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木蘭
(宣城市金水水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宣城 242000)
目前,我國逐步加大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力度,采用新技術提高農業用水率,達到節約水資源,促進農業發展目的。近幾年,我國科技得到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被應用在不同領域內,農田水利工程中也引入了信息化技術,通過對該項技術的引入與應用,可以提高施工質量與效果。
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的核心目的就是促進農業生產,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地勢環境較為復雜,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期間,相關工作人員要全面考慮各項影響因素,從而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供支持[1]。通過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具體建設情況進行來看,具體建設面臨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2 個方面:
1)外部條件: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外部條件主要體現在天氣、地質兩個方面,如果在實際建設期間,建筑區域地質條件差,軟土多,遇到惡劣天氣,具體施工開展時,由于控制不到位,將會導致農田水利工程發生塌陷等問題,這將會延誤工期,導致工程無法在工期內竣工[2]。
2)施工技術: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工作,具體施工期間會采用許多施工技術,采用的施工技術會對整個工程建設情況造成直接影響,采取先進施工方法能夠減少施工期間出現質量問題,保證施工作業能夠順利進行。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農田水利工程中,能夠實現對整個工程的全面監測與管理,可以高效、及時獲取到各項信息數據,而且能夠采取合理方式完成相應分類、整理工作,提高施工效果。例如,通過傳感設備進行應用,可以實現對農田灌溉區域內的降水量、供水量、渠道進出水量情況進行監測,實現對供水和用水信息的共享與應用[3]。通過合理方式處理各項信息,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全面、準確掌握農田水利工程具體運行狀態、農業作業信息等內容,然后采取針對性措施,完成相應處理工作,采取高效方式完成對農田的管理。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農田水利工程中,可以使農業種植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現代化、數字化服務,為各種農業活動順利開展保駕護航,確保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作用能夠得到全面發揮[4]。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期間,相關工作人員在具體作業開展時,通過對信息化技術進行應用,能夠及時、準確獲取到各項信息數據,完成對各項數據的分析與研究,利用數據優化其它問題,保證農田水利工程始終都能夠保持良好狀態,保證施工作業能夠順利完成[5]。例如,開展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前,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對信息化技術進行應用,完成對工程所在區域民風民俗、水位地理、生態環境的分析,全面掌握各項內容。具體施工作業開展時,采用信息化技術,完成相應計算分析工作,編制出一套符合需求的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利用傳感設備,完成對施工區域內,水文環境情況的監測,再將通過監測獲取到數據,傳輸到計算機系統內,利用計算完成對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情況的模擬,及時發現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問題。施工管理后期,相關工作人員利用信息化技術,持續評估農田水利工程效用,做好統計分析工作,而且要進入現場進行深入調查,修整各項數據。
針對農田水利工程來說,利用工程管理系統,可以順利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中的各項基礎工作,這可以使施工企業能夠全面把控整個農田水利工程中各項基礎工作,提高施工效果和質量。由此可見,利用工程管理系統,施工企業購置集成化管理系統軟件,通過對這一軟件進行應用,能夠上傳農田水工程的全部信息內容,確保管理系統與農田水利工程可以相互適應。此外,采用第三方軟件,能夠拓展工程管理系統功能,取得理想應用效果[6]。
該項技術就是通過對豐富多樣技術手段進行應用,采取科學方式,完成對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作業的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最終建設的工程質量能夠達到要求,確保每一項施工都能夠更加簡單、便捷,最大程度減少由于施工不合理,而引發的返工現象。開展施工作業前,要收集農田水利工程各項信息,構建數據庫分析庫,保護后續施工嚴謹、合理。實際施工作業進行時,對于可能產生的質量與安全問題要精準判斷,而且依據判斷結果,制定針對性措施解決措施,確保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快速解決。
將計算機仿真技術合理應用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可以提高各項數據計算精準性,可以便捷、快速計算各項數據,為后續施工開展,提高農田水利工程質量提供支持。
目前,衛星定位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不同行業中,該項技術應用起來相對較為簡單,而且操作能力強,采用各項技術能夠快速、精準定位,得到精準數據。農業水利工程施工人員通過對衛星定位技術的應用,可以快速得到三維坐標,而且技術的應用,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即使在惡劣天氣環境下,也能夠發揮出相應作用。通過對衛星定位技術進行應用,可以24h 不間斷獲取獲取農田水利工程的空間、時間、地質信息等各項內容,而且操作相對較為簡單,只需要安排工作人員對獲取到的數據進行精準記錄即可。
將地理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在農田水利工程中,可以在全面結合農田水利工程實際情況基礎上,構建三維立體圖,直觀得到各項數據信息,科學預測工程具體施工情況,采取合理方式,完成對各項數據的科學處理。同時,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期間,在采用地理信息技術基礎上,適當融合無線傳感器技術、5G 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確保施工能夠順利開展。例如,施工作業正式開展前,通過識別技術,能夠全面掌握施工現場布局情況,制定科學施工方案,利用傳感技術,完成各項數據信息收集,再采用傳輸技術,將關鍵、有價值信息都傳遞到管理控制中心,為相關負責人制定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保證最終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質量可以達到要求。
技術人員在具體作業開展時,要提高自我認知,全面結合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具體發展情況,適當優化路徑,尤其是要與信息技術進行結合,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做好施工與管理工作。創新工作進程期間,要努力需求農田水利工程的具體施工路徑,與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具體發展趨勢進行結合,整合各項資源,確保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作業可以保持穩定、安全。整合、創新信息化技術,可以促進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目標的實現,同時,現代農業發展也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挑戰,為了確保施工順利開展,提高工程竣工后質量,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創新與探索。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數據庫包括多個模塊,每個模塊起到的作用都不同,這也是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點探討的內容。
1)維護模塊:該模塊能夠保證工作人員分析各項數據,完成數據創建與闡述,通過對模塊進行應用,能夠共享各項資源。
2)連接與讀取模塊:設計該模塊時,要保證其有簡單接口,為數據庫與其他數據庫連接提供便利條件,共享數據庫內的各項資源。
3)查詢模塊:設計模塊時,需要注意的是,該模塊要能夠同步查詢圖形和數據,完成查詢后,工作人員調取信息時,輸出可以通過報表方式實現,信息存儲時,可以采用文件方式,將信息存儲到電腦硬盤中,方便日后工作人員調取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模塊時,每一項內容應當依據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具體需求,適當調整,一些區域注重圍護模塊設計,一些區域則可能重視查詢模塊。可見,構建數據庫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模塊建設狀況與質量的分析,確保最終構建的農田水利工程數據庫可以滿足應用需求。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全體工作人員信息化素養的保證,這也是后續施工作業順利開展,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穩定運行的關鍵,可見,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綜合能力。提高工作人員綜合能力可以從以下3 個方面入手:
1) 以部門為主導,由上向下構建技術創新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教育與培訓,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意識,而且要定期舉辦專業培訓,使所有工作人員都能掌握各項細節內容。
2)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并借此選擇人才,為吸納信息化型人才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3)強調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制訂一套合理施工計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采用先進技術,實現動態監控,確保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作用能夠得到發揮。
目前,各種信息化技術都被應用到不同領域內,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得到合理應用。為了確保信息化技術作用可以得到合理發揮,不僅要對技術應用進行探討,而且分析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效果的合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