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數字化轉型、“雙碳”戰略等對科技創新惠及民生提出的新要求,為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構建從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到產業發展的全鏈條,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打響“科創繡帶”品牌,上海徐匯區推出《關于促進徐匯區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
其中,為支持重大平臺建設,對市級及以上產業協同創新功能型平臺最高可給予補貼不超過800 萬元。
日前,復旦大學馬余剛院士團隊等科研人員,首次在RHIC-STAR 國際合作的重離子碰撞實驗中觀測到了反應末態粒子的整體自旋排列現象。
該成果為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 中的強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方向,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
近日,2023 年福建省科技工作視頻會議上提到,福建省R&D 經費投入強度從2017 年的1.6%提高到2021 年的1.98%,年均投入增長15.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3 個百分點。
特別是近五年來,福建省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保持在88%左右的高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 個百分點,企業已成為研發投入的主力軍。
此外,2023 年,福建省還將在促進區域創新發展上下功夫,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集聚效應,以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廈門科學城、泉州時空科創基地為核心,推動建設一批特色園區、創新平臺和重大項目,加大力度引導省內高新區與自創區開展協同創新,加快打造海峽科技創新中心。

由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全國工商聯等單位共同指導的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深圳落幕,來自安徽的合肥御微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依托“集成電路前道檢測設備產業化”項目,以全國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桂冠和全國總決賽初創組企業一等獎。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能核物理課題組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山東大學等單位組建聯合研究團隊,在STAR 國際合作組中發揮主導作用,首次在高能重離子碰撞過程中實現了費米尺度的單粒子雙縫干涉實驗,并利用該過程的線性偏振特征觀測到極化空間的干涉現象。該研究成果1 月4 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1 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結果,江蘇省92 家單位獲評優秀,較上年增長42%,占全國優秀總數的四分之一,穩居全國首位。
截至目前,江蘇省納入統計的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100 家,在孵企業超過4 萬家,其中國家級244 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面積和在孵企業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近日,科技部正式批復江蘇省建設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
這是繼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后,江蘇省獲批建設的第3 家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該中心由東南大學牽頭建設,聯合北京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華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國微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概倫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骨干企業共同建設,以突破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EDA)產業鏈共性、基礎性和前沿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為核心使命。
今年以來,濟寧市兗州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省委“十大創新”安排部署,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創新打造科創“金字塔”培育模式,不斷加強科技服務創新、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分層次培育科創企業,推動企業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低級到高級”梯次升級。截至目前,全區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總數達到93 家。
從1 月29 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山東將錨定“爭當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核心目標,力爭今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 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 萬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9%,推動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將山東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創新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2022 年,江西清潔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2563.4 萬千瓦,占江西省總電源裝機的46.83%,較上年增加314.8 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裝機1202 萬千瓦,占比22%,排在水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裝機之前,一躍成為江西第二大電源。
作為能源資源匱乏的內陸省份,江西缺煤少油乏氣,水電資源開發有限,對外部能源依賴度較高。
近年來,國網江西電力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支持新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發展。得益于江西省各級政府和電網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2022 年,江西省清潔能源全年發電量392.24 億千瓦時,折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06 萬噸。其中,光伏發電在彌補沒有火電新機組投運缺憾的同時,推動了能源結構優化,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2022 年江西省全口徑光伏發電量102.69 億千瓦時,增長27.83%。
近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消息稱,江西省亞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電子材料智能工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獲批國家2022 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申報方向為智能車間/工廠建設類,試點期限兩年。據悉,該項目是江西省首個獲批國家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
據了解,江西省亞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2012 年落戶贛江新區共青組團,主要生產手機電腦玻璃蓋板及復合蓋板、攝像頭光學玻璃鏡片、智能手表玻璃陶瓷后蓋等系列產品,產品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智能家居等領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西省瞪羚企業、江西省“映山紅”企業。試點期間,公司將依據相關試點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國家標準的應用實施探索,為智能工廠標準化建設探新路、樹標桿。
近日,浙江省計量院一項發明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此項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水表耐久性智能試驗裝置及方法”為冷水水表壽命性試驗提供技術支持,展現了浙江省計量院在流量計量領域的自主研發實力。
據悉,該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水表耐久性智能試驗裝置及方法,通過立體化結構設計提升了空間利用率。此外,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的機器視覺功能,該裝置采用CCD攝像機實現被測水表數據的自動采集,同時運用無線智能水表,實現標準流量信號的無線傳輸并運用移動終端控制程序實現試驗過程遠程監控,從而實現水表耐久性裝置在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的提升。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支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建設磁性材料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這是磁性材料領域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也是浙江省寧波市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據了解,浙江寧波是我國集聚程度最高、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磁性材料產業高地,其稀土磁性材料產量約占全國的40%,磁性材料產業也是寧波優勢特色產業之一。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作為區域科技創新高地,自建所初期就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布局,將磁性材料列為重點發展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