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痛悼念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
首屆國醫大師、風濕泰斗路志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20日13時58分于北京仙逝,享年103歲。
國失至寶,業失大師,歧黃墜星,不勝哀悼!
路老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首屆國醫大師,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央保健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藥監局中藥管理戰略決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首屆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創始人,中國中醫科學
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后指導者師,《風濕病與關節炎》雜志名譽主編。
路志正,字子端,號行健,1920年生于河北藁城。幼承家學,正步杏林。1934年入伯父路益修創辦的河北中醫學校學習,先后拜路益修、孟正己、王步舉等名醫為師,盡得真傳。1939年醫校畢業,步入杏林,懸壺鄉里,越十年學驗漸豐。1952年入衛生部中醫司工作,參與“一司兩院”(中醫司、中研院、四所中醫學院)創建,最早參與并主持對中醫藥治療乙腦成效的認定,將中醫治療腹水的經驗用于血吸蟲病防治,支邊期間成功搶救包鋼大面積鐵水燒傷工人,參加《中國針灸學概要》編寫,為針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1973年調入廣安門醫院至今,從事風濕病、心肺疾病、中醫疑難病臨床科研教學工作,成立全國最早以研究內科疑難病癥痹證為主的內科研究室,擔任第一屆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主任委員,主編第一部中醫風濕病學專著,創建風濕病學科。通過建學科,興特色,創學會,做科研,抓急癥,育英才,為廣安門醫院建設發展和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路老平生致力于中醫學傳承創新,崇東垣之學,尚脾胃為本,集百家之長,善溫病之治,精養生之妙,擅書法之美,學納百川,獨有建樹。從醫八十余載,精通內外婦兒,精研外感內傷、傷寒溫病之學,擅治雜病,屢起沉疴。熟稔經典,融匯百家,崇尚脾胃學說,鑄就“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的學術思想。獨樹一幟,從脾胃論治胸痹;承古推新,發展濕病理論,首創燥痹、產后痹,研發痹病新藥;雜合以治,提倡針藥并施、內外合用、藥食相配、身心同治。
路老筆耕不輟,著述等身,主編出版《路志正醫林集腋》《中醫內科急癥》《實用中醫風濕病學》《中醫濕病證治學》《路志正醫學叢書》等20余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對于中醫人才的培養,甘為人梯,獎掖后學,謙恭厚德,桃李華彰。自上世紀60年代始,培養研究生、學術傳承人、中醫優秀人才或徒弟200余人,均已成為中醫界的中堅力量。傳承國粹、弘揚文化,精研書法,尊古意,守法度,結構嚴謹,氣韻清朗,鑄就“路氏書法”之韻,出版《路志正詩書墨跡選》,將醫道和書法融為一體,展示出中醫文化的獨特魅力。
路老一生致力于中醫藥振興發展,醫政雙擔、輔政獻策、鴻展中醫、殫精竭慮,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奔走呼吁,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先醫——后政——再醫”是路老人生軌跡的縮影,“醫政雙擔”的經歷不但使他對基層中醫藥狀況有著深刻的了解,而且在衛生部20余年工作經歷更使他居高攬闊,對國家的中醫藥方針、政策更加關注并身體力行。1984年,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聯合多位著名中醫藥專家,建議設立國家中醫管理局。1990年,再次聯合多位著名中醫藥專家,就加強國家中醫管理局職能提出切實建議。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路老積極呼吁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治并得到高度重視,中醫藥進入非典防治主戰場使許多患者轉危為安,也為日后中醫藥直接參與應對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針對中醫藥事業發展人才不足現狀,路老多次致信相關部門和領導,得到上級重視和及時批復,推動了“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全面啟動。
“醫萃當歸杏林住,敢爭鴻譽為國呼”。路志正同志,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中醫藥事業,以畢生精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成為新中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執行者和推動者。他于九十歲高齡入黨,將優秀共產黨員的品質體現在崇高的醫德醫風、體現在為黨和國家事業不懈奮斗上。他始終把人民群眾健康放在第一位,致力于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是“大醫精誠,德藝雙馨”的楷模。百歲輝煌、燦爛人生,《說文解字》云:“路,道也,從足從各。”路志正之路,以家國興旺為己任,以中醫浮沉為謀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一代國醫大師關于“國強、家和、學成、業就”的人生期許和獨特軌跡,路老的榮壽與成就,正可謂“路直成道業精妙,志正方圓享天年”!
感恩路老對中醫風濕病發展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向畢生致力于中醫藥事業的路老致以沉痛的悼念!我們將繼承路老的遺志,為中醫風濕病事業不斷傳承發揚光大而努力奮斗!愿路老一路走好!路老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路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