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頭市東廈中學 鄭少丹
在生物學科教學中,由于生物學概念較多,部分概念比較抽象,與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多在低級思維層面。久而久之,大部分教師忽略學生高級思維的培養,故很難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科學思維的核心素養。要真正落實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通過高階思維的訓練,學生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接班人。
高階思維不是尖子生才具有的思維品質,不同學力的學生都具備進行高階思維訓練的潛能。首先,教師要客觀分析學生的學力。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學力進行分析,每次考試均做出雙向細目表,包括考點、考查的思維等級。利用網絡閱卷得出的數據分析學生思維等級中薄弱的環節,進行列表分析。利用閱卷數據,分析學生答題情況,對照雙向細目表分析學生學情。學生得分率由考點和考查思維等級共同決定,一次考試或一道考題不能說明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數次考試的數據統計,就可以分析出教學對象思維能力的具體情況。其次,根據學力設計高級思維訓練,對于學力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在設計高階思維訓練時可以發揮的空間較大。但對于學力一般或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一定的技巧進行設計,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
對于學力較好的學生,教師設計高階思維訓練時,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發揮的空間,給出一個任務,讓學生為完成任務去尋找資源和方法,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驅動學生發展自己的高階思維。如在《DNA是主要遺傳物質》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三個任務:
任務一:閱讀教材P43中的圖文描,分析述格里菲思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的結論是什么?(訓練分析能力)
任務二:設計實驗驗證轉化因子是哪種物質?(訓練創造能力)
任務三:評價艾弗里、赫爾希和蔡斯在將DNA和蛋白質分開的方法上有何異同及優劣在哪。(訓練評價能力)
通過三個任務,學生的分析、評價和創造能力得到訓練。對于學力一般和較差的學生來說,這三個任務難度太大,教師可以利用拆解法,將任務拆解為小任務。比如,將任務一拆解小任務:
1.第一組實驗和第二組實驗對比說明了什么問題?
2.第二組實驗和第三組實驗對比說明了什么問題?
3.第四組實驗是什么物質導致小鼠死亡?
4.小鼠體內為什么會出現活的S型菌呢?
通過拆解任務,學力一般或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高階思維的訓練,拆解的目的是通過小任務,給“彈跳力”較差的學生數個臺階,讓他們也能通過努力摘到高階思維的果實,而不是蹲著拔草,看著學霸們在摘蘋果。
何為加減法,就是在設計情境的時候,增加或刪減背景資料,以適應不同學力的學生。學力較好的學生知識儲備量大,對知識能融會貫通,適當刪減背景資料,有利于更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思維的潛能。而對于學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就要適當增加背景資料,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因為通常這些學生思維并不是卡在分析、創造和評價的能力上,而是卡在基本概念、基礎知識間的關聯上。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思維也會促進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教師常常抱怨學生連概念都記不住、無法理解概念。學生常常抱怨學概念不知道有什么用,轉頭就忘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就是以思維訓練促進概念的理解。通常是先概念后思維,有時我們也能改變一下方式,先思維后概念,或者邊概念邊思維。這種教學方式對學力較差的同學來說能打破困局。但是對教師而言,就要用心設計,用加法去改造背景資料,讓學生能夠利用背景資料去開發自己的高階思維。
上述例子在原題減法中,刪減了鈣離子與神經遞質釋放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圖文轉化,得出兩者關系的信息,從而在評價方案時運用有效信息進行闡述。在原題加法中,增加了鈣離子濃度與神經遞質的釋放之間的關系,學生根據信息和示意圖,理解此調節過程。方案一和二也增加了提示信息,降低了難度。通過加減法,不同學力的學生都得到了高階思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