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蘇敏燕



華燈初上的傍晚,熱愛藝術的東莞人投身于大大小小的劇院,或聽一場悅耳動聽的古典音樂會;或沉浸于跌宕起伏的戲劇演繹;或來一場沉浸式livehouse演出,觀演成為這座潮流之都的生活方式。
人們津津樂道,意猶未盡,討論《只此青綠》如詩如畫的美學盛宴;討論《孔雀》的生命力與瑰麗夢境;討論《詠春》的熱血與東方風骨……讓市民沉浸在喜聞樂見的藝術舞臺,也讓文化從中滋養傳遞。東莞在步入“雙萬城市”的同時,對高質量文化藝術的追求也是相伴相隨的。
2023年,東莞市實施“文化強市”建設,著力提升東莞文化軟實力,實施“四館一劇院一空間”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在新形勢、新要求下,為充分盤活全市演藝場館資源,推動全市劇院建設發展,東莞劇院聯盟于2月28日正式成立,標志著東莞各大劇院在聯手開拓演出市場中踏出了可喜一步,對團結廣大藝術人才和演藝從業者,推動全市劇院的專業化、市場化和規范化建設,促進東莞演藝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東莞打造“文化強市”的重要舉措。
一、半小時劇院生活圈
2023年,東莞市全面開啟文化強市建設,通過系列創新舉措有效推動文化場館和機構“盟”起來、傳統文化“活”起來、靜態展覽“動”起來、有效傳播“融”起來,不斷推動劇院服務社會化發展、專業化運營,激發東莞演藝蓬勃發展新動能,讓市民在文化強市建設的新成果中收獲更多幸福感。
東莞劇院聯盟是在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指導下,由東莞玉蘭大劇院牽頭組建,全市各劇院、影劇院、演藝館、小劇場等演藝場所參與組成,以培育東莞文化市場、繁榮東莞演藝事業為使命的演藝聯合體。目前,首批成員單位包括松山湖、莞城、東城、石碣、長安、沙田、麻涌等15個鎮街(園區)共18家劇院,范圍覆蓋全市6大片區。
東莞劇院聯盟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引進高品質文藝演出,搭建演藝信息平臺,組織培訓、交流及考察等活動,指導及協助成員單位運營建設,共享共建演藝項目等,帶動全市各鎮街(園區)場館形成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局面。
2023年,東莞劇院聯盟在做好全市摸底調研工作的基礎上,創建了“1+10+N”劇院聯盟體系,即打造“一個龍頭”,繼續擦亮東莞玉蘭大劇院“全國十大劇院”名片;構建“十大支撐”,推動松山湖、東城、長安、塘廈、常平、麻涌等鎮街(園區)打造片區中心劇院,指導濱海灣、虎門、大朗、寮步等鎮街(園區)新建劇院設計運營一體化;延伸“N個支點”,支持莞城、清溪等有條件鎮街升級改造現有劇院,鼓勵市場主體興建各類演藝場館,以實現全市“半小時劇院生活圈”。
“春·萌”愛樂東莞系列精品演出是東莞劇院聯盟成立后推出的首個項目,在全市六大片區組織上演120多部文藝佳作,演出形式豐富多樣,包含舞劇、話劇、音樂會、歌劇、魔術、雜技等,讓陽春白雪落入市民生活,讓普羅大眾飽覽藝術風光。
東莞劇院聯盟于2月28日正式成立當晚的首場演出,正是大型舞劇《水月洛神》。一千多年前,曹植一首冠絕古今的《洛神賦》,為世人勾勒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形象,讓東莞觀眾見識了舞劇再現的溫婉、靈動、瀟灑、柔媚的千年凄美之戀。
此后,玉蘭大劇院持續發揮東莞演藝“領頭羊”作用,先后推動《詠春》《聶耳》《阿波羅尼亞》《孔雀》等頂流IP落地東莞,可謂人氣爆棚,好戲連連;同時,開設東莞第
一家livehouse“莞夠”,解鎖潮流東莞新玩法,讓東莞樂迷足不出莞便可享受不同風格live演出。
東莞劇院聯盟牽頭單位、玉蘭大劇院管委會主任陳新浩介紹說,聯盟成立后,文化周末劇場、東城影劇院持續穩定推出小而美的精品劇目,在本土獲得良好的口碑和不錯的上座率;由聯盟推薦的優秀劇目在石碣影劇院、沙田文化藝術中心、塘廈演藝館等進行巡演,有效盤活鎮街劇院設施,提高了劇場使用率,并進一步加深了劇院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二、聯盟跨界新模式
就在5月18日“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東莞市博物館開展后數日內,“《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于5月25日至28日在東莞玉蘭大劇院演出。東莞博物館聯盟及東莞劇院聯盟以此為契機, 于5月27日晚對“國寶歸來”特展中的重點展示文物及“只此青綠”演出中所展現的《千里江山圖》(復制品)進行聯動展出,在東莞市博物館舉行“只此青綠·對話國寶”聯盟之夜活動,上百位市民在博物館里夜賞“歸來國寶”,探尋王希孟“此畫與天地共繪,往來者但見青綠足矣”的心愿。在此聯盟之夜,文物與時代亦碰撞出了創造力的火花,在歷史對話與中式美學的重構中,形成了與時代與社會脈搏同步跳動的當代藝術。
東莞市博物館館長李歷松和東莞玉蘭大劇院管理委員會主任陳新浩都表示,這個聯盟之夜的構想是“一拍即合”。
“聯盟務必要以提升群眾文化生活的獲得感、滿意度為目標,要將戲劇藝術真正帶入生活日常,讓文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标愋潞票硎?,兩大聯盟跨界合作,國寶文物與舞蹈詩劇的夢幻聯動,成為東莞文化行業合作佳話,活動新奇出圈,不僅覆蓋了更廣的文化受眾,也更深一層加強了東莞文化自信,讓更多東莞市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體驗沉浸式看劇、觀展;同時也推進行業“破圈”文化“出圈”,為文化藝術行業合作探索出新模式。
無論是大劇院還是小劇場,聯盟成員之間已然形成互補互助,共同發展的理念,在聯盟框架下加強合作、分享經驗、共享資源、共謀發展,通過扶持機制和提供優質劇目資源,統籌安排優秀劇目在全市巡演,為東莞市民帶來多元化的內容選擇,進一步提高本土劇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刺激本土演藝市場活力和文化消費力。
三、培育高雅藝術沃土
東莞這座“雙萬城市”,在打造“文化強市”的發展戰略指引下,正煥發著新的生機活力,高質量文化供給成為東莞文化發展的方向和常態。
東莞劇院聯盟作為全市實施“411”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的重要一環,在3至5年內,將從架構體系、運營模式、市場培育等方面推動劇院服務社會化發展、專業化運營,激發東莞演藝蓬勃發展新動能,打響“愛樂東莞”文化品牌。
除了將更多的國內外藝術精品“引進來”,東莞劇院聯盟也積極推動本土優秀劇目走出去,為本土優秀藝術人才提供學習與展示平臺。今年6月,東莞劇院聯盟攜手“太陽之子”共同推出“因為你愛上她”太陽之子東莞巡回音樂會,分別在石碣、麻涌、莞城等鎮街進行巡演,現場人氣爆棚,反響熱烈。9月,太陽之子組合再次走出東莞,在星海音樂廳舉辦專場音樂會,唱響“愛樂東莞”的精彩篇章。
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司琪表示:“這既是東莞本土音樂力量的強勢崛起,也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將高品質演出輸送到各個鎮街,彰顯雙萬城市的文化自信和青春活力。”
在聯盟的成員單位中,東莞文化館星劇場為劉芳、張得恩、空氣湃喜劇社等青年藝術家(團體)舉辦專場演出,助力本土優秀藝術家圓夢;文化周末劇場堅持“文化惠民”和“賞學并重”,特別策劃“大師班”“本土系列演出季”,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培育優秀本土文化團隊。
整合優化資源,為高雅藝術的新生力量培育一片沃土,也是東莞劇院聯盟擔負的重要使命。6月,東莞劇院聯盟聯合云南雀之戀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東莞市舞者藝術中心創辦“雀之戀少兒藝術團東莞舞者藝術分團”。并于8月在玉蘭大劇院大劇場圓滿完成少兒版舞劇《孔雀》全國首演。此外,東莞劇院聯盟與東莞市本墨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同步舉辦了公益性質的合唱與合唱指揮演修班,為本土藝術創作生產提供了后備力量支撐。
10月至11月,東莞劇院聯盟持續發力,與深圳開心麻花華南總部基地有限公司聯合舉辦“2023東莞開心麻花喜劇生活節”。在東莞11個鎮街的11座劇場,連續上演《夏洛特煩惱》《新·偷心晚宴》《婿事待發》等10部精品劇,共20場精彩紛呈的喜劇演出,包含經典爆笑舞臺劇、合家歡喜劇、沉浸式體驗、即興互動體驗戲劇等類型劇目。
每場人氣爆滿,現場歡笑不斷,讓市民在觀演中獲得幸福感,進而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感,激發東莞的“文化+”消費新活力。同時,開心麻花組建金牌主創團隊,為東莞創排了一部以原創故事《東莞東》為藍本的原創音樂劇。該劇融匯了二十多首原創歌曲,通過主人公王雪英在東莞的成長經歷,展現時代浪潮下的東莞變遷,講述東莞敢為人先的時代故事,并獲得了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扶持專項資金扶持。
目前,東莞劇院聯盟與開心麻花華南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將在演藝品牌打造、節事活動舉辦、文旅融合、地域原創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為東莞輸送更多文藝精品。
12月9日至17日,作為全世界最知名的音樂劇之一,倫敦西區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在東莞玉蘭大劇院連演11場,與觀眾一起感受世界知名音樂劇的華彩篇章。在劇目宣傳與售票推廣方面,東莞劇院聯盟則發揮各成員單位的傳播網絡優勢,將演出信息傳遞給更廣泛的觀眾。
東莞劇院聯盟自成立近一年以來,各成員單位秉承著齊頭并進的初心,在多方面進行一系列務實的合作,在交流劇院管理經驗、共享演藝資源等方面取得切實的合作效果,本土演藝市場活力正在彰顯。東莞劇院聯盟作為東莞演藝事業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影響力和美譽度也正在逐步提升。期待在未來,東莞劇院聯盟不斷發展壯大,繼續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多優質的演出活動,不斷繁榮本土演藝事業、培養東莞本土演藝新星,為東莞城市發展不斷提升文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