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張涵)為推動鋼鐵企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鋼鐵企業,近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了2023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
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是企業綜合生產力和服務能力的直接體現,影響要素諸多。基于生產力“三要素”理論,結合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動向和鋼鐵產業特點,2023年度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選取了3大板塊、16項要素的29個指標,構成評級指標體系框架。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要素框架體系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企業基礎競爭力、企業發展競爭力和企業績效競爭力。企業基礎競爭力板塊在主要考慮企業生產力要素中的生產資料、勞動工具基礎上,選取生產規模、技術裝備、原料保障等相關指標;企業發展競爭力板塊在主要考慮企業領導力、人力資源、創新能力、綠色低碳水平、產業鏈地位、物流運輸等因素基礎上,采用了能效水平、環保績效、碳生產率、智能化水平等的相關指標;企業績效競爭力板塊在主要考慮企業競爭力的現實表現基礎上,采用了營業收入、噸鋼利潤、人均利潤、鐵前成本、資產負債率和噸鋼財務費用等指標。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范鐵軍介紹,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迄今已連續發布13年,參與本次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的共有107家鋼鐵企業,合計粗鋼產量約9.5億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3.0%。其中,進入評級A+、A、B+的鋼鐵企業共有95家,占評估鋼鐵企業總家數的88.7%。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為A+(極強)的鋼鐵企業有18家,占評估鋼鐵企業總家數的16.8%,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2.5%。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為A(特強)的鋼鐵企業有39家,占評估鋼鐵企業總家數的36.4%,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7.5%。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為B+(優強)的鋼鐵企業有38家,占評估鋼鐵企業總家數的35.5%,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