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瑞
母親今年82歲了,面色紅潤,精神矍鑠,耳不聾、眼不花,聲音高、嗓門大,中氣十足,走起路來腿腳麻利,呼呼帶風。這得益于她自年輕時堅持下來的養生好習慣。
我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勞動健體
母親是個閑不住的人,到老了依然堅持勞動,田里、園里忙忙碌碌,她是種田種菜的好手。
她常樂呵呵地說:“地閑長雜草,人閑百病生。俺是操勞的命,一天不勞動渾身不自在。”母親體會到堅持勞動的諸多好處,她說“勞動使人長力氣,身體硬朗”。不論是收種莊稼,還是侍弄菜園,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讓她做起來得心應手、身心舒暢。她還說“田邊地頭彎彎腰,小病小災都跑了”。
母親長年累月堅持下地干活,很少生病,即使有小毛病,很快就好了。母親田里種稻谷,園里栽一些各種蔬菜,她自給自足,還常常送給我們一些。用母親的話說:“自種自收的吃起來才香甜,送給你們品嘗,俺心里更是樂滋滋的哩。”
遇到大豐收,母親種的瓜菜吃不了,她還騎著電動三輪車,到集市上賣。去年秋天,她種的扁豆爬滿了籬笆、屋檐,結滿了一串串扁豆角,母親摘了一茬又一茬,沸水焯過,曬成干扁豆角出售,竟獲得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她讓小弟把她那部老掉牙的老年手機給換了,說是跟著手機學唱歌、學跳舞。我們怕她太累,母親抿著嘴說:“花開滿樹紅,勞動最光榮!俺可不能閑著享清福,種菜賣菜過得多充實,賣了錢換上可心可意的手機,心里別提多開心啦!”
2.文體怡情
別看母親歲數大,她還是十足的“文藝范”呢。年輕時,她參加村里的“識字班”“鐵姑娘隊”,學文化、唱新歌,納鞋底、做鞋墊,愛國擁軍當模范。如今,母親還常和前來串門的老姐妹一起唱紅歌,像早年的《識字班歌》《沂蒙山小調》《你是燈塔》《打靶歸來》,一唱起來,心潮澎湃,渾身帶勁兒。
母親還和老鄰居一塊兒跳廣場舞,她不喜歡喇叭里播放的樂曲,自顧自地邊哼唱山歌,邊扭來扭去。老哥哥老姐妹們看不懂,問母親,她回憶一番,說:“這不是早年咱鬧元宵、慶豐收的莊戶舞嗎?”有盤盤曲曲的蛇舞,有一伸一展的螳螂功,還有詼諧活潑的猴子跳……惹得小年輕們都來看稀奇,有樣學樣跟著唱、跟著跳,還拍了短視頻。
母親笑瞇瞇地說:“俗話說得好,‘老要時髦,少要乖。老來不樂何時樂?到了俺們這把年紀,就是活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嘛!不管丑和俊,樂和樂和不識愁滋味!”
3.飲食有節
對于吃的喝的,母親有獨到的見解。她關于飲食方面的諺語還有不少呢,記得她常說:“要想身體好,吃飯八成飽”“吃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我們兄妹四人常去看她,拎了大包小包禮品,母親留下一點喜歡吃的,其余的讓我們統統帶走。她念叨著:“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腸胃!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多吃,更不能頓頓吃,嘗一點就行了。現在的日子啥也不缺,缺少的是自己要節制!”
平時吃飯,母親習慣吃素吃粗吃雜,尤其喜歡自種自產的粗糧雜糧,大魚大肉很少吃,只有逢年過節時才吃一點。她總是說:“多吃雜糧,不生雜病。早年日子清苦,一年到頭難見葷腥,吃的都是地瓜、土豆、高粱、老玉米,不也健健康康過來了嗎?日子紅火了,好東西多了,更要悠著來。”
她頓頓飯離不開青菜蘿卜、瓜瓜豆豆,我們嫌她吃得太素,擔心會營養不良。母親振振有詞,說什么“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豆”“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我們嘮叨得多了,母親笑吟吟地應著:“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這樣中不中呀?”我們幾個被母親張口即來的養生諺語,逗得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