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琳莉

巴塘姊妹湖國家濕地公園

阿壩漫澤塘自然保護區
2023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修復”,旨在強調修復喪失和退化濕地,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并采取措施。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考察中強調濕地的重要性,對濕地的保護和恢復一直牽掛于心。去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濕地保護事業邁入法制化軌道。同年11月,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珍愛濕地 守護未來 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致辭,深刻闡釋共同推進濕地保護的中國主張,鄭重宣布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國舉措,引發熱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四川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心懷“國之大者”,以堅決的態度和實際行動,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統籌抓好全省濕地保護管理各項工作,切實守護一江清水東流永續。
四川號稱“千河之省”,濕地資源豐富多彩。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四川省現有濕地123.08萬公頃,位居全國第6位。其中,森林沼澤0.005萬公頃,灌叢沼澤8.79萬公頃,沼澤草地91.28萬公頃,內陸灘涂6.26萬公頃,沼澤地16.75萬公頃。此外,四川還有99.42萬公頃的“水域”地類,這些“水域”部分具有顯著生態功能,屬于《濕地保護法》管理保護范疇。四川依法將生態系統典型和生態功能突出的濕地納入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目前,全省建立各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3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處;建立濕地公園55處,其中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29處,省級濕地公園26處;有國際重要濕地3處、省重要濕地7處,基本建成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初步實現濕地分級管理。去年4月,國家林草局同意川甘兩省開展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目前正全力推進。四川省已啟動修訂《四川省濕地保護條例》的立法調研。
十八大以來,四川省不斷強化濕地保護與恢復治理,已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近100個,用于重要濕地保護修復和能力提升。自2018年以來,全省啟動重要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通過填堵排水溝、提升水位等措施,優先修復部分區域生態功能退化的若爾蓋、長沙貢瑪、海子山等區域。其中,若爾蓋濕地建成微型攔水壩152座,小型攔水壩6座,保護和恢復退化濕地6400公頃;理塘海子山和石渠長沙貢瑪濕地已治理沖蝕溝22千米,建成小型攔水壩2座和微型攔水壩104座,保護和恢復濕地植被7224.02公頃。上述工程項目的實施,遏制了局部區域濕地退化勢頭,提升了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維護了區域的生態平衡。與此同時,我省科學謀劃并正在組織實施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對提升我省黃河上游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安全,穩定經濟增長,增進民生福祉,完善國家公園建設,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保護和修復濕地,走綠色發展之路,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共同參與、關心支持。讓我們攜手,以濕地保護修復為契機,共建共享“綠色空間”,增進人民生態福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