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杰 馮靜 陳靜雅 ZHANG Mingjie FENG Jing CHEN Jingya
積極探索和建立“CCTC”兩全雙碳的建筑業綜合降碳系統化策略,同時結合《綠色建筑設計導則》的新型設計價值評判體系,更新室內設計價值觀念系統,重新梳理各價值要素權重并重塑室內設計方法,助力室內設計行業轉型升級。
智慧建筑;綠色建筑;健康建筑;低能耗建筑;室內設計
21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商業地產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房地產行業的繁榮為人民營造了豐富的生活居住場景、商業購物場景、文旅休閑場景、文化體驗場景,同時也成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支撐。在這個增量市場里也存在設計行業粗放發展,欠缺高質量、工業化建造等問題。“十四五”時期,在增量放緩、存量增加的市場背景下,地產下行、新型工業化甚至新冠疫情對室內裝飾行業產生巨大影響,行業面臨“發展模式轉變”的大變革期,同時也是市場轉向的機遇期。傳統室內裝飾行業的價值認知需要轉型和升級,室內設計的方法論體系需補鏈和重塑。特別是在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標準院”)“CCTC兩全雙碳綜合降碳方法論”的指引下,室內設計在傳統大藝術學觀、大建筑學觀、大工程學觀的綜合視角下引入“大綠色觀”,已成為面向未來的室內設計價值體系和方法體系的必然選擇。
“十四五”規劃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礎民生、區域重大戰略和國家重大工程。2022年住建部、發改委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實現“碳達峰”,并明確了實現“碳達峰”的路徑,建設綠色低碳城市,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全面提高綠色低碳建筑水平,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活動。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主要集中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均處于合理區間,高質量發展取得較大進展,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未改變。
經濟高速發展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平衡,存在一定落差。傳統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中國文化自信及軟實力的發展相對滯后,迫切需要新時代精細化、集約化、高質量的發展,以構建和諧健康的社會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2021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已達64%,并進入城市化進程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夯實標準化和數字化基礎,建立標準化部品部件庫,加快BIM在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同時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代表未來科技應用的四大領域成為主要發展方向。以“云物大智”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不僅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更將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以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涌現。
1)GB/T 50378—2019《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評價對象為各類民用建筑,涵蓋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涉及評價控制項、評分項、提高項3個組成部分。評價指標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和環境宜居。
2)美國LEED標準的評價方法采用指標評分累計,根據評價分值將建筑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鉑金級、黃金級、白銀級及認證級。評價指標包括選址與交通、可持續場地、水資源利用效率、能源與大氣、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質量。整合設計為先決條件,設計創新為加分項。
3)英國BREEAM標準的評價方法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計算出分值后將綠色建筑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杰出、優秀、很好、好及通過。評價對象包括新建建筑、社區建筑、運行建筑、舊建筑改造等。
4)日本CASBEE標準的評價方法將建筑分為環境質量和環境負荷兩部分,環境質量由室內環境、服務質量和區域內戶外環境3個評價指標得分值和其權重加權求和后得出;環境負荷由能源、資源材料和場地外環境3個評價指標得分值和其權重加權求和后得出。然后根據公式BEE=Q/W計算,并對照評估等級劃分表確定綠色建筑等級。
WELL健康建筑標準由Delos公司創立,由國際WELL健康建筑研究院IWBI運營管理。WELL標準是通過建筑環境改善人體健康和福祉的建筑評價體系,與美國LEED、英國BREEAM不同的是,WELL標準全部條款要素均以促進人體生理和心理健康為出發點。
“十三五”時期,中國標準院推行多輪驅動的“太陽戰略”,經過多年積累,在“雙碳”領域已具備四大實施路徑用于推動理論模型的落地實施,包括政策研究、標準編制、科技研發、工程實踐,具備為行業提供減碳方案的能力。中國標準院立足標準、設計、研究三大基礎板塊,通過四大實施路徑為政府及行業提供強大的專業和技術支撐,建立表達和管理城市三維空間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推動未來城市低碳高效智慧管理,開展綠色低碳工程項目實施及咨詢導則編制。
在室內設計運行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借助各項運維技術實現降碳。主要包括兩大技術路徑:①通過合理降低用能需求、提高設備系統效率、優化能源結構降低運行能耗碳排放;②通過長壽命維護與循環利用降低材料消耗碳排放。
從設計源頭出發,銜接室內裝飾產業鏈上下游,解讀上游國家的綠色可持續理念,組織下游產品鏈的碳匯系統培育,通過生態低碳的施政管理手段,在室內裝飾設計“全生命周期”內控制碳排放的影響。
綠色環保不是泛泛的口號,而是國家戰略和行業準則。綠色建筑設計不是簡單地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拼湊,對生產節能材料所耗費的能源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不管不顧;更不是滿足于對標和達標,機械照搬條文和規定,對現實問題缺少積極的應對態度。綠色建筑設計應遵循建筑設計的深層邏輯,通過挖掘本體綠色基因進行表達,這也是《綠色建筑設計導則》的設計價值所在。
“五化”遵循5個不同維度的設計原則,并以此為共識開展建筑設計,包括生態環境的融入(本土化)、綠色行為方式與人性使用(人性化)、綠色低碳循環與全生命期(長壽化)、智慧體系搭建與科技應用(智慧化)、降低碳排放所帶來的社會成本(低碳化)。
新時代的室內設計應沿用“五化”價值體系,從本土化、人性化、長壽化、智慧化、低碳化5個方面入手,提升室內設計的綠色理念,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價值體系。
結合多年的項目設計實踐,筆者通過觀演建筑的設計感悟總結室內設計的因素,可概括為“情、境、理、術”4個層次,是對室內設計的體系化思維、科學化流程及合理化知識結構進行的全面梳理和建構。這既是一套指導室內設計的方法體系,又是一套研究項目案例的分層解讀體系。“情、境、理、術”設計體系是從詩性到理性、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象、從模糊到明晰逐步遞進的體系,如圖1所示。

1綠色重塑后的“情、境、理、術”設計體系
4.1.1 “情”——綠色“情況與情態”
“情”是對項目和案例本體基因的解讀,是后續設計思維和設計程序的動因。在“情況”的調研分析中及在“情態”的空間業態中,結合政策解讀與導向,引入綠色建筑、健康建筑、LEED、零碳建筑、超低能耗及裝配率等定性定量化的綠色可持續要求和標準,在設計初始就介入“綠色的基因鏈”,從項目和案例本體解讀中引入“大綠色觀”。
4.1.2 “境”——綠色“易境與意境”
“境”是對設計立意、設計原則和設計方向的勾勒。在四維“易境”營造中,以綠色行為引導營造人性化場所,應用“五化”理論剖析功能定位、引導健康行為、植入自然空間、設置彈性空間、優化視覺通廊、提升室內環境、布置人性設施等,建立室內環境物理要素測量機制。
在五維“心境”材料營建與搭配中,盡量考慮零碳材料及碳匯材料,就地取材進而達成減少碳排放的功效。
在六維“意境”營造中,采用“竹材或木材”等近零碳材料,形成特有的本土文化印記與意境。
4.1.3 “理”——綠色“能指與所指”
“理”是對結構、空間、風格、形態、材質、光色等一系列設計語言和語素的創作、研判、推敲。在三維物理空間營造上將“結構能指與裝飾所指”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和剝離。在三維“物境”營建中,吸收“百年住宅”理念,適度加大工業化部品部件的應用,增加室內設計二次空間物理圍合過程中裝配式內裝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傳統施工作業的能耗污染。同時應用“SI技術體系”中管線分離技術,將支撐體、設備管線、內裝飾品三者完全分離,將“裝飾所指”以更加綠色的形態呈現。
4.1.4 “術”——綠色“營建與營造”
“術”是設計的專業學科配合,是各類專業技術將設計落地實施的體現。將硬裝修的硬體圍護界面營建與光營造、陳設擺放營造、空氣品質及健康環境營造的結合內容補全升級,在設計階段即考慮物理空間、生理空間、心理空間的綠色因素,統籌考量“營建與營造”,重塑室內設計方法的綠色體系。
“情、境、理、術”的設計流程路徑是從認識論、方法論再到實踐論的正向遞進過程。從項目和案例本體基因“情”出發,建立“境”的設計立意與概念,經過“理”的設計語言研判推敲,疊合專業技術和設備配合落地“術”的實施,形成一套完整的室內設計流程。
4.2.1 “方法論”階段設計策略與設計概念的同步交織優化
在設計方法論階段,通過“情、境、理、術”的初步分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策略框架,將理性的設計策略導出與感性的設計概念創意同步交織在一起,保證設計理念的同時實現項目的可實施性。
4.2.2 “實踐論”階段設計語言與技術驗證的循環推動優化
在設計實踐論的階段,以項目實施技術為前置條件,將空間形態推演同技術深化及驗證聯動,同時借用設計語言的手法推動實施技術的提升,形成密切的循環優化形態模式。
4.2.3 “實踐論”階段專項設計與產業整合的緊密聯動優化
設計與實踐深度融合,利用專項產業資源,從項目實踐入手,將設計語言與細分產業緊密聯系。設計師通過項目推動材料及產品研發,制造商和產品企業增加產品創新及細分市場的開拓。
4.3.1 “情、境、理、術”設計思維的單線程及建筑參數化設計
體系是一個項目設計推進的坐標系統。“情、境、理、術”是一套完整的設計推演體系,是以“術”撐“理”、以“理”造“境”、以“境”推“情”的設計閉環系統,每個環節既可獨立分析,又可通過思維方式單線程逐步推進、層層疊加,形成設計體系。
建筑參數化設計即建筑設計的全要素均變成某個函數的變量,通過改變函數或算法,從而能夠獲得不同的建筑室內設計方案。
“情、境、理、術”設計體系完美地契合建筑參數化設計的要素理念,各環節均可作為某個獨立的函數變量,通過“情、境、理、術”的改變形成設計方案。
4.3.2 參數化輸入端之新型工業化的技術美學
在參數化設計中引入SI裝配式建筑體系,從主體支撐結構到設備管線,再到室內裝飾均清晰地分開并自成系統,組合之后即形成完整的建筑體系。新型工業化建造引領了某些標準化生產和生活空間構成方式,從而實現高精度新型工業化技術美學。
4.3.3 參數化輸入端之生態可持續的綠色美學
綠色設計并不是高技術派的機械堆砌和無感情、無層次的算法疊加,而是在未來會成為有深厚大綠色觀念、綠色方法論體系及富含特有綠色美學的專業化發展方向。在參數化設計中輸入綠色美學要素,可建立生態可持續的設計體系。
4.3.4 參數化輸入端之中國文化復興的人文美學
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浪潮之下,傳統營造智慧在當代中國室內設計建構中得到廣泛運用,傳統工藝及工藝美術在當代空間中不斷創新,符合傳統天人合一觀的材料及構造再次被提及,不斷營造出具有當代新型中國人文美學的空間。建立傳統中國營造構建的數字化模型,并作為參數化要素輸入室內設計方案體系中,從而閉環室內設計結構性思維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既要發展,又要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室內設計應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在傳統設計思路中引入“大綠色觀”,形成面向未來的室內設計綠色可持續價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