內。種子在播種之前需要做好種子處理工作,處理的流程為晾曬種子、浸泡種子和攪拌種子。攪拌種子時加入藥劑以防止種子被害蟲吃掉,最后給種子包衣。
合適的播種方式是保障小米產量的基礎,小米通常在每年5 月初播種,此時期為雨季,比較適合小米的播種。播種方式以溝播為主,平作和壟作的方式也常用于貴州地區(qū)小米的播種。溝播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在旱地上播種,而貴州地區(qū)相對干旱,且大多為山地,這種播種形式可以保障肥料的有效滲透,將水“鎖”在土壤中。
貴州地區(qū)小米播種量約為13.5 kg/hm2,旱地需要達到秧苗為75 萬株/hm2,深度通常為4 cm 左右。
田間管理分為保全苗、蹬苗促壯、中耕除草。其中保全苗主要指的是出現(xiàn)干旱氣候或是種子能量不足情況,導致無法生長出足夠數(shù)量的植株,此時應及時查看幼苗情況,若有缺失之處需及時補種,通常在幼苗兩片葉時查看是否需要補苗,在幼苗5~6 片葉時查看是否需要間苗。蹬苗促壯指的是水資源和肥料比較旺盛時,幼苗生長速度過快,此時應及時減緩其生長速度,通過控制水量和肥料的形式對其有效控制。中耕除草是在幼苗期亦或是拔節(jié)期、孕穗期期間,實施2~3 次除草工作。第一次中耕要充分考慮到間苗、定苗,以清淺為主,將周圍的土塊撥開,清理周邊的雜草;第二次中耕需要結合肥料和灌水同時進行,在加強深度的基礎上培土作業(yè),大多在拔節(jié)期階段;第三次中耕的深度在4 cm 左右,除草的同時松土,為了使根系健壯發(fā)育,要高培土操作。
首先,種植人員應認識到病蟲害的具體特性,利用種植技術防治病蟲害,保障防治的科學性。其次,在春季要特別關注食葉害蟲的幼蟲是否有繁殖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蟲卵及時噴施農藥防治。種植戶可通過合適的方法招引益鳥,利用害蟲的天敵,從根源上控制病蟲害,也可以按照病、蟲的生長特點設計不同的消殺方式,達到高效率防治害蟲的目的,使得小米植株能夠正常的生長。再次,可利用相關的藥物直接涂抹在害蟲可能出現(xiàn)的區(qū)域,這也是小米種植過程中防治病蟲害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10]。
小米種植期間,不僅要結合當?shù)氐臍夂蚝蜌鉁胤乐尾煌牟∠x害,還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選擇適合當?shù)厣L的小米品種。在小米種植期間,根據(jù)小米的種類及時做好水肥管理,是保障小米營養(yǎng)價值和提高小米種植產量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