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淮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太行山風景
劉伯承工廠精神
1947 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為支援前線,晉冀魯豫軍區軍工處以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工業生產要“數量多、質量好、成本低、原料足、銷路廣”的指示,在所屬19個兵工廠中開展“劉伯承工廠”立功競賽運動。活動中,兵工二廠取得了產量高、質量好、技術改革成果大等突出成績,被授予“劉伯承工廠”榮譽稱號。劉伯承工廠是我國唯一以共和國元帥名字命名的軍工廠,孕育形成“一切為了前線”的劉伯承工廠精神。
紅色基因是信仰的種子、精神的譜系、制勝的密碼。“一切為了前線”的劉伯承工廠精神,從黃崖洞兵工廠發端,在劉伯承工廠時期形成,經過幾代人的堅守和傳承,現已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淮海集團)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
“三個一切”(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實戰、一切為了打贏)集中體現了人民兵工犧牲、擔當、創新的精神特質,始終激勵著淮海集團兵工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落實好集團公司新時代戰略定位和發展方針,在履行強軍首責、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從黃崖洞兵工廠、晉冀魯豫軍區兵工二廠到劉伯承工廠,再到如今的淮海集團,80 多年來,“劉伯承兵工廠”的每一次更名、每一次易址,都是人民兵工不斷發展的歷史見證。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加強舊址保護、深挖紅色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在地方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保存較為完好的原廠部、生產部及炮彈倉庫舊址進行了修繕,成功打造兵工歷史文化紀念館;積極搜集整理當年晉東南地區革命史料和珍貴文物,完成太行太岳抗日史實展布展;擴大紅色基因教育的影響力,舊址成功獲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國軍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一校五址”兵工文化教育基地。
▲ 新入廠大學生接受紅色教育
豐富學習形式,強化學習教育。淮海集團始終牢記強軍報國的初心,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用紅色文化凝聚人心,健全完善企業特色文化體系,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最堅定的政治本色和最鮮明的發展底色。把紅色教育、傳統教育作為員工“必修課”,通過老兵工“講”、現場“看”、集中學習“悟”等形式,激發員工愛國愛企熱情。以國防教育為載體,實現紅色教育由企業向社會“擴面”,積極引導社會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到工廠舊址開展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淮海集團傳承紅色基因、補足職工思想政治之“鈣”的典型做法獲中宣部、山西省高度肯定。
“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實戰、一切為了打贏”,集中體現了兵工人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劉伯承工廠時期,通過技術革新和改造,兵工二廠生產的82 迫擊炮彈在設備不變、原材料供應困難的條件下,產量增長2.6 倍。淮海集團始終認為,兵工人的擔當精神,就應體現在軍工生產上。
推動改革發展見成效,堅定發展信心。堅持用實干實績來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用企業文化凝聚人,以結果導向考核理念引導人,切實把紅色基因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近年來,軍品裝備任務每年增加50%,組織結構精簡25%。累計爭取到國家及集團公司投資項目7 個、投資總額2.1 億元,爭取各類補貼資金18.2 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年均增長11.98%。在崗員工年均工資增長11.46%。2021年,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32%,步入自主良性發展的軌道。
助力隊伍建設結碩果,提供發展支撐。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堅持用紅色文化來增強員工的自豪感、榮譽感和歸屬感,發揮技能人才聚合效應,取得顯著成效。淮海集團榮獲兵器工業集團“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三晉工匠技能實訓示范基地運行良好;組建了大師工作室聯盟,有效解決科研生產“卡脖子”關鍵難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周建民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 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8 人獲得“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10 人被聘為中國兵器(青年)科技帶頭人,先后有近200 名職工在各級技能大賽中獲獎。在這里,先后走出了大國工匠、杰出工匠、三晉工匠。2022 年3月2 日,在央視“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上,周建民成功入選,成為山西省首位、兵器行業第一批獲此殊榮的技能工人。
黨建引領樹典型,塑造企業形象。淮海集團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定盤星”“定海神針”作用,將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重點工作同步細化分解,做到任務明確、目標清晰、責任到位。近年來,淮海集團不斷加強黨建工作力度和企業文化建設投入,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堅持宣傳黨的歷史功績、傳承紅色精神,以黨建引領弘揚“工匠精神”、科技創新促生產等典型做法和經驗成果,先后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中國軍網等央級主流媒體多次報道,不僅展示了企業“兵工人忠誠于黨、報效國防”良好形象,也極大的增強了全體職工的自豪感。
當前,淮海集團正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期。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中國兵器工業新時期發展方針,以“三個”文化建設(黨建文化、企業文化、職工文化)為抓手,積極構建“1+5”文化體系。“1”指以“傳承紅色基因、創新驅動發展”為目標,傳承偉大建黨精神、人民兵工精神、太行精神、黃崖洞精神、劉伯承工廠精神等紅色基因。“5”指通過實施鑄魂工程、引領工程、聚心工程、固本工程、強基工程“五大工程”,賡續紅色血脈。
加強黨建文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公司改革發展行穩致遠。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旗幟鮮明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推動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確保公司改革發展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強大發展動力。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持續完善常態化開展“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活動長效機制,始終堅持服務科研生產不偏離,持續推進“6+X”主題黨日活動規范化、品牌化,規范“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化、長效化。堅持文化自信自強,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好黃崖洞兵工廠和劉伯承工廠紅色基因,讓“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在新時代發揮出光和熱,為公司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創新企業文化,弘揚人民兵工精神。深入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干部職工認清形勢、明確任務,不斷增強履行強軍興軍使命的堅定信念。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鞏固“全國文明單位”成果,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切實抓好司情教育,及時向干部職工介紹集團公司改革發展目標愿景、戰略規劃,闡釋企業改革發展新變化、新成效、新任務。切實加強企業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學習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廣泛開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宣傳教育,加強干部職工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有效應對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
完善職工文化,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一是把宣傳勞模工匠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列入黨政“一把手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弘揚誠信文化,培育時代新風新貌;組織開展“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中國夢勞動美”、職工主題讀書、青年論壇、青年講堂等活動,實施“青年素養提升工程”“青馬工程”,引導職工、團員青年肩負使命、不負韶華。二是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深化民主管理和企務公開工作,切實落實好職代會職權。深化“媽咪小屋”“心理援助室”創建,聯通24 小時服務熱線,用好《民情手冊》,幫扶困難職工,暢通科研、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職工積極爭取醫療、教育等政策資源;加大對離退休人員等群體的關懷關愛,加強對統戰對象的關心幫助,實現思想上的共同進步,同心同德繪就最大“同心圓”。
起航新征程,淮海集團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兵器工業集團“1+5”戰略為統領,保持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強化執行,為淮海集團高質量建設現代化高科技企業而努力奮斗,為兵器工業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集團公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