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張灣鎮鎮政府,山東 菏澤 274104)
設施農業作為一種現代化農業作業方式,主要應用于動植物生產領域,通過利用人工技術手段將控制設施、裝置設備、生產技術進行優化整合,達到改變自然條件,創造合適環境的效果,實現促進種植物產量與質量提高的目標。設施農業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對農產品多樣化及安全性的要求,還給農戶創造出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并且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也有著正面而又深遠的影響。
設施農業技術將現代設施裝備與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相結合,其應用能在環境相對可控的條件下,改善農業生產地局部范圍,創造出更有利于植物生產發育的環境,對于不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而言,可有效解決種植難、產量低的困境。在我國運用設施農業技術獲得較大成效的是溫室栽培,通過打造完整的溫室空間,為反季農作物生長提供環境條件,使農戶即使在不適合種植的季節也能獲得生產效益,在提高其自身生活質量的同時,也能反作用促進當地經濟水平的提升。不過從實際來看,我國在設施農業的發展方面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農戶種植理念老舊、技術應用能力不足,農業生產技術落后,融資渠道狹窄單一,基礎建設落后等,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
溫室大棚種植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吃到各種農產品,其實施原理為通過建立以竹和鋼為主的結構骨架,并在骨架上方覆蓋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薄膜,創建一個完整的溫室空間,達到保溫和防止二氧化碳流失的效果。但在溫室大棚種植的過程中,有多種因素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影響,包括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二氧化碳的濃度,營養液的含量等,而這些無法通過人為進行明確的判斷與全面的掌握,因此需要引入農業技術實現自動化檢測和智能化管理的目標。溫室智能監控技術是一種將自動化控制技術與專家系統監控技術有機結合的新興設施農業技術,其應用能夠檢測溫室內溫度、濕度、CO2濃度等多項指標,并根據專家分析和設置參數對當前室內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以此監督與管控溫室種植的全過程。當農作物生長不良時,監控系統能夠及時發現異常問題,感應系統可以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控制系統可以有效調節與標準數據不符的指標,進而最大程度降低各種風險,并且農戶也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數據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植物生長環境的良好,提升植物種植質效。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更新發展,溫室智能監控水平也在不斷強化,要想真正實現溫室內自動化監控與智能化管理,農戶應了解該項技術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點。具體來講,在引進該項技術前,農戶可以與當地的農業合作社、農業技術企業等組織進行學習,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形成基本的實踐能力,避免在具體應用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影響正常種植工作。在搭建好該系統后,相關技術人員要測試并分析溫室內的植物生長指標和系數,并將參數錄入到系統當中,使系統能夠按照既定的程序運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植物不同的生長階段,營養液的灌輸存在一定差異,相關人員要依據參數差距進行合理調配,確保可以及時發現植物生長異常情況。
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突破了自然土壤與空間的限制,其應用原理主要是通過詳細研究植物的礦物質營養,配置出合適的營養液,并利用營養液為植物提供充足的養分,從而讓種植物在無土壤的環境下也可以正常生長。作為一種現代設施農業技術,它對土壤條件、肥料、水分無過多的需求,并且由于不會與自然界土壤接觸,有效避免了多種潛在細菌病毒對植物正常生長的侵擾,以此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實現增產增收目標。除此以外,由于不缺土壤環境,且操作技術簡便,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明顯減輕,肥料、灌溉器具等物力成本與種植空間也有所減少,有利于種植效益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與其他設施農業技術相比,此項技術不受季節、天氣、溫度的影響,從當前農業種植發展現狀來看,非常值得在種植業中廣泛應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室內、棚內種植中,要想保障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就必須要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尤其是在冬季、秋季、初春室內CO2濃度較低時,通常需要人為的有效干預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其中常用的設施農業技術就是二氧化碳氣肥技術。該項技術的應用原理是將CO2作為一種肥料,在CO2濃度不足時,利用人工技術手段將其均衡地噴灑在植物生長表面,以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為確保CO2濃度處于合理范圍,還要應用智能監控技術監測室內的實時情況,判斷缺失或過度的準確值,并結合設定好的參數確定是否要噴灑CO2以及噴灑的濃度,實現構建集監控和操作為一體的管理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該項技術的應用對于天氣存在一定要求,農戶在使用過程中要及時收聽天氣預報,以預報信息和當天實際情況為依據調節CO2濃度,確保植物可以有效進行光合作用
種植效益的提升主要取決于設施農業技術的有效應用,而讓更多的農戶了解設施農業技術的應用優勢,使農戶對此感興趣,是推廣設施農業技術的根本條件,為此有必要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手機、電視等渠道進行線上宣傳,也可以邀請專家為農戶提供線下指導,或者是開展“新時代優秀種植戶”表彰會,以此擴大宣傳面積,提高推廣效率。還可以組織農戶到實驗基地進行參觀與學習,使其看到實在的成果,從而深刻地認識到應用設施農業技術對提高農業種植效益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種植觀念,為真正實現增產增收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基層農村科技研發能力、技術研究能力較弱,通常是由高等院校、研發機構開發新型農業技術,這兩個組織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因此要想將新型設施農業技術全面、深入地推廣在農戶中,需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推廣模式,健全推廣體系。具體來講,首先應合理設置技術推廣組織,對組織的性質進行定位,對組織的類型進行劃分,確保各組織之間有序開展工作,形成合作關系;其次推廣組織應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有密切的聯系,可以通過構建線上平臺,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分享。最后推廣組織要與當地企業、合作社進行溝通與合作,真正了解設施農業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并將應用成果形成書面報告和文字案例進行宣傳與推廣。通過上述方法,能夠改善科研、教育、推廣相分離的局面,協調三者的責任、凝聚三者的力量,實現加強推廣效果,促使更多農戶應用農業設施技術的目標。
技術的價值需要人的應用才能充分發揮,因此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還要做好培訓工作,使農戶不僅對設施農業技術有所了解,還能在種植中進行具體應用。為確保培訓質量及效果,在培訓前最好從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聘請專家,或者是從本區域選拔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從農民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中選拔“土專家”“田秀才”,打造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與此同時,還要對本地種植條件、種植特色、種植戶等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并以此為依據明確培訓內容,制定培訓方案,進而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舉例說明,對于二氧化碳肥技術的培訓,要根據當地的種植條件,種植戶的文化水平,該技術的具體應用等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并將應用的時節特征、操作方法作為重要切入點;而無土栽培技術的培訓則要重點加強對植物營養液的使用、自然土壤的比對、環境的污染等方面的教學。溫室智能控制技術的類型比較多,并且在應用過程中對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提出較高要求,為確保學員能夠真正理解,應制定完善的培訓方案,在明確教學重難點的同時,合理規劃教學結構與教學內容。除此以外,在培訓中教師應該靈活地選用教學形式,并且由于農業活動的季節性十分強,還要合理安排培訓時間,避免耽誤農民的實際種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最好在農忙前完成對農戶實踐操作、設施維護等方面的指導,并適當延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間,以提高農戶應用技術的能力。可以設立設施農業技術使用示范地,為農戶展示技術的實際應用步驟,引導其進行獨立操作,并給予他們針對性的指導。如果確實缺乏實踐條件,那么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彌補,比如為農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展示管理方法運用案例等。
政府在設施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應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政策的引導與扶持。(1)開拓融資渠道。設施農業技術的研發、推廣等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才能有序進行,保質完成。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建設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政府應對此有所了解,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創新農業合作模式,比如利用信息技術搭建農業資金融資平臺,再如協調各級融資服務機構開展深入合作等,以此使更多的社會公眾力量參與其中,為應用設施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種植效益提供重要的資金保障。(2)加強基礎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充分發揮設施農業技術應用優勢的前提,但就現階段而言,一些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存在缺乏配套基礎設施的顯著問題,為發展設施農業造成較大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政府在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當地經濟提升的同時,還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專項資金,成立專門小組,做到專款專用。同時還要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利用網絡設備為農戶提供了解知識、學習技術、交流經驗、解決問題的平臺。(3)提供公益服務。由于政府補貼政策的流程較為復雜,所以工作人員要幫助農戶進行相關的申請和審核。此外,還要注重為相關單位和重要群體提供人性化服務,比如為培訓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為農民提供培訓的機會,以促進兩個群體綜合素養的不斷提高。具體來講,通過與高校開展合作,制定專門的招生計劃,開設農民職業教育課程,依托培訓班開展大中專學歷教育,讓農民既可以完成生產,還能夠學習到知識與技術。(4)培養新型主體。政府應重點瞄準高素質農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及農業企業,將它們培養為應用與推廣設施農業技術的新型主體,通過引導其發揮引領示范的作用,增強種植經濟發展活力。舉例說明,政府可以鼓勵專業大戶建立家庭農場,為他們提供申請工商營業執照的機會,使更多的農戶認識到政府對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視,并主動參與其中。或者是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村合作社進行合作,帶動當地農戶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進而促進農業種植效益的增長。
設施農業技術的研發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業種植效益。但就現階段而言,設施農業技術的應用仍存在一定問題,如農戶缺乏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地區設施建設不完善等,設施農業發展還有較大空間。對于科研人員來說,應積極培育優質種子、開發先進農業技術;對于推廣人員來說,應增加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學習先進的知識理念、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并將所學所得教給更多的農戶;對于政府來說,應提高對設施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的重視度,并適當地加大支持力度,發揮出主體作用;對于農戶來說,應正確認識到設施農業技術在種植生產中的益處,積極地學習與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設施農業技術的應用優勢,促進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促進種植經濟效益的提升,這無論是對于個體、集體、社會,還是國家而言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