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 葛 靜 黃莎莎
本文首先圍繞國有集團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特點進行文獻梳理,然后結合指標選取原則,構建了大數據背景下國有集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評價指標體系,采用DEA中的Malmquist生產力指數分析法對運營效率進行了分析,對選取的660家國有集團企業2015-2021年期間的輸入、輸出指標進項實證研究,發現數字化背景下國有集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有待提高,而且從影響程度來看,受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變化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影響技術效率變化因素較大的規模效率變化下降幅度較大。本文從建立資金集中管理或者司庫制度、建立資金實時管控系統、加強數據分析、培養數字化人才、制定信息化系統標準及安全制度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提高國有集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
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而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著力點。“數字化轉型”概念自被提及以來,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重視,紛紛探索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全球主要國家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加速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并涌現出一批數字化轉型相關的研究機構,從理論性和應用性角度開展數字化轉型理論和實踐探索。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2017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概念,已經累計四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我國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在頂層設計中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定位。2020年8月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系統明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和舉措,引導國有企業數字經濟時代明確時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快提升傳統動能、培養發展新動能。本文圍繞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資金效率為主題進行分析,厘清什么是國企財務數字化以及財務數字化轉型對資金運營效率的影響,旨在完善我國國有集團企業資金管理的研究框架和內容,從而形成更加系統的研究體系。
1.國有企業數字化現狀。從2010年起,隨著時間變化,數字化轉型的國有企業數量不斷攀升,且在研發環節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國有企業占比最高。在德勤2020年發布的《國企數字化轉型全面提質增效》報告中指出,72%的央企和57%的地方國企已經啟動數字化轉型。但不同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差距比較大,電信、互聯網和媒體資訊行業數字化水平較高,而電力、化工、汽車等傳統行業比較低。《2021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與方法路徑白皮書》中指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為40.83,較全國平均水平高8.58%,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對加速我國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換發揮了引領作用。
《2021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與方法路徑白皮書》中還指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制造業由于涉及領域廣泛而表現得格外明顯,鋼鐵制造業和運輸設備制造業這類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數字化轉型積極,輕工業則緊跟其后。頭部企業對整體水平提升拉動作用較明顯,領先水平比平均水平高出約50%。央企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排頭兵,平均水平比地方國有企業高22.8%,領先水平比地方國有企業高21.5%。東部地區呈現出起步早、發展快的特征,中部地區和東北部地區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情況較好,西部地區的部分自治區樣本過少,但仍有貴州、重慶等省市表現亮眼,且數字化轉型與當地政策緊密相關。從發展階段來看,90%以上的國有企業集中在場景級、領域級,表明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已經較為夯實,基本實現關鍵業務場景的數字化,大部分國有企業正處于從深化場景應用向企業級主營業務領域的全面集成、柔性協同和一體化運行轉變,提升跨不同層級、跨不同業務的資源配置效率是當前大部分國企轉型工作重心。
2.國有企業財務數字化現狀。國資委在2020年9月份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央企數字化轉型三條路徑,即分別基于IT、業務和財務的轉型。而財務由于具有數據獲取的先天優勢,財務系統作為連接企業采購、生產、運營、銷售等經營行為的樞紐,因此財務數字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起點,亦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財務數字化是指企業通過利用新一代的技術重構財務組織、再造業務流程,提升財務信息采集、數據化處理、儲存等財務數據質量和財務運營效率,并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和業財融合的需要,輸出支持價值決策的數據分析的過程。
陳虎在2019年“科技發展與會計基礎設施建設”上提出,會計電算化推動財務從手工走向計算機計算;ERP是將財務拓展到了企業更廣泛的業務財務連接;而財務云,即財務共享服務的出現,財務又重新聚合到一個平臺。財務共享服務就是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和信息化在財務領域的落地和結合,本質是財務的工業化革命(陳虎,2019)。財務完成工業化革命后,會被自動化、智能化取代,進入財務數字化。在數字化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組織、數據等基礎支撐,為財務數字化轉型搭建了重要的數據平臺與決策支持平臺,因此,以財務共享服務建設為起點推進財務數字化轉型(張慶龍,2020;吳象松,2020)。
《2020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中指出,據中興新云的統計與研究,截止2020年底,我國境內共享服務中心已經超過1000家,國有企業占比超過一半,中國企業共享服務中心成熟度處于提升期。從組織定位上看,共享服務中心在企業中一般有以下幾種組織形式:公司總部財務部下屬部門、總部財務部平級部門、獨立于財務組織、作為獨立法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業務流程包括費用報銷、資金結算、固定資產核算、采購到付款、總賬到報表、成本核算、訂單到收款、檔案管理、發票開具、納稅申報、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經營績效分析、員工信用管理等等。
財務數字化轉型是智能財務實現的基礎,為智能財務的實現搭建了重要的數據基礎、組織基礎和技術基礎(張慶龍,2020)。廣義的智能財務是指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財務工作,從而幫助企業實現財務管理的重構或者升級(付建華,2021)。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建好頂層設計,完善相關制度,加強業財融合,找準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實施系統推進建立數字化運營平臺,落實數字化轉型要素保障,即數字化思維、數據治理與安全、數字化人才(王會波,2021;趙麗錦,2021;徐琳,2021)。
Gardiner Means 和 Adolf Berle(1932)首次提出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可以通過對資金集中管理、分配,節約資金管理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需要結合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對資金運營的要求,從實現總體戰略目標、資源利用最大化及風險與收益匹配的管理目標出發,明確資金運營的具體要素,確保效率與風險向匹配。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本文根據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建立指標評價體系。通過整理現有的資金管理運營評價體系,本文認為對于評價指標的選取應遵循以下原則:(1)資金的安全性。資金的安全性主要體現于償債能力。大數據背景下,資金經營過程中,安全性可以有效地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資產負債率反映的是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和資本結構;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反映的是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所以這三個指標直接反映企業資金的安全性與風險。
(2)資金的收益性。該原則用來評估公司資金運營效果和績效水平。大數據背景下,在資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情形下,集團資金可得到更有效的運用就是提升了資金收益能力,主要采用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反映。
(3)資金的流動性。資金的流動性越高,資金產生的收益也越高,資金的利用程度提高。資金流動性主要通過其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
(4)資金的成長性。資金運營的成長性是指企業通過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和價值。資金的成長性主要通過銷售收入增長率和資本積累率兩個指標來反映。
(5)資金集中度與服務性。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資金集中整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財務貢獻度指標反映企業節約財務費用的程度。
2.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采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法進行研究,通過梳理已有企業資金運營效率的研究,發現不同學者對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存在不同見解。本文結合指標選取原則,構建了大數據背景下國有集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評價指標體系,輸入指標包括資金的安全性、資金的流動性2個層面7個子級指標,分別為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輸出指標包括資金的收益性、資金的成長性、資金集中度與服務性3個層面5個子級指標,分別為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收入增長率、資本積累率、財務貢獻度。
1.評價模型。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是用于評價決策單元相對有效性的決策方法。1988年開始DEA方法開始在我國的推廣應用。但是傳統的DEA模型適用于截面數據的靜態分析,無法反映不同時間的變化趨勢和進行橫縱向比較,由此提出了適用于面板數據的Malmquist指數模型,建立DEA-Malmquist模型,進行全面更加全面的效率評價研究。
2.數據來源。本文通過運用Python和文本挖掘的方法爬取上市公司年報中關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詞。本文挖掘過程中關鍵詞選取了數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互聯網共6個維度56個子級指標,時間跨度為2015-2019年,共篩選出3841家數字化轉型的上市公司。本文在此基礎上,通過wind數據庫,篩選出“地方國有企業”、“中央國有企業”共928家國有上市公司,剔除部分年份數據缺失的公司,最終樣本企業為660家國有上市企業。其中地方國有企業為449家,占比67.7%;中央國有企業為214家,占比32.3%。本文通過詞頻進行表征,中央國有企業平均數字化水平詞頻為424.84,地方國有企業平均數字化詞頻為272.62,與《2021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指數與方法路徑白皮書》中結論一致,央企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排頭兵,平均水平遠遠高于比地方國有企業。
3.實證分析。(1)指標數據預處理。DEA-C2R模型進行效率測度時,可以直接代入模型,但是由于數據指標較大,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故本文需要對指標數據進行量綱化處理,本文通過如下處理得到數據在0~1的范圍,通過線性函數轉化法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為了數據的準確性保留四位小數。
(2)效率測度及分析。將上述處理后的指標數據代入DEAP2.1軟件,采用Input orientated Malmquist DEA的方式進行測算。從總體來看,2015-2021年 間Malmquist指 數 在2017-2018年出現上升高峰,2018-2019年出現下降波谷,2019-2020年出現反彈,但2020年以后出現緩慢下降趨勢。
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8-2019年期間,Malmquist指數持續下降,分別下降下降了24.2%、19.6%、14.9%,主要原因是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變化共同影響導致的,其中技術變化影響最大,但影響效應有所降低。2017-2018年Malmquist指數高速上升,上升了32.6%,主要受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變化雙重影響,而且技術變化得到了改善。2019-2020年、2020-2021年期間,Malmquist指數略微有所下降,主要受規模效率的影響所致。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數據背景下國有企業資金運營效率自2017年較大幅度提升,2019年以后受規模效率的影響略微有所下降。
通過對660家國有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均值基本統計特征顯示,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改善的城市有15個,占總數的2.27%,所以數字化背景下國有企業資金運營效率有待提高。tfp改善程度最大的是8%,下降最大的則為14.8%,離散程度比較大。而且從影響程度來看收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變化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影響技術效率變化因素較大的規模效率變化的影響較大。
本文以660家國有集團企業作為樣本,采用DEA-Malmquist生產力指數模型對7個輸入、5個輸出指標進行詳細分析。由于樣本國有企業具有廣泛代表性,研究結論反映了我國國有企業資金效率的整體狀況。研究結果表明:從2015-2021年,國有集團企業平均技術效率為0.955,說明存在4.5%的投入資源浪費。國有集團企業技術變動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規模效率不高,規模效率是制約技術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國有集團企業需要通過整合資源,提高規模效率,從而提升技術效率。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結合大數據背景下國有集團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資金集中管理或者司庫制度,統籌資金資源。數字化背景下,國有集團企業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成立財務公司或者司庫管理,對企業集團資金進行余缺調劑和優化配置。
2.建立資金實時管控系統,實現資金監控。財務數字化離不開數據信息的共享,改變傳統的事后監控,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的實時在線監控,深度促進業務、財務的深度融合。
3.加強數據分析,為決策者提高服務。如何在海量的數據中獲取有用數據為決策者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就顯得愈發重要。數字化時代,對于信息數據的寬度和廣度的挖掘,及時預警風險,抓住機遇,正確引導管理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4.培養數字化人才。數字化時代下,國有集團企業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從高校高素質畢業生中招聘擁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生,或者引進社會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對員工資金管理、計算機技術、風險管控等多方面進行培訓。
5.制定信息化系統標準及安全制度。國有集團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處于發展階段,我國要積極構建信息化安全法律法規,對財務信息化行業的企業資質進行規范,優質的供應商對數據庫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要成立第三方監督機構,定期對財務信息化服務供應商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