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單位是指在我國境內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單位的總稱。基本單位名錄庫中收錄了除個體戶外的市場主體的識別信息、屬性信息和數據信息。目前來說基本單位名錄庫的作用主要局限于為專業調查提供字典庫、為抽樣調查提供抽樣框,為“一套表”聯網直報提供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為經濟普查提供清查底冊等方面。本文擬從提高名錄庫質量,完善名錄庫建設入手,進一步對其應用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充分挖潛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基本單位名錄庫的資料來源主要是以五年一次的經濟普查為基礎,在此基礎上依據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民政部、編辦等部門的行政記錄對數據庫進行動態維護和更新。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注冊和持有成本降低,我國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工作量的增加和注冊門檻的降低嚴重拉低了數據質量。導致名錄庫中存在指標完整度不高、錯漏現象嚴重、注冊地址和經營地址填寫隨意、主要經營范圍表述不準確(直接導致行業代碼編寫錯誤,并影響到行業的劃分)、主要數據指標不更新等問題。名錄庫的數據質量不僅影響到其基本功能的實現,更直接影響到可以基于名錄庫信息進行的資料開發和研究工作。
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民政、編辦、統計等職能部門都有各自信息平臺,在指標設置和信息采集中均有重疊及差別,容易造成“數出多門,各不相同”。由于各職能部門對行政記錄登記內容的要求不同,側重不同,造成其資料在導入名錄庫后存在缺失錯漏且質量不高,還得繼續對這些單位進行實地調查和問詢,對指標進行核實和查漏補缺,不僅加大了統計工作量,而且造成了重復勞動。不但浪費人力和時間,還容易引起調查對象的抵觸和反感。并且維護范圍大都局限在對新增、變更和注銷單位的維護,沒有精力和辦法對基本單位的屬性信息和數據指標進行定期維護和更新。
名錄庫中承載著一個地區全部經濟活動單位的識別信息、屬性信息和數據信息,是統計工作中最全面、最詳實、最基礎的信息數據庫。但由于數據更新不及時、數據質量難以保證等原因造成其利用率不高,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和開發,其功能僅限于提供專業調查單位字典庫、抽樣調查抽樣框以及經濟普查清查底冊等方面,無法對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深層次服務,不僅對數據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且大大降低了企業和公眾的參與熱情。
將名錄庫平臺由統計部門“獨立操作型”向“綜合管理型”轉變,由“主要從事”向“加工管理”方向轉變。
1.合并部門數據庫。突破統計內網限制,最終實現部門、企業、個人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使數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僅能為政府服務,也能助力于企業和個人的經營決策。共享、共建面向社會的基本單位信息網,除了加入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營商環境、企業招聘等資訊信息外還要具備檢索、查詢、關聯、匯總等功能,并設置部門、企業和個人的實名認證登陸入口。從后臺將數據庫劃分為通用模塊、部門模塊和數據模塊三部分,分別由社區、部門、企業進行更新維護。通用模塊主要指單位的識別信息,包括社會信用統一代碼、單位基本名稱、經營地址等基本信息,由社區網格員進行維護和更新。設置部門模塊,將部門行政記錄數據庫嵌入其中,并從中提取機構類型、登記注冊類型、企業控股情況、主要業務活動、行業代碼、開業時間等屬性信息。數據模塊主要包括營業收入、資產總計、從業人員等數據指標,要想實現數據模塊的及時更新,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恢復年檢制度,由企業注冊登陸平臺入口,對其信息和數據進行更新維護,提高企業參與感以及對平臺的熟悉程度。通過社區、部門和企業三方的共同維護實現數據質量的提升。
2.提取派生數據庫。在名錄庫數據質量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設置模板生成產業數據庫、各專業數據庫、民營企業庫、小微企業庫、“三新”企業庫、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庫、文化產業單位數據庫、數字經濟庫等數據庫,運用不同時點下截取的時點數據對靜態構成及動態發展進行深度分析。結合區域特點及商業特色對同類企業進行歸集形成集約化管理,依托特色形成規模,做大做強。集中核心力量,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
3.建立靜態時點庫。按照時間節點對數據庫進行存檔生成時間節點庫,可以根據一系列靜態時點的數據進行季度、年度的動態監測和分析。
1.增加個體戶模塊。個體戶是市場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戶具有成本低、靈活性高等特點,堪稱經濟發展的風向標,也是吸納靈活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依托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平臺,將個體戶統計納入其中,對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年度更新。只有加入個體戶模塊才能使市場主體的基本資料更完整,更加準確地統計經濟總量、行業分布和從業人員等指標,有利于對政策落實、實施效果和經濟發展進行精準研判。
2.增加四項構成指標。在數據指標中增加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指標,有助于較為準確的核算地區生產總值,對年度地區生成總值數據進行校準和修訂。
由于基本單位名錄庫掌握著轄區的經濟總量、產業結構、行業結構、企業規模、地理分布、就業情況等信息,對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而言都極具研究和分析價值,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發揮名錄庫的作用。
1.從政府層面來看。可以通過名錄庫全面掌握轄區內經濟總量、產業分布、行業分布、就業情況等資料,并對其進行結構分析;可以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高技術企業占比、裝備制造業占比等方面體現高質量發展成果。從宏觀布局到行業、企業發展均可以實現“主動化”分析研判和“智能化”監測管理,全面提升對區域經濟的研判能力和服務水平。
2.從企業層面來看。本著“誠信、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則,提高企業的參與度。突破地域瓶頸,使企業能通過平臺內了解到全國各地招商政策、營商環境、區域特色、行業分布等信息,助力于其提取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對經濟環境的研判和其發展的定位,預判未來的盈利水平和風險程度,從而作出理性決策。
3.從社會層面來看。可以對社會公眾提供經營地址選擇、行業選擇、營利分析,甚至就業和擇業等方面的信息參考。
只有建立一個信息真實、更新及時、互惠共享的高質量名錄庫才能動態、準確、客觀的反映市場主體的發展變化,更好地在經濟發展和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和價值,實現其服務于統計工作、服務于領導決策、服務于社會各階層的新高度。
(作者單位:陽泉市礦區社會經濟綜合調查隊 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