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延新新,郝長偉
(河南省國有欒川縣林場,河南?欒川?471500)
林業的發展能夠改善國家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維護氣候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發揮著特殊的作用。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也提出了相關政策,各地區政府也積極展開了植樹造林活動,使我國林業的種植面積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引進了更加先進的種植技術。但是,目前我國林業發展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我國林業種植面積比較大,我國大部分的林業管理人員只是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關注于前期種植,卻忽視了后期的養護與管理工作,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與進步。為此,本次綜述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積極開展林業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林業種植及養護管理對策,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實現經濟健康穩定與可持續的發展。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的面積在不斷增加,且林業資源發展狀態比較良好。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階段后,我國林業產品在社會上具有良好的競爭力。但是,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與環境因素有所不同,導致林業種植面積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對此,應積極做好林業種植及養護管理,促使林業快速發展與進步。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選擇適宜的樹木品種,同時進行科學、合理的培育,并能夠全面了解樹木生長的實際狀況,選擇最佳培植樹木的時間,保證樹木能夠更好地成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與質量。
樹木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種植林木除了能夠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夠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凈化空氣,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清新,改善水土流失現象。因此,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林業資源,加強管理林業樹木,制定合理科學的目標規劃,合理搭配樹木的品種,促使林業整體布局經濟性與科學性,從而提升林業生產的生態價值,增加經濟效益。
直接造林法是直接將種子撒入到土壤表面,這種造林方式簡單、方便,更加直接,比較適用于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中,能夠有效節約物力、人力等資源。但是這種造林方式也存在不足之處,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枝干和根部進行造林,這種造林方式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資源,減少造林的費用,并且樹木成活率比較高。但是,分殖造林法對外界的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在造林結束之后,還需進行一段時間的管理與維護,加強監測當地的自然環境,確保樹木的枝干與根部能夠適應當地的溫度、濕度、土壤的條件等,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植苗法是將培育過的樹苗移栽到自然環境中,移栽的樹苗應選擇培植長達一年以上的樹苗,能夠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節約成本。但是,這種治療法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夠完成,浪費大量的物力、人力等資源,并不適用于規模較大的樹木種植。
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林業目前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應從源頭抓起。合理、科學選擇樹木的品種,一直到樹木的栽培與維護,都需要相關人士加強培育管理,保證樹苗能夠穩定健康地成長,提高林業的產量。
樹木的種子只有在適宜的土壤中才能夠茁壯地成長,因此,應該合理、科學選擇樹木的品種??筛鶕數亓謽I的土壤、氣候等諸多因素,合理地選擇樹木的品種,同時也是提高樹木成活率最關鍵的一步。如果林業的土壤條件與氣候條件比較差,應加強改善土壤環境,種植闊葉林以此來提高林業的土壤質量。這是因為闊葉林的落葉能夠提升土壤的養分,能夠有效改善貧瘠土壤,除此之外,枯葉林的落葉還可以涵養水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業的土壤條件。在土壤條件改善完成之后,可在林地種植適宜的樹木品種,保證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
在林木栽植的過程中同時需要考慮種植林木的時間,可依據林木品種的生長特點選擇適宜的種植時間。春季溫度適宜,水分蒸發得比較小,因此,人們會在春季種植樹木,能夠為幼苗或種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幼苗茁壯地成長。同時,也有人們在冬季末季種植樹木,主要是由于冬季末期正處于樹木的復蘇階段,這個階段的土壤環境與氣候條件也能夠滿足于幼苗或種子成長,并且冬季末期水分含量比較高,能夠抵抗干旱。
為了能夠使樹木更好地成長,應加強養護工作。養護樹木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前期養護與后期養護。前期養護的具體工作有修剪枝葉、防治有害生物,防倒伏等。樹苗在成活之后都會不斷生長,樹木成長的前期根系還不夠發達,高度不高,因此,應注重修剪樹木枝葉的工作,促使樹木栽培的成材率與栽培效果明顯提升。若沒有采取正確的修剪方式,會嚴重影響到樹木根系的發展,增加樹木生長的負擔,樹木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變形等嚴重現象。因此,應根據樹木的實際狀況選擇合理的修剪方式,以根部能夠輸送養分為主要目的,有助于促進樹木茁壯成長。
在造林的過程中采取樹苗移植栽培方式的時候,應特別注意樹苗的倒伏。應考慮到森林中的風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現象,防止樹苗出現倒伏。對于已經倒伏的樹木,應該及時地扶正、培土,保證樹木恢復生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對于倒伏嚴重的樹苗應及時清理,并合理地進行處理。此外,根據自身豐富的護林經驗與專業知識,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在不影響生態環境平衡的前提下,選擇低殘留、高效、低毒的殺蟲劑進行防治有害生物。在后期樹木的根系會更加發達,生長的高度會比較高,樹木的抗性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加強注意樹木種植結構、火災、有害生物等,防止對林業造成嚴重的損害。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可引入一些捕食害蟲的鳥類,能夠減少有害生物的數量。此外,鳥類的糞便能夠提高土壤的養分,促進林木更好的生長。
火災是林業最可怕的災害,由于樹木的種植特性與易燃特點,容易受到火災的影響,會給林業帶來最有害具有毀滅性的后果,不僅會傷害到林內的動物,還會降低林業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貧瘠,最終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導致森林火災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等,特別是在冬季,氣候比較干燥容易發生火災。因此,應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健全完善預防監管體系,規范林區草原生產生活用火,明確工作要求,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細化分工責任,安排專人進行看護,加大巡視頻次,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樹立防火意識,使其能夠真正地意識到森林火災危害的嚴重性,能夠嚴格控制火源,強化火源管理,確保林業防火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加強隊伍建設,定期進行防火演練,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提高工作人員正確面對突發險情的能力,堅決防范重大火災事故的發生。同時,可利用先進技術嚴格控制林業的溫濕度,為林業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避免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
隨著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于林業現代化需求。因此,應該真正意識到引進先進技術的重要性,不斷加強學習先進的造林經驗,并根據我國林業發展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林業種植結構。例如,通過間隔種植不同品種的樹木,增加營業的經濟效益與利用率。將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樹木種植在一般的樹木品種中,能夠有效控制有害生物,保護林業樹木。
總而言之,為了促進林業能夠快速地發展與進步,應該意識到種植技術與養護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學、合理的種植和栽培技術,并加強養護管理措施,切實保障林木種苗成活率,合理調整林業種植的結構,培養出大量優質的樹木,增加林業的經濟效益,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促使我國林業產業不斷發展,走向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