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游然,韓彬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腦瘤是腦和神經系統腫瘤的總稱,是原發于顱內組織和腦轉移瘤。腦瘤中有超過半數為惡性腫瘤,且具有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1]。腦瘤的全球發病率約為7/10萬-10/10萬,約占全部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1.6%。我國腦瘤發病率處于世界前列,約占全球發病數的四分之一以上[2]。腦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20-50歲最為常見。由于腦瘤發生部位特殊,可直接影響人格健全、神經功能異常、生理和情感認知障礙等,也被稱為最可怕的腫瘤之一[3]。外科手術是腦瘤治療常用方法,術后輔助放療、化療及其他對癥治療。中醫藥在治療腦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藥治療方法或藥物在緩解臨床癥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中醫藥聯合放化療、貼敷、針灸,手術或單獨服用藥物治療腦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免疫機能。本文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腦瘤臨床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腦瘤綜合治療提供更多的思路。
1.1 病因病機 古代醫學典籍中無關于腦瘤的記載,從其發病癥狀、臨床表現來看應歸屬于中醫學“真頭痛、癲癇、眩暈、厥逆”等范疇。腦為髓海,腦瘤乃髓海病變,與臟腑清陽之氣相關。《靈柩·九針》中記載:“四時八風客于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濟生方·頭痛論》曰:“痛引腦癲,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頭痛,非藥之能愈。”《素問·奇病論》所載:“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多數醫家認為,腦瘤的發生部位為腦,與肝、腎、脾臟器關系密切。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4]。本虛為機體受六淫邪毒、飲食、情志抑郁等因素影響致腎氣虧損,精不生髓,腦瘤失養。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及恐慌等使邪氣乘虛而入,腎精虧損,氣滯血瘀,阻塞腦絡。標實為“風、痰、瘀、毒”諸邪上擾腦竅。也有學者提出腦瘤形成一般原因與痰凝、氣滯、毒蘊相關。本病初期以風痰瘀阻腦竅,腦髓失養所致頭痛,言語不清及嘔吐;病程中期脾腎兩虛,氣陰不足,瘀阻腦絡發生癲癇,視力減退,運動和肢體功能障礙等;病程持久呈氣血陰陽俱損,表現為大虛、大實之證。
1.2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結合歷代醫家治療腦瘤的經驗,將腦瘤證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肝風內動型:肝陽上亢,擾動氣機證見抽搐震顫,言語表述不暢,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②肝腎陰虛型:肝腎虧耗過度,證見頭暈目眩,津氣咽干口渴,腰膝酸軟。③氣滯血瘀型:瘀血內阻經絡,氣機有失暢達,證見頭痛、痛有定處,健忘眩暈,失眠多夢,發狂譫語等。④痰濕內阻型:頭痛、頭暈,手足抽搐,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視物模糊等。⑤脾腎陽虛型:周身倦怠,精神萎靡不振,氣短,肢體畏寒等。⑥熱毒蘊結型:頭痛,發熱嘔吐,口苦口渴,肢體抽搐等。
馬純政認為腦瘤是因正虛邪盛,本虛標實所致,發病與痰飲關系密切[5]。治則以行氣化痰,祛瘀通竅為主,予以炙黃芪、厚樸、炒川芎、當歸、膽南星、姜半夏等治療腦瘤伴有癲癇患者,主訴癲癇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吐字清晰。趙曉平認為肺-脾-腎主人體津液正常運行和代謝[6],上述功能異常則水濕內停釀痰飲,肝氣郁滯,血瘀和痰凝阻絡腦。肝風內動、正氣虧損是本病形成的病理關鍵。治則以滋補先天腎陰,豁痰化瘀,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陳玉超認為痰濁、瘀血痹阻腦竅,氣機失調是腦瘤不容忽視的病因病機[7]。治則以“升清降濁”,調暢氣體為主,并佐以祛風化痰,活血化瘀之品,臨床效果顯著。李雁在治療腦瘤過程中強調:“謹守病機、靈活辨證、善用藥對”[8]。腦瘤病機虛實轉化,佐以補腎益精、清熱解毒、平肝熄風法。確立對應的治療方法輔助中藥治療。如健脾益氣類應以生黃芪和白術搭配;活血化瘀類搭配三棱、莪術;化痰軟堅類以蛇六谷、制半夏配伍等。
2.1 中醫藥聯合外科手術輔助治療 手術治療是腦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由于腫瘤常呈現浸潤性生長,與腦瘤分界線不明顯為臨床腦瘤治療增加了難度。中醫在術后應用能明顯殺滅腫瘤微小殘留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命。李利博[9]等人應用中藥方劑(白花蛇、長桿蘭、扶芳藤、干苔、雷公藤、牛蒡子、巴掌草、白千層等)聯合替莫唑胺治療神經膠質瘤近期療效為72.7%,高于單用西藥組近期療效的54.9%。中藥方劑聯合西藥治療在免疫指標NK細胞水平方面顯著高于西藥組,且聯合用藥不增加化療不良反應。李保維[10]等人應用益氣復脈治療氣陰兩虛型腦腫瘤術后療效,結果發現聯合用藥組總有效率為65.0%,高于西藥組的總有效率40.0%,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上優于西藥組。提示聯合用藥可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譚偲藝[11]等人運用中醫辨證痰濕內阻法治療重癥肌無力合并腦膜瘤患者,治以健脾化濕、祛瘀散結為主。給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結果顯示中藥的應用鞏固了臨床療效,減少了并發癥發生,患者臨床癥狀好轉并已出院。蔡伯濤[12]等人應用銀杏葉提取物對腦膜瘤切除術患者療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銀杏葉提取物預處理可以降低腦膜瘤切除術患者早期認識功能障礙發生率,降低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濃度。朱文銳[13]等人觀察腦腫瘤手術術后患者給予西藥聯合參芪扶正注射液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用藥中醫證候總改善率為87.9%,顯著高于西藥組的72.7%。且在術后恢復、生存質量改善及免疫功能調節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中藥與西藥聯合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2.2 中醫藥聯合化療 腦瘤化療一直以來并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由于化療藥物對膠質瘤的抗腫瘤活性較低,透過血腦屏障通透性差。且化療過程造成的毒性反應經常使治療被迫終止,癌細胞呈反復增長趨勢。中醫藥聯合化療應用能減輕化療毒副作用,降低腫瘤遠處轉移和復發的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任年軍[14]等人應用腦瘤方(天麻、黃芪、川芎、地龍、土鱉蟲、大黃、澤瀉等)聯合替莫唑胺治療腦膠質瘤臨床總有效率為60.7%,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能明顯降低化療藥物不良反應(發熱、白細胞下降、胃腸道反應等)。李自強[15]應用中藥健腦化瘤湯(黃芪、黨參、益智仁、女貞子、菟絲子、黃精、土茯苓等)聯合VD化療方案經過治療后,癥狀體積積分和卡式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于西藥組,在嘔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更少。健腦化瘤湯聯合西藥治療腦部惡性腫瘤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聯合化療有增效減毒作用。惡心、嘔吐是腦瘤化療患者常見不良反應之一,李滿星[16]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能有效改善老年腫瘤化療患者頭暈、口干、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減輕患者化療的痛苦,提高患者化療的耐受性。嚴詔賢[17]等人應用腦瘤平(天龍、蜈蚣、全蝎、水蛭各3g,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以攻癌散結消癥為主,治療腦膠質瘤患者,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得到好轉,且頭痛、頭暈較治療前減輕,咳嗽、乏力、食欲減退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繆學建[18]等人應用八珍湯聯合通竅活血湯與化療能明顯改善腦腫瘤術后患者氣虛血瘀證,改善臨床癥狀,提高Barthel指數,上調氧化應激血清總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還原型谷胱甘肽水平。
2.3 中醫藥聯合放療 顱腦放療是治療腦惡性腫瘤常用治療手段。研究顯示,中醫藥有預防放療損害作用,改善癡呆中醫證候,降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謝芳[19]等人應用通絡益智湯(黨參、鹿角、菟絲子、淫羊藿、益智仁、丹參、石菖蒲等)聯合全腦放療治療腦惡性腫瘤總有效率為81.2%,顯著優于放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放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研究組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顯著降低,中醫證候積分明顯升高。通絡益智湯對放療引起的認知損害有預防作用,可明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劉敏[20]應用腦膠質瘤膠囊(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土茯苓、仙鶴草、內金、佛手等)聯合放療治療腦膠質瘤總有效率為80.65%,且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韋瑋[21]等人應用化痰逐瘀消瘤湯(川芎、丹參、鉤藤、陳皮、天麻、清半夏等)聯合放療治療原發性腦瘤緩解率為89.58%,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體瘤緩解率61.7%。聯合組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卡式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西藥組。聯合組可減輕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張遐智[22]等人進一步研究表明化痰逐瘀消瘤湯聯合放療對于原發性腦瘤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神經損傷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5%-40%的惡性腫瘤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將發生腦轉移,腦轉移自然生存期約為1個月,嚴重縮短了患者生存期。中醫藥聯合放療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胡道卿[23]等人應用全腦放療聯合欖香烯治療多發腦轉移瘤,與單放療相比,欖香烯能有效地控制頭暈、頭痛、嘔吐、疲乏癥狀,且不增加神經系統癥狀控制率和急性放射毒性,聯合欖香烯治療組記憶力減退發生率為21.7%,顯著低于單放療組的63.64%。劉自雙[24]等人進一步觀察欖香烯聯合放療治療肺癌腦轉移患者,與單放療相比,聯合組能明顯降低血清中基質金屬蛋白酶-2、基質金屬蛋白酶-9水平。經過治療兩周后,聯合組患者白細胞數量升高且優于單放療組。王剛[25]等人回顧中藥制劑康艾注射液聯合放療治療腦轉移瘤能明顯提高局部控制率,且在疼痛緩解率、食欲改善率、體重增加率、惡心嘔吐發生率,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方面均優于單放療組。段玉龍[26]等人觀察發現,中藥提取物丹參酮ⅡA對老年腦轉移瘤的放射治療有一定輻射防護作用及放療增敏作用。
2.4 中醫藥聯合放化療 綜合治療是目前腦瘤治療主要手段,同步放化療能顯著抑制或延緩腫瘤生長。較單獨化療和放療具有一定優勢。但由于放化療同時進行也會帶來嚴重副作用,腫瘤患者機體免疫低下,自身無法耐受放化療的毒副作用而中斷治療。中醫藥能降低放化療毒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增強治療效果。鄧婷婷[27]等人應用腦復康方口服(川芎、白芷、赤芍、丹參、蜈蚣、黃芪、白術、地龍等)與全腦直線加速器照射+局部伽瑪刀治療聯合替莫唑胺,結果顯示與單放化療相比,聯合組KPS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在白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胃腸反應及血清肌酐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明顯降低。張少華[28]等人應用固本益氣方(薏苡仁、人參、黃芪、白花蛇舌草、山茱萸肉、茯苓等)與三維適形放療+化療治療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證膠質瘤。與放化療相比,聯合組近期療效為93.10%,術后6個月、12個月生存率卡式評分升高,血清中IL-17、TNF-α、HGF水平顯著降低,免疫指標CD4+、CD4+/CD8+均顯著升高。中藥同步放化療能有效促進殘存腫瘤縮小,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細胞免疫功能。李會兵[29]應用圣和散(太子參、黨參、炒白術、玄參、雞血藤、白花蛇舌草、肉蓯蓉等)輔助三維適形放療加同步化療治療老年膠質瘤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血清中轉化生長因子-β、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趨化因子配體-18水平,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季列[30]等人應用平消膠囊聯合腦瘤飲與螺旋斷層放射治療+替莫唑胺,與單用放化療相比,聯合用藥有效率為86.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且聯合用藥組在消化道反應、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王巖[31]應用三芪抗瘤湯聯合放療+化療治療60例腦膠質瘤患者,結果顯示患者在1年、2年、3年、5年存活率上顯著優于單用放化療組。楊森[32]等人應用放療+化療+補陽還五湯治療腦膠質瘤的患者,結果顯示能明顯提高膠質瘤患者放療期間的認知功能,且具有確切的神經保護作用。
2.5 中醫其他治療方法 ①針灸聯合西藥治療:中醫學認為腦部發生腫瘤,常伴有氣滯血瘀、痰濁阻滯、竅閉絡阻等癥狀。病機與“竅閉神匿”相關。治療應開竅醒腦、補益肝腎為主。王衛光[33]等人應用醒腦開竅針刺法(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配穴:尺澤、極泉、風馳、委中、天柱、完骨)治療腦腫瘤患者。結果顯示針灸聯合藥物與情志疏導能明顯緩解術后繼發性腦損傷與應激反應,調節負性情緒,提高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全腦放療對認知功能的損害是不可逆的病理過程,可能與多種因素如腦血容量、腦血流量下降關系密切。楊海萍[34]應用電針治療(以15°-30°斜刺百會、四神聰兩穴)聯合全腦放療能明顯改善1個月、3個月、6個月簡易神經量表(MMSE)評分,提高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降低腦血容量和腦血流量水平。徐清[35]應用針灸(下肢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上肢尺澤、內關等)治療腦腫瘤患者,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分數、運動功能FAM分數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數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療效確切,患者術后功能狀況明顯改善。張軍[36]等人研究也發現,針灸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對腦腫瘤患者術后功能障礙恢復效果顯著,運動功能FAM評分、神經功能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②中藥外敷聯合西藥治療:腦瘤常見癥狀為頭痛、嘔吐、顱內壓升高等,其中40%-50%患者會出現嘔吐的癥狀。控制和改善腦轉移瘤癥狀及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李明晶[37]等人應用中藥外敷(全蝎、地龍、蜈蚣、白花蛇舌草、白芷等),熬膏敷在百會穴、太陽穴、大椎穴、阿是穴等,聯合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療腦轉移瘤23例。結果顯示,與單用西藥組相比,聯合組總有效率為87.0%,明顯升高,在惡心、嘔吐、頭痛發生率方面明顯優于單用西藥組。徐薪[38]等人應用川紅拔瘤膏外敷聯合西藥治療中晚期腦質瘤患者。結果顯示,在顱外距離病灶最近處外敷給藥,能導致腫瘤細胞大量壞死,總有效率為78.33%,制劑在使用過程中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黃笑玉[39]等人應用足三里針灸聯合耳穴貼壓(王不留行籽,貼于神門、皮質下、賁門等)能有效預防腦膜瘤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癥狀,減輕患者痛苦。
腦瘤具有浸潤生長、增殖迅速、高致殘率及易復發等特點。腦瘤的臨床主要表現包括顱內壓升高、神經功能缺損、認知功能障礙,以及30%-50%的腦瘤病人合并癲癇[40]。腦瘤臨床上采用綜合治療模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結合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總生存期。但是放化療不良反應明顯,腫瘤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血腦屏障阻礙,導致手術很難完全清除腫瘤組織,使得腦瘤目前療效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中醫藥在疾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配合現代醫學手段聯合治療,能明顯控制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期,協同殺滅腫瘤細胞,增強放療敏感性,降低放化療毒副作用。對于術后引起的并發癥和后遺癥,中醫藥預防和處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腦瘤自身疾病比較復雜,發病機制尚未清楚。中醫治療腦瘤缺乏系統化辨證分型理論做指導,目前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醫學專家個人經驗總結上,未能達成統一治療標準或共識。此外,現有文獻質量普遍等級偏低,局限在經驗總結或小樣本臨床觀察,缺乏大樣本、隨機、多中心臨床研究作支撐。因此,對于中醫藥在腦瘤中的應用建議將循證醫學模式與中醫藥特色相結合,深入挖掘中醫藥在治療過程中的價值,明確具體作用機制和原理,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服務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