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孫合法 李慧璇 張藝涵 郭珊珊
“十四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第一個五年,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落實工作要求,堅定把服務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全面增強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農村供電服務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電力作為農村覆蓋最廣、服務體系最全的能源品類,與農民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產業情況緊密相關,電力數據具有準確、實時、客觀的特征屬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風向標”。破解鄉村用電密碼,深挖鄉村用電數據價值,以數據要素推動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模式變革,對于促進鄉村地區由“用上能”向“用好能”轉變、推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河南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任務重”。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9年參加全國兩會河南團審議、2019年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均強調,河南是農業大省,推動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做好三農工作責任重大。河南作為全國鄉村振興主戰場、農村能源革命試驗田,農村電網承擔著全省90%供電面積、80%用電人口、70%經濟總量的鄉村供電任務,需要發揮電力行業優勢、彰顯央企責任擔當,把握“雙碳”目標、鄉村振興、數字革命多重戰略機遇,探索以“數”提能的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模式。
二是鄉村振興發展態勢“感知能力弱”。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背景下,縣域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人口分布和產業分布都將按照鄉村振興發展布局呈現較大變化,鄉村用電呈現新特征、電力需求呈現新趨勢。而鄉村振興涉及領域廣、地區差異大、進程分梯度,長期以來,受制于鄉村統計體系不健全、信息化系統建設不完善等問題,鄉村發展特征和態勢難以把握,亟須以電力數據為基礎,剖析鄉村農業、產業、生活發展特征,研判鄉村振興發展態勢,為鄉村振興精益管理和精準施策奠定基礎。
河南是鄉村振興主陣地、農村能源革命試驗田。自2021年以來,河南省政府提出“助推鄉村振興、打造河南范式”,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突出“數據賦能、管理提效、示范推廣”,聚焦數據價值挖掘、產品體系構建、數字平臺開發等關鍵問題,構建了“數字化—體系化—平臺化—模式化”實施路徑,形成了電力大數據賦能鄉村振興典型范式,在全國率先構建電力助推鄉村振興的管理與實踐體系。
三是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效能差”。鄉村振興管理工作涉及專業面廣、管理維度多,對外各業務部門分別對接政府相應主管部門,對內農村電網建設、鄉村電氣化管理、電力行業幫扶等業務存在數據融合壁壘、管理協同效能較差,對鄉鎮供電所進行多專業指揮缺乏統籌協調,亟待從高效組織體系、現代化管理手段、數字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創新變革,助力電力服務鄉村振興提能提效。
四是電力賦能鄉村振興“政企銜接難”。政府層面以“縣—鄉—村(行政村)—組(自然村)”為行政管理單元,而電網企業以鄉鎮供電所為電力服務鄉村振興“最小單元”,以臺區為電力保障的規劃運行單元,存在管理體系無法有效銜接、數據統計無法匹配的問題。同時,在研判鄉村振興發展態勢方面,缺乏明晰的方向和實用化工具,缺少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數據產品,亟須以“數字化”實用工具,助力電力數據價值效能持續提升。
河南是鄉村振興“主陣地”、農村能源革命“試驗田”。自2021年以來,河南省政府提出“助推鄉村振興、打造河南范式”,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突出“數據賦能、管理提效、示范推廣”,聚焦數據價值挖掘、產品體系構建、數字平臺開發等關鍵問題,構建了“數字化—體系化—平臺化—模式化”實施路徑,形成了電力大數據賦能鄉村振興典型范式,在全國率先構建了電力助推鄉村振興的管理與實踐體系,得到國家層面、省級層面推廣應用。
立足調研挖掘數據價值。針對鄉村生產生活用能新特征把握不夠準確與鄉村電力大數據價值挖掘方向有待明確的問題,構建政企研學合作新模式,建立鄉村“千戶百企”用電特征調研柔性團隊,創新“文獻、會議、數據、現場”四位一體調研方法,深挖數據背后邏輯,研判鄉村用電特征。一是遵循“全面性、差異性、代表性”原則,開展千戶百村調研,深入分析86個區縣(市)8000余戶農村家庭生活用能情況。二是秉持“地域覆蓋完全、樣本種類多樣、示范項目優先”原則,深入典型企業,開展農村農業、產業用電調研,遴選46區縣(市)104家企業或項目集群調研走訪。從實際出發,真下真問,研判用電特征,分析發展問題,明確電力賦能鄉村振興發力點。
找準抓手構建指數體系。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立足河南農業農村大省定位,通過鄉村133個類別用電數據與農業、產業、農民生活關聯度分析,探索形成“三位一體”河南鄉村振興電力指數體系。一是構建產業興旺、生活富裕、農業發展電力指數,科學設置高耗能產業調整系數、農村空心化率、降水因子修正指數,直觀表征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和農業電氣化水平,輔助產業優化布局,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生產高質高效。二是對標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縣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指標,提出基于歐拉距離的指數體系優選方法,合成“鄉村振興電力綜合指數”,支撐鄉村振興態勢、鄉村空心化橫向差異評估、縱向成效對比,助力農村地區補短板、強產業、促發展、惠民生。
技術引領搭建數字平臺。聚焦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線上化、數字化、可視化,打造以典型應用場景為核心的鄉村振興數字化服務,開發數字化產品,搭建管理平臺。一是固化指數測算標準范式,電“量”鄉村振興,搭建鄉村振興電力指數全景分析看板與空心化率全景展示看板,支撐鄉村振興空間尺度下區域差異評估、時間尺度下發展態勢研判。二是鄉村業務場景全景監控,電“靚”鄉村振興,打造農村電網建設、鄉村電氣化項目管理、農排機井臺區管理、扶貧光伏電站管理等電力服務鄉村振興核心關鍵業務場景,支撐業務管理可視化監控,提升項目管控水平。三是幫扶場景全流程數字化,電“助”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與定點幫扶村管理、電力愛心超市、重點對象幫扶、專項幫扶等場景,提高管理效率,為省、市、縣公司鄉村振興工作參與人員減負。
通過構建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平臺,打造了以“電力指數+典型應用場景”為核心的“1+11”鄉村振興數字化典型服務范式,形成了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典型樣板,支撐了河南省19個示范村創建管理工作,有力推動其中7個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網助力鄉村振興示范村,數量與河北、山東并列第一。
實用實效打造管理范式。針對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模式有待優化和現代化管理手段有待完善的問題,建立推進工作的常態化機制,依托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平臺,對內、對下、對外打造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范式,推動管理質效提升。一是對內構建鄉村振興工作組織體系,成立領導小組,定期開展工作會議,把握工作方向和節奏。二是對下提供數字化更新途徑,依托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平臺,實現項目信息線上填報、審核、更新,提升鄉村振興工作管理效率;通過電“靚”、電“助”產品,提高幫扶人員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數字化轉型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提高基層服務能力。三是對外形成報送溝通機制,通過電“量”產品,為省、市、縣公司提供準確把握鄉村振興區域差異與發展態勢、研判鄉村人員流動趨勢工具,定期向政府部門報送鄉村振興態勢分析報告,服務政府合理制定發展目標,助力政策幫扶有的放矢。
以點帶面開展推廣應用。在鄉村振興電力指數試點應用的基礎上,依托國家鄉村振興局、河南省鄉村振興局,在全國和省內完成實踐推廣。一是鄉村振興電力綜合指數試點應用,在全省107個區縣(市)、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開展鄉村振興電力指數“縣、鄉”兩級應用,縱向探索某一地區鄉村振興發展成效,橫向評估不同地區發展差異;開展10個典型縣域專題分析,推動指數深化應用;開展指數鄉鎮層級深化應用,全面剖析鄉鎮鄉村振興發展程度。二是鄉村振興管理平臺面上推廣,在全省18地市線上部署應用并獲得良好效果后,固化數字化產品模型,并與成熟場景通用化封裝,在全國12個試點省份推廣,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平臺建設提供藍本,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升級。
服務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態勢研判。通過鄉村振興電力指數、空心化監測等電“量”鄉村振興數字化產品應用,提升電力數據整合、挖掘、利用、分析水平,面向政府部門提供分析報告、數據可視化頁面鏈接、數據推送服務等多樣化服務,為鄉村振興科學決策與社會治理監測提供電力視角工具,輔助地方政府全面感知居民活動狀態、透視產業經營活動、量化分析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典型經驗在國家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簡報》、河南省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動態》《國家電網智庫》刊發推廣。
提升電力服務鄉村振興整理效能。通過電力服務鄉村振興平臺工具創新,實現項目信息數字化、管理線上化、成效可視化,以數字化轉型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一是全面支撐了電力服務鄉村振興關鍵任務高標準推進,推動河南省農村電網建設以及電氣化項目管理提升,2022年新增電氣化設備9124臺,新增電量702萬千瓦時,惠及人口15.65萬人;服務13.93萬個農排機井臺區運行工況數字化監控,機井通電異常臺區治理率達94%;實現省內1.74萬個光伏扶貧電站“日監測、周預警”,201個定點幫扶村管控,248.8萬戶低保五保戶電費減免跟蹤,以及9536個脫貧村與858個扶貧搬遷區供電能力監測,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重點項目,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智賦能。二是激活了電力服務鄉村振興幫扶一線隊伍動能,全面規范省、市、縣、駐村書記和幫扶人員定點幫扶工作,為河南省201名駐村第一書記、307名駐村工作人員提供線上管理工具,實現駐村幫扶、捐贈幫扶、消費幫扶等工作任務線上管控,電力服務鄉村振興情景線上展示,服務三農相關電力數據實時更新,賦能鄉村振興管理質效提升。
打造數據賦能鄉村振興典型范式。通過構建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平臺,打造了以“電力指數+典型應用場景”為核心的“1+11”鄉村振興數字化典型服務范式,形成了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管理典型樣板,支撐了河南省19個示范村創建管理工作,有力推動其中7個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網助力鄉村振興示范村,數量與河北、山東并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