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值此新春,《城市建筑空間》編委會和編輯部全體同仁向關心支持雜志發展的廣大理事會成員以及作者和讀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似水流年,如歌歲月。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對新時代、新階段的城市工作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以踔厲奮發之姿奔赴新征程。回望這一年,北京冬奧會如期舉辦,冬奧場館建設吸引全球目光;設立五周年的雄安新區從“一張白紙”到“拔節生長”,城市模樣愈發清晰;黨的“二十大”報告按下城市更新“快進鍵”,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
面對新機遇,2022年雜志社全體人員戮力同心、苦干實干,用執著和堅守、智慧和汗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創新答卷。雜志更名為《城市建筑空間》,更加聚焦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的演變與對話,關注城市景觀和建筑室內兩個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創新做法。所選文章著力捕捉行業熱點,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引領城市創新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緊跟冬奧亮點,策劃“綠色冬奧,心象自然”專題,詮釋城市空間和建筑空間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緊抓雄安設立五周年契機,思考雄安新區園林景觀的“中華基因”;緊貼城市更新政策,探索新時代多元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建筑發展策略。
在雜志發展方面,承蒙業界同仁的支持,我們的編委會陣容不斷擴大、理事會成員得到拓展、讀者群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這些都使我們備受鼓舞。雜志社還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咨詢活動,以行業報告、標準編制等作為抓手,發揮編委和行業專家的智庫優勢,在智慧建造、數字孿生、景觀規劃、室內設計等領域取得了引領性的新成效。
回首過往,我們小有收獲,略感欣喜;展望未來,我們不敢懈怠,仍需努力。2023年是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雜志將繼續秉承“內容第一、專業引領、科研攻關”的辦刊理念,緊密圍繞住建部工作重點,在“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人民群眾的好房子”“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方面強化期刊學術引領作用,繼續團結城鄉建設領域科技工作者,營造綠色低碳高品質環境,促進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
年年歲歲文章不同,歲歲年年初心不變。2023年,《城市建筑空間》還將在開本、版式等方面進行全新改版,在內容和學術交流上還會廣泛聽取編委、理事、作者和讀者的意見。不論形式如何改變、內容如何創新,不變的是一如既往秉承使命,用文字記錄我國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點點滴滴,用圖像留下城市建筑空間演變的精彩瞬間。
一本雜志,一方天地。站在新年的起點上放眼前方,我們憧憬無限、信心十足。我們將繼續堅守在城市建筑空間這個領域,不斷研究和探索,不斷創新和實踐,留下時代記憶,刻下專業足跡,起到雜志對行業的促進作用。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