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昭勇
新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新常態,并逐漸演變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為新型外貿經濟業態模式之一,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下,跨境電商近年來的發展十分迅猛。作為與該領域聯系最為緊密的專業之一,電子商務專業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仍存在重視程度不夠、教師隊伍專業水平有待提升、課程體系不完善、缺少實訓環節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想切實提高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成效,就必須提高重視程度,大力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優化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實訓基地配套設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
自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來,課程建設、學生創新創業理念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并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自1999 年起步以來,跨境電商表現出十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并為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實踐平臺。
1989 年底,“創業教育”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創業教育由此邁入萌芽期。1998 年,由清華大學帶頭,創業教育、“創業計劃大賽”等一系列與創業相關的選修課陸續在高校推廣開來,打開了國內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大門。
隨后,在全國范圍內,各高校陸續展開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
2002 年,清華大學等9 所高校被納入“創業教育試點”,標志著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入新的探索時期。[1]在高校擴招、就業結構變化的影響下,就業形勢越發嚴峻。為此,國家開始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同創新型國家建設、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聯系在一起,并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同時,眾多高校也結合自身實際采取措施,紛紛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與探索。
2010 年5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工作文件中首次將“創新”的概念”融入“創業教育”;同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著重強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并要求各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隨著相關政策和文件的陸續出臺,《創業基礎》等課程逐漸發展成各專業的必修課程。
2015 年,國務院明確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2]此后,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多次強調了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并提倡教育工作者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022 年5 月,國家稅務局出臺的有關創新創業稅收減免政策以及一系列會議精神也表明,國家更加重視鞏固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態勢。
截至目前,跨境電商在我國經歷了20 多年的發展時間。相關數據顯示,1999 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額為105 億元;2021 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額增長至 14.2 萬億元左右。這說明,跨境電商在我國的發展非常迅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3]
一方面,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暴發以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為線上購物。同時,我國提出新的發展格局,為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模式提供有利契機。另一方面,世界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不少國家或地區的跨境電商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有關數據表明,即便在電子商務比較發達的歐美等國家,也只有65%的人口具備較高的支付能力。因此,跨境電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4]
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貼近跨境電商行業崗位要求。與其他專業相比,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具有業務溝通、營銷策劃、數據收集與分析等方面的優勢。在校期間,該專業學生將系統學習《電子商務概論》《市場營銷學》《電子商務英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數據庫》等課程,以了解電子商務目標客戶的特點,掌握產品策劃、營銷和溝通技巧。與此同時,隨著線上翻譯平臺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升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開展跨境電商創新創業活動的條件越發有利。
在跨境電商領域,由于交易雙方存在民族、生活習俗、國別等差異,溝通過程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交易中止。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會系統學習《電子商務英語》等相關課程,任課教師通常會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講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獨特文化,引導學生掌握與不同人群溝通的技巧。因此,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開展跨境電商交易活動時,往往能夠利用更廣闊的文化視域來觀察和處理問題。
1.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足夠重視
部分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足夠重視,以致學生意識不到創新創業教育與自身發展的重要關系,更無法通過課程學習來形成創新創業思維。與此同時,一些專業教師的教育觀念較為傳統,他們認為專業教育應該優先于創新創業教育。長此以往,這種錯誤的認知將對學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教師隊伍專業勝任力有待提升
部分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較短,教師隊伍的建設尚不完善。個別專業教師理論和實踐經驗相對匱乏,對跨境電商的了解相對片面,他們重理論、輕實踐,致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普遍較差。
3.課程體系不完善,缺少實訓環節
不少高職院校在編制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時并未結合自身實際,而是直接借鑒綜合型大學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而導致課程教學與教學成果的轉化率較低,創新創業教育效果不夠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高職院校都建設有創新創業實訓基地,但是學生能獲得實訓的機會卻很少;另外,其針對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的實訓建設,基本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缺少與跨境電商企業長期合作的機會,僅靠邀請相關從業人員不定期開辦講座,高職院校通常難以形成常態化實訓機制。

1.提高站位,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理念是行動的指南,高職院校要想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就必須提高站位,在思想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同時,有關校領導也應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主題教育活動為抓手,建立健全教育機制,以引導各專業教師注重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促使其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2.貼近實際,組建專業教師隊伍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和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首先,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實際需要,組建一支專業教師隊伍,并通過定期開展交流培訓活動來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工作勝任能力;其次,高職院校應組建由專業教師、相關領域專家、成功創業人士等構成的多元主體教師團隊,負責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有效指導;最后,高職院校應聘請專業人士對創新創業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幫助其化解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產生的焦慮等心理問題。[5]
3.完善課程體系,提升課程內容的實用性
高職院校應結合不同學院的教學特色,組織相關任課教師就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評價體系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重組和優化設計。例如,高職院校應針對不同學年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其中,對于低年級的新生,教學重點應以幫助其認清當前的創新創業形勢,引導其形成對創新創業的興趣為主。
4.加大實訓基地建設,豐富學生實踐機會
“十四五”期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進一步提高電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成效,高職院校應基于跨境電商實操性較強這一特點,加大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增加實訓機會、豐富實訓形式等方式,幫助電商專業的學生掌握跨境電商業務核心技能。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與跨境電商企業的合作,為學生爭取更多深入企業學習的機會,進而幫助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