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醫學院 張琪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科學技術均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發展成果,其中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最為突出。在各種互聯網信息技術持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公眾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也是如此。鑒于新媒體平臺基本不會設置信息內容發布門檻的情況,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信息內容同時為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和網絡安全意識帶來了較為顯著的沖擊。高校管理層應當切實地引起高度重視,在幫助大學生提升網絡安全意識方面做出一定的優化調整,以便發揮更加理想的引導作用。因此,如何更加深入地把握可能為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帶來變化的諸多因素,如何更加切實地了解大學生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現狀,以及高校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相關經驗教育的發展現狀,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采取培育提升策略,這已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當代高校大學生接受教育和教學的過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得到了較為深入的應用,較為深入地影響到了他們的認知習慣和審美需求。對于新一代的大學生而言,手機與互聯網已經完全無法從生活活動之中分離出去。在互聯網構建的虛擬環境之中,其中的文化生態早已完成了與高校學生實際的生活活動的深度融合。互聯網環境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質量的文化生活,同時幾乎無需多余成本投入,因而大學生可以借此參與更加多元化的經濟活動、生活活動和文化活動。與此同時,信息內容大量產生的過程中同樣伴有各種有害信息內容,在網絡安全意識有所不足的情況下,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財產安全將會受到十分嚴重的威脅。考慮到大學生需要面臨日益危險的網絡安全問題,高校需要更進一步地強化面向高校大學生開展的網絡安全意識培育力度。
高校管理層需要更加深入地認識新媒體時代下可能影響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各種影響要素。新媒體技術及其平臺從誕生至搶占大量傳媒市場份額,為社會公眾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內容獲取渠道。在此過程中,尤其是對于高校教育而言,新媒體技術及其平臺帶來的影響相對而言較為集中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及其培育方面。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大學生在信息內容接受方式方面的表現越發多元化,同時需要面對更加碎片化的信息內容,以及更加差異化的信息內容思想價值觀念。在此過程中,大學生更加現代化的互聯網信息內容接受需求和審美需求得到了較為充足的滿足。與此同時,新媒體技術及其平臺的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內容交流溝通機會,而互聯網信息內容之中通常好壞參半,同時也為大學生遭受不良信息內容影響埋下了一定的隱患。
高校管理層需要更加切實地把握大學生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表現,比如大學生在互聯網消費方面安全意識表現較為良好,再比如很多大學生在互聯網信息安全保護方面表現較為優秀;與此同時,高校管理層還需要更加及時地關注學校當前在大學生互聯網安全意識過程中的實際表現,仍需面對和處理各種問題性狀況,諸如大學生互聯網安全意識相關教育過程在針對性方面表現不足,大學生互聯網安全意識教育方式未能與時俱進地做出調整及優化,大學生互聯網安全意識教育在整體性和統籌性方面表現較為不足[1]。
互聯網消費和掃碼支付的大規模普及之后,大學生相應地在互聯網消費方面獲得了較為基礎的安全意識培養。在實際進行支付之前,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均會首先檢查付款方式、收款二維碼和付款鏈接的真實性與安全性。在各種新媒體平臺的宣傳支撐下,大學生基本已經具備了較為充足的互聯網消費安全意識,針對各種針對大學生的惡性借貸也已經基本有所了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為社會公眾創造了更加便利的互聯網使用體驗,同時也為不法分子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各種網絡安全問題不斷產生。而當下,絕大多數大學生會在互聯網平臺隱私條款、公共互聯網環境中的個人關鍵隱私信息保護和手機軟件在手機權限方面的要求等方面有所關注[2]。社會公眾對于網絡信息安全及其保護的關注已經較為充足,大學生同樣如此,面對紛繁復雜的互聯網環境已經具備了相對充足的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意識。
進入新媒體時代至今,網絡安全現狀處于持續不斷的變化過程中,多樣化特征和復雜化特征越發顯著,而部分高校在與之相應的教育教學方面仍然停留于較為傳統的早期階段。在針對網絡安全意識培育進行教育的過程缺乏一定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情況下,相關教育教學所能取得的網絡安全意識培育效果也就難以得到充足的保障,以致于大學生難以較為有效地應對各種潛在的網絡安全問題。
高校管理層應當從宏觀層面出發優化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設計,例如可以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也可以優化校園互聯網大環境,還可以健全網絡安全管理體制;結合時代發展豐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更進一步地創新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方式;注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主體性地位。
3.1.1 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
現階段,國內高校在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育方面多數采取專家講座和宣傳標語等傳統教育形式,在實際進行講座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基于受眾數量進行普適化調整,無法較為科學有效地針對大學生差異化越發明顯的接受習慣進行優化、適配和調整,也就難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調動自身參與意愿。而宣傳標語面臨著差不多的問題,無法較為有效地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因此,高校應當以更加精準的學科規劃為基礎性支撐,持續不斷地針對網絡安全意識培養課程的具體課程內容進行豐富,科學合理地針對該課程的授課目標和培養計劃進行設定,同時針對課程方式適當地予以創新[3]。在此過程中,高校應當更加及時地跟進時代和社會的嶄新變化與發展,在自身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養課程體系中予以體現,進而在潛移默化的網絡安全意識培養過程中幫助大學生提升自身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表現。
3.1.2 優化校園互聯網大環境
當下各種互聯網安全問題出現頻率較高,迫使很多高校針對大學生互聯網安全意識相關的教育活動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并相應地設置了網絡安全意識培育公共課程。而當下,很多高校仍未能從更加整體的層面出發,針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育進行更具統籌性的全局規劃,以致于整體而言所能實現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育效果較為有限。而高校內部的校園網絡環境對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養而言同樣十分關鍵,良好且和諧的校園互聯網環境可以為大學生提升和培養自身互聯網安全意識方面奠定堅實的必要性基礎。在面向大學生群體進行互聯網安全意識教育時,高校應當盡其所能地避免采取要求學生遠離互聯網環境的方式,以防激起大學生的逆反心理。相反,高校應當以身作則,從校園網絡環境的安全化與和諧化出發,從嚴進行網絡安全問題處理,引導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
3.1.3 健全網絡安全管理體制
近年來,社會層面的大學生網絡安全事件經常出現,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需要各所高校管理層引起高度重視。具體而言,各所高校管理層需要更進一步地針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狀況進行分析,以分析結論為基礎,發現自身已有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教育過程中有待改進的部分,采取行之有效的優化調整措施予以應對。為求相應地幫助大學生提升自身互聯網安全意識,針對既有的互聯網安全管理體制進行建立健全不失為相對有效的方式。而在高校網絡安全管理體制的建立健全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和各個輔導員所能發揮的教育作用十分可觀,需要高校管理層引起高度重視,更進一步地面向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和輔導員提供互聯網安全意識相關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及輔導員針對自身在互聯網安全意識方面的實際表現進行有效改善,進而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過程中予以應用[4]。
當前,很多高校在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方面遭遇了一定的阻力,以致于難以較為有效地以此為抓手幫助大學生防范互聯網中的各種網絡安全問題。因此,在這一方面存在不足的高校需要切實地從互聯網安全防護技術角度出發,相應地結合時代發展趨勢豐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訪問互聯網時,很多大學生對于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缺乏認識和了解,容易忽略類型和數量較多的網絡信息安全隱患,進而招致不必要的個人隱私信息泄密,甚至引發及其惡劣的不良后果。因而在針對大學生互聯網安全教育內容進行有效豐富時,高校管理層需要實際地從互聯網安全防護相關各項技術應用的角度出發,幫助大學生養成相對良好的上網習慣。具體而言,需要幫助大學生養成在上網設備中安裝殺毒軟件的習慣;而事關個人隱私和安全密碼的軟件或手機App,更是需要幫助大學生對泄密的可能性引起重視,需要相應地設定屏幕保護或是自動鎖定。
不應僅局限于互聯網安全意識培訓內容調整,高校管理層還需要針對其教育方式進行更進一步的審視,以便確保網絡安全教育方式可以較為有效地適應當地大學生的信息內容接受習慣和審美需求。具體而言,可以在高校計算機相關公共課程中增設與互聯網安全防護技術相關的教學內容。當前,很多高校在計算機公共課程中通常更加偏重計算機常用軟件的具體使用技巧,在計算機網及互聯網安全防護相關技術方面涉及較少,因而需要從兩個角度出發增設互聯網安全防護相關技術相關的知識內容。首先是計算機系統管理相關的知識內容,需要增加計算機操作系統實際安裝及設置相關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深入把握計算機具體的工作原理,了解與系統管理用戶、文件管理和其他硬件資源相關的安全防護機制,進而引導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掌握自學能力和互聯網侵害防范能力。其次,需要圍繞互聯網安全相關的知識內容,可以相應地針對互聯網安全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掌握諸如加密解密算法、互聯網防火墻原理與具體作用、系統漏洞及其修補、硬盤保護的工作原理等知識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和處理病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互聯網絡,培育相對良好的互聯網使用習慣。
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和變化,大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越發明顯,因而在實際地進行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時需要相應地有所關照,以便引導大學生在自我意識的驅動下更加主動地參與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大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的表現越發明顯,不僅會對高校進行互聯網安全意識教育的實際進行產生不利影響,同樣可以為高校互聯網安全意識教育帶來更加不同的嶄新可能性。同時,關注大學生在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實現既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實現教育成效,也可以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教育宗旨。具體而言,針對網絡安全意識進行教育和培養時,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切身利益進行引導,使其更加主動地學習相關知識并掌握相關意識。
首先,可以從大學生實際的身心健康角度出發,幫助大學生理解不良網絡信息內容對于其身心健康帶來的惡劣影響[5];其次,可以從個人財產角度出發,幫助大學生更加實際地理解各種不良消費觀念將會招致的嚴重惡果;最后可以從法制教育出發,引導大學生理解互聯網并非無法之地,由此引發問題之后需要為其違法行為負責。
總之,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持續不斷發展的當下,高校大學生在網絡安全問題方面需要面臨更加多元化更加復雜化的環境,高校停留于較為傳統的網絡安全意識,培育方式難以較為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改善自身在互聯網網絡安全意識的實際表現。因而高校管理層應當保持跟進,針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既有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變化,針對自身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育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及調整。只有在高校網絡安全意識培養更加有效的情況下,高校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抵御互聯網環境中的各種網絡安全問題,實現更加長效的深入發展。
引用
[1] 殷竹鈞.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狀況實證調查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4(4):336-341+406.
[2] 閆春宇,吳玉潔.當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探析——以山東某高校文化傳播學院學生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6): 44-46.
[3] 左均雨,孫性花,葉思熳,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現狀及對策——以河北經貿大學為例[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4):235-236.
[4] 唐嘉悅,鐘艷,粟之敦,等.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調查——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實例[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1):82-84.
[5] 喬麗萍,薄斌,陳翔宇,等.大學生網絡安全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商論,2020(1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