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銀良
天寒人多病,人體薄弱的部位易患疾痛。病來如山倒,去病如抽絲。人一旦有了病,就要及時就醫,而治病是一個緩慢的治愈過程。有什么,別有病。藥醫假病,真病要命。越來越覺得,最能影響自己狀態的,都是自己的心理暗示,最好的醫生往往也是自己。
近段時間以來,日子過得昏昏沉沉。除了一種求生的欲望,覺得什么都不重要。知道自己在過混吃等死的過日子,像豬一樣躺在熱床上貌似幸福的活著。有朋友說,可以看看書寫點什么打發時間。其實什么都沒有干。醫生的建議是盡量躺著休息!天氣陰冷寒冷,疫情防控嚴重,每天早上按時做核酸,吃過早飯外出做理療。早上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吃過午飯,睡覺,刷手機,在沒有解決疼痛難忍之前,干什么都無心思。沒有身同感受,神經疼痛總是電流鉆心,刺激血管引起炎癥水腫強烈反對排斥感。
休養期間遇到過感恩節,我在疼痛的折磨中想借刀郎的歌曲《謝謝你》,感謝每一位曾幫助過我的人。在一曲本地歌手許巍的《藍蓮花》老歌聲中度過幽暗的歲月,配合醫生的指導趟過這片沼澤地,邁過深水坑。
穿插閑余時間閱讀,不知什么時候讓每天的電子書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后,男人工作再忙,女人即使生了孩子,可精神也依舊積極飽滿。不得不說,知識確實能滋養人的內在,也能防止人的精神內耗。最喜歡的還是醫生,花點時間和小錢,讓人不再受罪熬煎。
醫生是一位精神矍鑠、清瘦的老頭,對病人說話幽默風趣。接電話總是很逗,不是說:想我就來看看我吧,就是:想我方便就來吧。面對71歲的老人,告誡她每天走路要控制,年齡不饒人,追問她71歲和17歲差了多少歲。在他的小醫館里每天人流不斷,拔罐、艾炙,針炙和號脈,對人體的生理解剖結構,比照CT膠片,核磁共振專家診斷骨科結論,臨床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診斷。我想到一個醫生是相學家,會相面;是整骨專家,會摸骨神算;是陰陽師,從浮沉遲數的脈象里,推算一個人的榮花富貴,望聞問切中查到病患在五臟六腑中的具體部位。
而病是個奇怪的東西,總是突然到來。病痛是敵人,一旦用藥物這個戰士來清巢行動,病毒因子他們就會群龍無首,胡跑亂竄,逃避到人身體最薄弱細胞,短板部位,繼續興風作浪。平日的頭疼腦熱,身體低燒,咽喉不適,腿困手乏,畏寒怕冷……中醫所謂的內部炎癥都隨著跑到他們的臨時方陣,與你頑強做斗爭。
人在無聊時,病痛中,有時會胡思亂想。此時我想起自己的家鄉,家鄉的親人。身邊防疫防控此起彼伏,日益嚴重增長。百里外的家鄉大伯后事在親鄰的操勞中從簡進行。親人們的相聚就在紅白喜事時,親情就在幾年一遇的家常話中。回想起來,與大伯告別時,已是兩年多前。距上一次回家已有一年多,時間匆忙,與住院的大伯錯過最后一面。總以為來日方長,遺憾往往在一念之間。
生活是一種遺憾。在這遺憾里,有大伯和我曾經幾次回鄉時短暫的交集。在他保存的家譜和交談中,隨著親人們四處奔波闖蕩,我明白他寄托給我們這代人續編家譜的殷切期望。回望這秦嶺東南方,流嶺槽里是故鄉。二十多代人在此繁衍生息,從四皓墓旁遷徙到油房灣瓦窯溝這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寬敞地方,我們在此歡樂成長又先后離鄉。
我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每個人的命運和家族去向,與每個時代息息相關。要了解這些往事,追溯到根淵,只有從年長存活者的口傳中了解,先祖的遺物和墓志銘里推測,在世代流傳續寫的家譜中,簡易文字中去搜尋。
回想于此,我下定決心冒險頂著疫情回家,送大伯最后一程。哪怕中途阻擋,回家阻隔,耽誤時間,影響上班。克服被鄉人誤會。我知道家鄉事,無事大家各自安好。有事惺惺相惜。對一個不經常回鄉的游子,在疫情期間回去一切平安無事就好,一旦有事只能自認倒霉。有些事與你無關,就算你是一切正常,而流言碎語讓你難以正常生活。
現在想來,計劃不如變化快,老天的玩笑開得有點大,躺在病床的我,唯留遺憾一地。只好在窗玻璃上哈氣,對著故鄉的方向寫上自己的心愿,冬有冬的來意,雪也有雪的秘密,病痛伴在凡俗煙火里,晨昏相依,四季留遺憾,平安皆歡喜。
寒冬漫長,冰冷的空氣凝霜凍土,很多東西都變得脆弱。那些我們不能掌控的事,就讓它順勢而調吧,我們能做的,就是穿好自己身上的衣服,雕琢出喜歡的模樣。
選自《當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