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董昌武 王奇林 宋敏
朱濤如(1900—1974),安徽省蕪湖市名老中醫,著有《朱濤如臨床治驗》,在臨證中注重守正創新,創制新制龍牡湯、新制茯苓皮湯、新制白扁豆湯、新制百日咳飲等諸多驗方[1]。高爾鑫(1939—2020),師從朱濤如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著有《我的中醫之路》《醫學新悟》《高爾鑫臨證疑難醫案精粹》等。
朱濤如新制龍牡湯具有益陰潛陽和健脾和營等功效,適用于頭暈目眩,脈來弦數而大,證屬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逆者[2]。其方藥組成:生牡蠣20 g、花龍骨20 g、大熟地15 g、阿膠10 g、酥龜板15 g、杭白芍10 g、酸棗仁10 g、朱茯神10 g、大麥冬10 g、粉丹皮10 g、炙甘草6 g。常根據辨證,若脾虛加北黃芪10 g、白扁豆20 g、淮山藥15 g、蓮子肉10 g等。方中以龍骨、牡蠣為君藥,長于收斂固澀、潛陽熄風,潛浮陽以澀陰精;配熟地、龜板、阿膠以育陰潛陽;白芍、酸棗仁、丹皮滋陰柔肝和營;合黃芪、山藥、白扁豆、蓮子肉益氣健脾;以炙甘草調和諸藥。
1.1婦女圍絕經期心律失常案
患者,女,49歲,以“心慌胸悶氣短”為主訴就診。患者平素精神欠佳,情緒不穩,多慮焦躁,面烘熱而自汗出。月經數月一行,潮期遷延數十日,抑或崩漏淋漓不止,三五日間量大如涌,夾黑色瘀塊。神疲乏力,動則作喘,大汗淋漓呈欲厥狀。心電圖指示陣發性心動過速、頻發性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可達18次/分,心率達192次/分,二聯律和三聯律頻現。舌質暗淡,苔薄膩,脈結代疾。西醫診斷:圍絕經期心臟功能性改變、更年期綜合征。經激素代替和對癥治療無效后轉至中醫治療。中醫診斷:心悸;臟燥。辨證:營衛不和,氣虛血少,心絡失養,肝郁氣滯。治法:調和營衛,養血活血,寧心安神,疏肝解郁。方藥以朱濤如新制龍牡湯、甘麥大棗湯、炙甘草湯、柴胡疏肝散、四物湯化裁治之,處方:龍骨15 g、牡蠣30 g、酸棗仁12 g、熟地黃12 g、茯神30 g、阿膠沖服12 g、生地黃12 g、炙甘草10 g、麥冬30 g、大棗15 g、淮小麥30 g、當歸15 g、生白芍15 g、赤芍10 g、川芎12 g、柴胡12 g、磁石30 g、郁金15 g、玫瑰花15 g、合歡皮15 g、合歡花15 g、沉香3 g、烏藥18 g、遠志12 g,7劑,水煎服,日一劑。首服一劑后,患者便感神情稍穩,烘熱汗出漸輕,心悸稍退,眠睡安穩。服用7劑后,諸癥俱退,僅在偶遇煩心事時短暫出現結代脈,平日不再有驚悸怔忡。心電圖不再提示缺血樣改變。為鞏固療效,囑續服60余劑后,患者起居已恢復如常。
按 本案患者被診斷為圍絕經期心臟功能性改變、更年期綜合征。圍絕經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紊亂和卵巢功能衰退所導致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女性圍絕經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3]。目前針對圍絕經期快速性心律失常,西醫常采用美托洛爾等藥物控制心率,并使用激素代替治療,但療效尚不理想。本病患者處于更年期,女子七七,沖任虛衰,天癸竭,氣血虛少。營衛不調,表虛衛羸,真陽浮于體表,故出現烘熱潮熱汗出等癥;津血本同源,汗出又加劇津血少,肝失濡養而肝魂不藏,上擾心神則虛煩不安,神魂不寧,故焦躁不安;心之營血虧虛,心絡失養,故出現代脈、促脈、疾脈、心悸怔忡等表現。辨治要點:七七之時,氣虛血少,營衛不和是造成多種系統癥狀的根本原因。治療更年期的肝郁氣滯而產生的化燥、化風、化火等諸癥,常有疏肝解郁藥和行氣理氣藥的加入,而滋陰藥容易被忽視,因氣藥辛香走竄恐更易傷陰,若一味只強調疏肝解郁,恐進一步傷陰,營陰虧虛是更年期心悸怔忡的主因,故使用朱制龍牡湯更強調滋陰,是標本兼治的考慮。以黃精、黨參、三七為主的穩心顆粒,以其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的功效,常報道用于治療婦女圍絕經期心血管疾病而取效[4];周亞男等[5]以“陰虛血瘀熱毒”論治圍絕經期心血管疾病,提出治應滋陰活血解毒,與高爾鑫強調相一致,氣虛血少是氣滯血瘀的前因,肝郁氣滯常是其后果,應重視營陰虧虛是致病之本。
1.2難治性重度失眠案
患者,女,64歲。以“反復發作性失眠,近月余徹夜不眠”為主訴就診。平素常有失眠,頭痛眩暈,不思飲食,精神恍惚。因反復失眠,在當地醫院使用地西泮鎮靜治療數年,近年加重徹夜難眠,轉至北京數家醫院,經鎮靜及抗抑郁、抗焦慮,以致于精神狀況昏然不能自理,遂轉至中醫治療,前期使用健脾養血,寧心安神等諸方無效,轉至高爾鑫處治療。患者育有11個子女,形神消瘦,神疲乏力,焦躁不安,面容憔悴,神情恍惚,脈虛數而無力,舌瘦質紅苔少,舌下絡脈充盈不足,呈細瘦狀。西醫診斷:重度失眠。中醫診斷:不寐。辨證為心肝血虛,肝腎不足,致水火不濟,營衛不和。治法:清心肝之虛火,滋陰填精以調和營衛,佐以鎮靜安神之重劑。方藥以朱濤如新制龍牡湯、甘麥大棗湯、天王補心丹、六味地黃丸、磁朱丸加減化裁以治之,處方:龍骨18 g、牡蠣30 g、生地黃15 g、生白芍15 g、阿膠12 g、龜板12 g、熟地黃15 g、炒酸棗仁18 g、朱茯神30 g、苦參30 g、遠志12 g、珍珠母30 g、磁石30 g、五味子10 g、合歡花15 g、丹參30 g、地龍18 g、徐長卿15 g、琥珀粉吞服2 g,煎兩次混合后取500 mL,囑在入睡前1小時服一次,在次日10點服第2次,共7劑。患者首次服藥當天便酣然入睡,次日8時方醒,快然表示通體舒暢。囑繼服完7劑。為鞏固療效,考慮便捷度,改用天王補心丹每日2次,每次10 g,繼服一月余,隨訪未復發。
按 近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鎮靜催眠類藥物存在著劑量較大,多種聯合使用等亂象[6];難治性失眠常伴隨鎮靜安眠類藥物的濫用,且因鎮靜安眠類藥物存在依賴性,長期服用致使患者精神昏昏然甚至不能自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本病病案特點:患者生育11個子女,中年時勞頓磋磨,而今年歲漸長,氣血耗傷,腎精不充,女子更以肝為先天,肝腎同源,肝血不充致肝魂不穩,虛火妄動,上擾心神,心陽浮越,故有動輒汗出心煩心悸等一系列癥狀。
本病辨治要點:前醫治療不寐時,常常倚重調和心脾,佐以寧心安神,卻收效不佳。本案辨證之重在平心肝之虛火,滋肝腎之陰,調和營衛,輔以鎮靜安神之重劑,使陰陽交泰則安眠。中醫治療不寐常以“陽不入陰,營衛失和,臟腑失衡”為總體病機[7],有數據挖掘分析現代名家治療中老年不寐的證型以肝腎陰虛、心腎不交、心脾兩虛為主[8],與高爾鑫強調相印證,在治療不寐頑癥,尤其是老年人的難治性失眠,除調心脾之法外,不可忽視肝腎不足,水火不濟,營衛不和的病理特征。
1.3眼瞼瞤動之小兒多動癥案
患兒,男,4歲,以“醒時不間斷眼瞼瞤動一年余”為主訴就診。經腦電圖、血鈣鎂鋅等輔助檢查,西醫診斷:小兒多動癥。血鋅低,經補充鈣、鋅、維生素以及鎮靜安定劑等治療效果不佳,轉至中醫治療。患兒不時用手揉搓眼睛,身材矮小,體瘦,精神亢奮,顏面眼瞼及肢體不停頓騷動,多有言語,不能集中注意力,坐立難安,無法入學幼兒園。脈疾而滑數,舌體瘦,舌質紅而少苔,舌中舌根濁膩而干。中醫診斷:兒童多動癥。辨證為營陰未充,脈絡失養,虛火妄動。治法:滋陰養絡,安神定志,滌痰息風。取朱濤如新制龍牡湯、鎮肝熄風湯、三甲復脈湯之方義加減化裁以治之,處方:龍骨8 g、牡蠣8 g、酸棗仁5 g、麥冬6 g、遠志6 g、茯神8 g、龜板6 g、磁石8 g、黃連4 g、膽南星2 g、清半夏4 g、全蝎2 g、地龍8 g、僵蠶5 g、蟬蛻4 g、甘草4 g,共5劑,日一劑,濃煎兩次,混合兩次藥汁取400 mL,早晚分服。患兒服藥后眼瞼瞤動和躁動不安等癥狀明顯減退,坐立時間延長,脈象趨和,舌體現紅潤,囑再服5劑。服藥一周后,諸癥皆退,無其它不適,且隨訪至患兒10歲時,未曾復發。
按 本病案患兒診斷為小兒多動癥,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過度活動,躁動不安,甚至可能引導自傷和傷人行為[9]。目前對于該病治療效果難明,易于復發,嚴重影響患兒成長發育。病案特點:患兒因喂養不當,身材矮小瘦弱,脾不健運則易生濁痰,又正值稚陰稚陽未充之時,營陰不足則易生風化火,致風痰阻絡,神志不安,故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眼瞼瞤動,肢體動作不斷。中醫治療小兒多動癥,注重滋養營陰,呵護稚陰稚陽。運用辨證論治推敲病因病機,應責之肝脾腎三臟,該病是風痰阻絡化火而成,故擇龍牡,磁石平鎮稚陽;以龜板、酸棗仁、麥冬滋養營陰;以半夏、膽南星、地龍、僵蠶、蟬蛻祛風痰;以黃連、茯神、遠志清心安神。如此痰清風熄,陰充而陽守,神安脈平。臨床應用小兒黃龍顆粒進行隨機雙盲試驗方式治療小兒多動癥取得良效[10]。此外還有使用靜寧顆粒治療氣陰兩虛型小兒多動癥收效的臨床報道,其治療用意均與朱制龍牡湯相通,均以滋陰潛陽、安神定志為主要功效[11]。
2.1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相比,朱制龍牡湯同樣具有鎮驚安神的功效,在情志類疾病中多有運用。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有形之邪與無形之邪的區別,兩方雖均報道可用于治療小兒多動癥[12],但不像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以痰熱腑實所致的邪熱擾心,朱制龍牡湯是陰虛火旺所致的虛火擾心,故不再以大黃瀉熱通腑,而是更偏于滋陰潛陽,平抑肝陽,通過補益心脾來達到寧心安神之效。朱制龍牡湯更適用于如因陰虧不斂所致的男性夢遺滑精,或是婦女陰精不足肝陽浮越的更年期綜合征,陰虛肝陽上亢水不涵木所致情緒性高血壓眩暈等陰虛型重情志因素的疾病。
2.2與枝加龍骨牡蠣湯
與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相比,桂枝加龍牡湯和朱制龍牡湯均屬于收斂固澀,鎮靜安神的方劑。但桂枝加龍牡湯更適用于陽氣虛伴有精神亢奮的體弱人群,而朱制龍牡湯則更適用于陰虛陽亢所致的心神不寧。兩方雖均報道可用于治療圍絕經期心律失常[13]、夢遺滑精、高血壓不寐等病,若以陰陽來劃分,二者最大不同是桂枝加龍牡湯偏于溫陽,而新制龍牡湯偏于滋陰,可謂是同病異治,證不同則方不同。
此三例疑難病案,均歷經多次求醫,或因前醫對其病機有所忽視而錯失良效。高爾鑫先生在應對不同疑難病案中重視審癥求因,治病求本,針對不同病患經歷,通過深入了解其基本情況,分析可能致病因素,并首先解決病患急切需求,充分體現中醫治病以人為本位的特點。不論是小兒稚陰未充所致多動癥、婦女更年血少所致心律失常、老年肝腎不足所致頑固性失眠,其核心治點均是以朱制龍牡湯存陰液以制虛火,在此基礎上加以辨病對癥治療,便可收桴鼓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