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海三路小學 易 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線上教育”成為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能夠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前行的必然是家校合作,微信成為家校聯系的重要載體。如今進入不確定風險頻發和高新技術迅速更迭的后疫情時代,“教育+家庭”“教育+網絡”的育人方式將成為常態。因此,把握后疫情時代家校合作發展的新態勢,對微信應用于家校合作時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進一步優化家校協同育人的路徑勢在必行。
(一)合作內容:從關注學生智育發展為主到全面參與學校管理。家校合作興起后很長一段時間,其在內容方面多以在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學業水平提升方面進行密切溝通,而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政策的導向,家校合作內容也逐漸擴展到包括學生德育活動、學校基礎設施、校園文化環境等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佛山市H學校在進行學校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時,就邀請家長參與座談會,暢談自己的想法;在校園文化的打造過程中,一些家長主動參與了部分墻體彩繪工作。
(二)活動形式:從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均衡發力轉變。家校合作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家校雙方能夠建立彼此信任的溝通關系,以往學校通過家校聯系本、家訪、家長會以及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們能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并幫助家長解決育兒困惑。疫情以來,傳統的家校聯系特別是需要面對面溝通的方式阻力重重,此時諸如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媒介使得溝通交流成為可能,對家校合作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三)活動主體:從以學校為主的單向互動到多方聯動。在疫情期間,學生較長時間的居家學習雖然使得家長在學生教育上的責任越發凸顯出來。然而,當前家校合作的主體依然是學校,推行過程中僅靠學校單一薄弱力量,無論是人力還是經濟上都滿足不了越發增長的家長需求,因此由地方教育部門統籌指導各校的家長學校應運而生,督學下到學校跟進指導,以H學校為例,每學年定期開展家長學校培訓活動,各個年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培訓主題,區別以往的教師單項輸出,現在家長參與性增強,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互動討論共同商討合適的解決辦法。
(一)微信具有多種溝通渠道。家校合作的關鍵在于溝通,而微信平臺中的幾個功能都可用于交流。雖然互動性和交流動向上存在差別,但只需一個微信號就可以擁有多種對外溝通渠道。
(二)微信改變了傳統家校合作樣態。微信作為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交流載體,有助于參與者進行多渠道、全方位的交流。利用微信開展家校合作,使得家校溝通不受時空限制,另外微信使家長不再是被動的配合者,在班級群中,家長們可以針對學校或者班級的某項具體事務充分展開討論,同時也降低了家校溝通的成本,家長有急事找老師時,不需要專門跑來學校。
(三)能滿足信息互動的豐富和存儲需求。隨著溝通渠道的豐富,參與互動的人數增加,當互動信息涉及線上家庭教育相關培訓時,這對于在家校共育中需要充足育兒知識及經驗的家長而言很有價值。其次具有信息保存的功能,通過微信留言,不僅可實現無紙化通知,信息存留時間還不受限制,能滿足信息的查找與收集需求。
(一)家長群體分化導致參與度不均衡。佛山市H學校地處城鄉交界地帶。學生的父母大都為初中或者中專學歷,少部分具有大專或本科學歷,在工廠務工的家長們,沒有閑暇時間響應班群里的消息,面對子女教育時處于放任聽從狀態。而高資本家庭家長對于班級信息回復及時,他們深知獲得豐厚的教育資源非常重要,與教師互動性高,有較強參與學校教育意愿。面對這樣不均衡的參與狀態,學校如何做到一視同仁顯得非常重要。
(二)微信功能開發不充分降低信息整合度。微信功能多樣,但真正的開發使用僅僅停留在微信群、私聊以及有訪問限制的朋友圈上,對宣傳功能強大的微信公眾號利用不到位,信息整合度不高,從而導致在家校合作中的知識經驗分享與深度交流受到一定影響。目前翻閱多所學校包括H小學的公眾號,幾乎都是每日一更的學校活動動態,沒有充分利用分級菜單列表展示學校整體風貌和特色,即使家長感興趣的育兒經驗也只是班主任偶爾在班群發幾條,沒有形成固定資源方便隨時閱覽。
(三)線上家校多樣互動中斷影響合作效果。在居家學習期間,大多數教師會依托豐富的網絡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教學,利用微信將教學指令發給家長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要時也會開展線上家長會幫助家長樹立信心緩解育兒焦慮。但是返校復課后,線上互動也歸于平淡,沒有一以貫之,出現了家校互動形式單一化、功利化的情況,無法進一步將家校合作工作推向深入。
(一)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優化家校合作指導。例如,H學校充分利用淘小益校園助手微信小程序,為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賦能。學校德育處基于本校學生習慣培養的需求,設定具體習慣培養目標,教師端記錄與儲存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并及時反饋評價至家長端。家長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成長變化,并根據學生的個人需求有針對性地跟進,學生也在打卡中充實了自己的數字存錢罐,主動完成任務,堅持養成好習慣。
(二)拓展微信功能,加強信息整合度。微信本身功能強大,充分利用則可以成為家校合作的好幫手,首先將微信進行模式化功能分區;其次按需對每一個功能進行設計、分類以及功能選擇使用;最后落實家校合作的微信模式化應用。以H學校的公眾號功能拓展為例,合理利用微信公眾號3類多級的菜單功能,學校根據板塊相應內容按照日、周、月、年及時更新,全面整合大部分家校互動中所需的共育信息,就能滿足家長對于共育內容的需求。
(三)落實新場景應用常態化。在線上教學期間借助網絡技術開展的家校溝通新場景應該繼續保留和延展下去,并根據新形勢做適當調整,比如云家訪,不僅可以實現家長與教師一對一的溝通交流,還可以與不同學科教師同時交流,避免了因疫情防控需要導致的家校聯系中斷;云活動不受時間和場所等方面的限制,活動頻次和活動內容根據學校每月活動主題而定,比如“親子朗誦”“我是才藝小達人”等,鼓勵各個家庭積極參與活動,上傳視頻,優秀作品在學校公眾號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