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萬物復蘇,希望的田野上生機勃勃。放眼廣袤田疇,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這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主攻方向。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階段,我們必須鉚足干勁,向著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堅定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具備了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基本條件。農業產量和增加值均居世界第一,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但必須正視的是,我國農業基礎不牢、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仍然突出。與主要農業強國比,在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建設農業強國,既是農業發展進程的提速,也是農業發展質量的躍升。
建設農業強國要以農村現代化為支撐。農業強國,實質是“三農”強,不僅要農業強,也要農村美、農民富。因此,建設農業強國,不能僅強調產業發展,而是要協同部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鄉村建設,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要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短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最終實現農民從生產到生活的全面進步。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要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將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我們要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匯聚更加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讓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滿希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