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權外交生涯二三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 安 方良平
伍修權,1908 年3 月6 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他戎馬生涯幾十年,幾度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參與機樞、籌劃大局,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建立了卓著功勛。葉劍英曾稱贊伍修權“文武雙全”。他是我軍陸、海、空三軍院校建設的開拓者之一,還是我軍情報工作的卓越領導者。
新中國成立后,他轉入外交戰線,成為周恩來總理外交事務的得力助手,是我國外交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在外交生涯中,伍修權堅定執行黨中央制定的外交路線,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原則立場,運用靈活巧妙的斗爭藝術和工作方法,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獨立和尊嚴、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和對外交往傾注大量心血、作出卓越貢獻,為開創新中國外交局面、捍衛國家獨立和主權、建立和發展新中國外交事業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新中國成立不久,在東北軍區任職的伍修權被任命為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
1950 年1 月5 日,正在探親的伍修權接到周恩來發的緊急電召:“蕭克同志轉伍修權同志(他回家省親現駐武昌):此間即派飛機去接你來京,有緊急任務。”伍修權連忙回電,稱無需派飛機。他來不及和母親辭別,便立即乘火車趕赴北京,并第一時間向周恩來報到。周恩來對他說:“你馬上把軍衣脫掉,換上西服,跟我一起到蘇聯去。”這次赴蘇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與蘇聯的第一次特別重要的外交活動。
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集中后,周恩來要求代表團成員要盡快熟悉、研究和草擬與會談簽約有關的各種文件材料。伍修權直接參與了一批俄文資料的翻譯和分析工作。中國將向蘇聯提供的各種文件材料,也由伍修權負責譯成俄文。
經過一周的準備,中國政府代表團于1 月10 日乘坐火車前往莫斯科。在火車上,伍修權為周恩來總理翻譯、介紹了相關俄文資料,并將周恩來預定在莫斯科時發表的演說稿譯成了俄文。1 月20 日下午,中國政府代表團順利到達莫斯科。周恩來在車站的歡迎儀式上發表了簡短演說,伍修權做口頭翻譯。周恩來在歡迎儀式上說:“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奉毛主席之命來參加關于鞏固中蘇兩國邦交的會商,以促進兩國之間的友誼和世界和平事業。”

伍修權(1908-1997)
1 月22 日,中蘇雙方開始正式會談。周恩來以外長身份與蘇聯外長維辛斯基直接會談。伍修權主要負責為代表團準備資料,有時也會代替師哲擔任俄文翻譯。起初,蘇方拿出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初稿,幾乎是1945 年蘇聯與國民黨政府所訂條約的翻版,不僅體現不出蘇聯與新中國的新型平等關系,還缺少一些必須涵蓋的新內容,甚至出現文字表達不準確等問題。毛澤東讓周恩來主持改寫,說是修改,不如說是重新起草。周恩來對修改工作提出了要求:“這個條約不僅要今天看行,還要在以后看也行,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后人的評判。”
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大家逐字、逐句、逐條地研究、斟酌、修改。對此,伍修權回憶了這樣一個例子:“條約草案中有一段原來是:締約國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國的侵略,另一方‘得以’援助。周總理覺得還不夠肯定,沒有表明條約應有的作用,經過再三考慮,將‘得以’二字改為‘即盡其全力’給予援助,這就更肯定明確了。為了這看來只有幾個字的改動,就討論甚至爭論了很長時間。”
就條約草案的一些技術問題,伍修權提出了意見建議。比如,按照俄文倒裝句的語法習慣,俄文本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表述,翻譯成中文后就會是“人民共和國中華”。伍修權建議按照中文的習慣要把“中華”排在前頭。蘇聯方面接受了這個意見。經過會談討論通過的條約文本,毛澤東看了表示滿意。
2 月14 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蘇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正式簽字。簽字前,伍修權從中國駐蘇大使館拿了代表中華民族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等,送到克里姆林宮交給師哲,擺到預定由周恩來簽字的位置上。細微之處盡顯伍修權的國格、人格和智慧,凡是涉及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的事,不論大小,他都一絲不茍地嚴肅對待。
毛澤東、周恩來回國后,伍修權參與同蘇聯成功商簽了一系列單項協定和具體協議,為新中國的外交和建設事業作出了艱苦而有效的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當涉及到兩國利益的實質性問題時,蘇方就恃強凌弱,談判也就異常的艱難。尤其是在兩國貨幣比值的問題上,蘇方將盧布比值定得很高,卻將人民幣的比值壓得很低。伍修權一切都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堅持自己的立場,為此中蘇雙方爭執不下。在請示國內并得到同意后,中方作了些讓步和妥協,定下了兩國貨幣的比值。在伍修權的努力下,中蘇雙方還簽定兩國建立電報、電話和互交郵件、包裹的兩項協定,創辦了中蘇民用航空公司和蘇聯專家在中國工作條件的兩項協定,1950年貿易換貨的協定和1950 年到1952 年蘇聯供應中國工業設備及器材的協議書等。
此次訪蘇,令伍修權感觸頗深:“一個國家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獨立,努力維護自己的主權,又要有適當的外援,必要時也得以小的妥協換取長遠的利益。但是完全依賴外國以至損害民族利益,也是不允許的。當時我們同蘇聯的關系,總的方面是平等互利的,同時也是既講友好又有矛盾,既講團結又有斗爭的。”
1950 年6 月,美國軍事侵略朝鮮并武力干涉中國臺灣事務。9月,新中國曾應聯合國邀請,派出伍修權為大使銜特派代表,率代表團出席聯合國會議。
11 月14 日,肩負著重任與崇高使命的伍修權率代表團離開北京,前往美國紐約。11 月28 日下午,聯合國安理會開始討論中國提出的“美國武裝侵略臺灣案”。伍修權代表中國政府在會上莊嚴宣告:“我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命,代表全中國人民,來這里控訴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包括澎湖列島)非法的和犯罪的行為。”
針對美國散布的“臺灣地位未定”、“須由美國托管”或“中立化”等謬論,伍修權引用1943 年的開羅宣言、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和1950 年1 月杜魯門自己關于臺灣屬于中國的言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給予有力地駁斥。伍修權進一步揭露:“美國的實際企圖是如麥克阿瑟所說的為使臺灣成為美國太平洋前線的總樞紐”,把臺灣當成美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當美國代表奧斯汀在發出“美國未曾侵略中國領土”等狡辯的言論時,伍修權一針見血地說:“好得很!那么,美國第七艦隊和第十三航空隊跑到哪里去了呢!莫非跑到火星上去了?不是的,……它們在臺灣!”“任何詭辯、撒謊和捏造都不能改變這樣一個鐵一般的事實:美國武裝力量侵略了我國領土臺灣。”
伍修權在安理會上作了近兩個小時演講。這是在聯合國第一次響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聲音。伍修權聲音洪亮、氣勢恢宏,把全場人都震住了,像是把中國人民憋了多年的氣,一下子吐出來了。當時會場情況,伍修權是這樣回憶的:
我在這一頭慷慨陳詞,滿腔義憤地控訴美帝國主義者侵略我國及庇護蔣介石殘余集團等種種罪行,蔣廷黻卻在那一邊連頭都抬不起來,一直耷拉著腦袋,并且老是用手遮著前額,不讓別人看見他的臉,也許他面對著中國人民的真正代表,多少有點自慚,不大好受吧!……我記得有一期美國《生活》畫報上,并列登著好幾張我和美國代表奧斯汀在會議上的照片,一張是我在揮手怒斥美國的侵略罪行,奧斯汀在尷尬地歪著嘴聽著;另一張是奧斯汀在作強辯發言,我則側目抿嘴蔑視地瞧著他;樣子雖不好看,神態卻很逼真。
11 月29 日,安理會繼續開會,首先討論美國誣蔑中國所謂的“侵略朝鮮案”。第一個發言的是南朝鮮,伍修權為了表示抗議并沒有到指定位置就座,而是在貴賓席旁聽。接著是蔣介石集團代表蔣廷黻發言,他的發言除了攻擊辱罵新中國以外,還繼續為美國的侵略行為開脫辯解。他口口聲聲“代表”中國,但是他的發言從頭到尾用的是英語而不是漢語,這就為伍修權迎頭反擊提供了一條極有利的“辮子”。蔣廷黻發言時,伍修權回到會議席,要求臨時發言。獲準后,伍修權說:“我們已聲明而且還要聲明,你蔣廷黻不能代表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只有我們才是中國人民的真正代表。你做美國的走狗,做美國的應聲蟲,這就是你的職業,連偉大的中國語言都不會講,我懷疑你還是不是一個中國人!”給參會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伍修權在聯合國的發言震動了全世界!世界各大報紙甚至連美國的各大報紙也都在頭版頭條報道。香港媒體寫道:“伍修權將軍在聯大對美帝侵略臺灣的控訴,義正詞嚴,理直氣壯,自不用談,最重要的卻是這樣指著帝國主義的鼻子直斥他們的罪行,不但在中國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該是第一次。”
伍修權在聯合國的發言在國內也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把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置于被告席上,“是近百年外交史上表現了中國人民正氣和民族尊嚴”。北京大學的一位老教授說:“中國在國際上磕頭外交一去不復返了。”
12 月7 日,在美國的操縱下,聯合國通過了決議,將誣蔑、誹謗中國的“侵略朝鮮提案”列入了會議議程。這項顛倒黑白的議案通過后,中國政府代表憤怒地離開了會場,表示強烈抗議。接著,聯合國大會宣布無限期休會。這實際上取消了中國政府利用聯合國講壇同美國進行斗爭的機會。面對這樣的形勢,伍修權等適時地轉變斗爭方式,把聯合國會場內的斗爭,轉移到會場外。
12 月16 日下午,根據中國政府指示,中國代表在成功湖舉行了記者會。伍修權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談話。他說:“我們是為了和平而來的,我們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種種合理建議”,“但不幸的是,雖然并非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美國集團的操縱下,拒絕了我國政府合理的和平建議。對此,我們表示堅決的反對和抗議。”在記者會結束時,伍修權表示,他深信中美兩國人民一定能夠戰勝美國侵略集團的侵略政策,使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發展下去。記者會后,中國代表團把譯成英文的會議材料分發給各國記者。
12 月19 日,中國政府代表團離開美國返回祖國。
從此,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的問題,中美之間開始了長達21 年的外交博弈。1971 年10 月25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這場漫長的外交博弈,終于塵埃落定。
1955 年1 月11 日,中國和南斯拉夫發表了建交公報,需要一位政治地位很高的大使出使南斯拉夫。周恩來總理對伍修權問道:“伍修權同志,你去當這個大使,怎么樣?”伍修權認真考慮了周恩來總理的意見,第二天就回復總理表示樂意去。于是,伍修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駐南斯拉夫大使。
5 月24 日,伍修權抱著“是對世界和平及人類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的信念,開始了在南斯拉夫的三年外交工作。伍修權到南斯拉夫后不久,鐵托總統約見伍修權,并進行了親切友好談話。伍修權代表毛澤東主席向鐵托總統贈送了精美的中國民族工藝品。當得知伍修權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委員會委員時,鐵托非常滿意中國的這任大使。他認為這不僅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伍修權個人的重視,更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南斯拉夫的重視、對中南關系的重視。所以,伍修權到南斯拉夫以后,工作進展比較順利,與南斯拉夫的關系也十分融洽。
中南建交前,中國對南斯拉夫的了解非常少,又深受蘇聯對南斯拉夫評價的影響,對南斯拉夫的認識陷入一個誤區。為了讓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對南斯拉夫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伍修權用心、用眼、用腦進行全方位、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伍修權帶領使館人員幾乎走遍了南斯拉夫的自治省。他們深入南斯拉夫的企業、建筑工地、農村等各行各業的基層一線走訪考察,實事求是地掌握了反映南斯拉夫真實情況的一手資料。伍修權到任才三個星期的時間,就向國內發回了一份內容詳實、分析精準的《南斯拉夫的情況報告》。伍修權和使館工作人員還將在南斯拉夫了解到的各種情況寫成了一系列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的調研報告,陸陸續續發回國內,為黨和政府正確對待南斯拉夫、制定對南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客觀依據。
伍修權努力書寫中南友誼的新篇章。在他的努力下,中南兩國的友誼往來就像解凍以后的春潮一樣川流不息。我國派出一個又一個從官方到民間、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體育的不同代表團,前往南斯拉夫進行友好訪問。其中,還促成了高級別的訪南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同志于1957 年1 月率領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北京市人大代表團訪問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也相應地派出了各種性質的代表團前往中國。其間,中南雙方簽訂了許多有關經濟、科技、文化、郵電等方面協定。報紙上經常對各個代表團來訪、中南兩國政治活動和建設成就進行報道。
伍修權不辱使命發展中南友誼,不僅得到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認可,還得到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及南斯拉夫人民的廣泛認同。鐵托把伍修權這位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視為知己,不但經常邀請伍修權參加南斯拉夫的重大外事活動,還邀請他參加許多非開放性的聯誼活動和南共領導人每年的狩獵活動。對于這些活動,伍修權后來回憶說:“我們當時通過這些活動,增進了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個人也獲得了不少知識和經驗。”
后來,由于受蘇共領導集團的霸權主義影響,中南關系經歷了曲折。1958 年5 月,伍修權收到北京立即“回國述職”的電報。由于走得匆忙,他未向南斯拉夫方面任何人告別,回國后受到了不公正批判,再也沒有返回南斯拉夫。這為中南關系蒙上了陰影。
直到1975 年,毛澤東會見南斯拉夫總理比耶迪奇時贊揚“鐵托是鐵,不怕蘇聯壓迫”,并實現了中南國家關系正常化。1977 年鐵托訪華和1978 年華國鋒回訪,實現了兩黨關系正常化。
從20 世紀50 年代后期開始,中蘇兩黨和國際共運中開始出現了分歧。赫魯曉夫上臺后,強行推行“以蘇聯為中心”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干涉別國內政。1960 年6 月,赫魯曉夫利用布加勒斯特會議,突然組織兄弟黨對中共代表團發起了圍攻。在辯論中,中共代表團冷靜準備再次予以反擊,頂住強大壓力。從此,捍衛黨和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成為中共代表團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1962 年底到1963 年初,作為團長的伍修權率中共代表團先后在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等東歐四國的黨代會上,面對大會對中共進行的攻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努力捍衛著黨和國家尊嚴。
1962 年11 月,在保加利亞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蘇共團長蘇斯洛夫在致詞中對阿爾巴尼亞黨和中國共產黨發起了攻擊和指責。如何應對攻擊和指責呢?伍修權后來回憶說:“我就實行事先商量好的對策,對發言中我認為凡是正確的內容,同別人一樣起立鼓掌,凡是直接或間接攻擊我黨的言論,我就坐著不動,既不鼓掌也不起立,代表團全體人員都照我的行動采取一致態度。”伍修權在保共“八大”致詞時指出,蘇斯洛夫的做法“只能叫我們的共同敵人帝國主義高興”。會后,曾有保共高級干部說,中國黨代表團“對于不利于國際共運團結的言論,就不支持,用不鼓掌、不起立表示反對,這樣做是嚴肅的、有水平的”。
保共“八大”結束后,伍修權率中共代表團前往布達佩斯參加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第八次代表大會。其間,針對“對大會上所有的發言和致詞,會場上一律不準起立”的規定,中共代表團對攻擊中共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言論,態度嚴肅地坐著不動,也不鼓掌。這同樣取得了抗議的效果。大會結束后,各國代表團參加慶祝宴會,并致祝酒詞。中共代表團是否致祝酒詞?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伍修權把聲明稿轉換成祝酒詞的格式,譯成了匈牙利文和俄文,在宴會上發給各國代表們。伍修權在致詞時只說了一個開場白,就請翻譯代讀祝酒詞全文。等到翻譯讀完后,大家才發現這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公開聲明。當匈黨第一書記卡達爾前來“表示遺憾”時,伍修權當機立斷地說:“我也很了解你的意思。因此這個招待會我們就不能參加到底了,我們代表團現在就向你告辭。”說完,伍修權帶領代表團提前退席,抗議地離開了宴會廳。
12 月3 日,伍修權一行到達布拉格。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第二天,伍修權在大會致詞中對蘇共代表團團長勃列日涅夫和捷共總書記諾沃提尼兩人對中、阿兩黨的攻擊進行了有力回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電精神,代表團把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的聲明譯成捷、俄兩種文字,連同中文一起打印出來,按照代表團的數量,一份份裝好,在12 月8 日的閉幕式上帶進會場。閉幕式開始后,伍修權將打印裝好袋的聲明作為會議文件當眾交給了捷共會議主持人手中,發給各國代表團,并順手先遞了一份給鄰座——勃列日涅夫。諾沃提尼生氣地說,中共代表團送來了一份聲明,要轉發給各兄弟黨,并代為宣讀。讀完后,他才發現,這份聲明是對他自己和蘇共的一次反擊。在場的勃列日涅夫也相當狼狽。
1962 年底,伍修權和代表團成員回國后,向毛澤東詳細報告了參加保、匈、捷三國黨代會的情況。毛澤東表揚伍修權說:“嗯,你們干得還可以。”毛澤東有感于國際風云的突變和伍修權等冷靜應對寒流的事跡,寫下了《七律·冬云》:
雪壓冬云白絮飛,
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
更無豪杰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
凍死蒼蠅未足奇。
1963 年1 月13 日,伍修權率中共代表團參加德國統一社會黨第六次代表大會。這是中共代表團東歐之行斗爭的“壓軸戲”。蘇共代表團團長是由赫魯曉夫親自擔任。在這次黨代會上,赫魯曉夫繼續企圖用假團結的旗幟迷惑左派,爭取中間派,孤立中國共產黨。1 月18 日,伍修權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致詞,并提出要真團結,要以平等協商的方式來消除分歧,而不是搞假團結真分裂,利用一國黨代會來攻擊另一國黨。東德會議執行主席企圖用搖鈴的方式打斷伍修權的發言。當會場安靜后,伍修權說:“你們這樣做很好,這就使我看到了你們德國同志的‘文明’。”做同聲翻譯的德國人故意不把這句話譯出來,但中方擔任口譯的同志眼疾手快抓起話筒,用德語補譯了出去。主席臺上的民主德國黨領導人和臺下的代表們不得不“文明”地聽中共代表繼續發言。中共代表團沒有出席民主德國黨1 月22 日的招待宴會就回國了。
在東歐這場國際紛爭的前線上,“努力維護著黨和國家的尊嚴”的伍修權,既要在“很難反擊”的情況下應對赫魯曉夫組織的“圍攻”,又不能不顧及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這個大局。這就特別需要把原則性與靈活性融為一體的高超斗爭藝術。原中聯部副部長李北海曾評價伍修權說:“他在國際共運中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智慧,運用自如,爐火純青,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多年后,伍修權回憶率團參加東歐四國黨代會經歷時說:“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具體情況下,我們當時盡了自己的黨員義務和代表職責,努力維護著黨和國家的尊嚴,……盡管在一個歷史時期之后,再來回顧這段歷史,確有經驗教訓可以吸取。……我們黨遵循著堅持團結,堅持原則,求同存異,后發制人的方針,現在看來還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