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彥東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畜牧獸醫站 743011)
我國是養豬大國,生豬的存欄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定西市在國家惠民政策以及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養豬業發展很快,規模化養豬場的數量逐年增多。我國豬品種較多,尤其是隨著繁殖新技術的推廣,培育品種的種類增多,提高了生豬的生長速度和屠宰率,母豬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提升。我國母豬一般年產兩窩,平均產活仔為18頭左右。但是我國的養殖技術與世界畜牧業發達的國家還存在差距,我國的規模化養殖場相對較少,中小規模的養豬場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營養與管理水平相對落后,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哺乳母豬的營養非常重要,母豬的乳汁是21日齡仔豬以前的主要營養來源,是仔豬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因此加強哺乳母豬的營養,提高其泌乳量,可以促進仔豬的生長,提高斷奶窩重,使仔豬體質強健,同時也可以確保母豬體況良好,減少母豬的失重,為下一次妊娠產仔打好基礎。
哺乳母豬對能量的需求主要有三部分構成,分別為維持需要﹑產奶需要以及體重的變化。其維持需要和妊娠母豬的相似,母豬代謝能大約為每公斤代謝體重443.5KJ。母豬的維持需要還受環境溫度的影響,母豬最適溫度為18℃~20℃,在這個溫度范圍,母豬的維持需要量最少,隨著溫度的上升或者降低,都會增加維持需要量,一般每升高或者降低1℃,每千克代謝體重就會多需求1.29MJ的代謝能;母豬的產奶需求和泌乳量有密切的關系,泌乳量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多;母豬在哺乳階段為了哺育后代,提升泌乳量,會動員體脂肪和體蛋白,引起失重,因此在哺乳階段要加強能量的供給,用以減少失重,增加泌乳量。
哺乳母豬對蛋白質的要求質高量大,哺乳母豬日糧的粗蛋白含量在17%~18%,而且要選擇優質的蛋白質飼料,如豆粕﹑魚粉等。哺乳母豬泌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為賴氨酸,飼料中適當增加賴氨酸的含量,可以使母豬的產奶量增加,提高仔豬斷奶窩重。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的量少,但是作用大。如維生素C可以緩解應激帶來的刺激,維生素E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子宮炎﹑乳房炎的發生率;β-胡蘿卜素可以提高繁殖性能,使斷奶后發情期提前等。日糧中添加鋅和錳,可以減少異常發情,促進胎兒發育,提高初生重;碘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降低死胎率等。
哺乳母豬飼養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其泌乳量,提升其繁殖性能。限制其生產性能發揮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采食量,母豬發揮其繁殖性能要依賴于健康的體況,體況又是對母豬營養水平的明顯反應,因此在養殖生產中,可以根據體況的變化來對采食量進行調節。
2.1.1 母豬分娩前后以及哺乳期采食量的變化規律
母豬在分娩前后的采食量都較低,分娩后采食量低會影響母豬的泌乳量,導致仔豬斷奶窩重較小,仔豬生產的不強壯,影響仔豬的成活率。同時采食量低也會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使母豬斷奶后的發情間隔時間延長,影響母豬的年產仔窩數。影響母豬采食量的因素很多,如分娩后體質弱,沒有食欲;在妊娠期間由于胎兒的壓迫引起胃腸道容積變小,影響采食量;分娩應激也會造成食欲減退;母豬在妊娠期,過度采食,飼料的營養水平過高,母豬沉積的脂肪多,也會影響母豬在泌乳期的采食量。妊娠母豬在分娩前一個月的時間多采用自由采食的飼喂方法,造成母豬過肥,尤其在分娩前的一周時間內飼喂高能日糧,就會造成母豬的采食量顯著低于生豬。
哺乳母豬的采食量會從分娩到斷奶逐漸增加,并且會隨著胎次的增加,也增加采食量。經產母豬和體重大的母豬,維持需要量多,因此相對于初產母豬來說,采食量就多。初產母豬體型小,泌乳量也比經產母豬少,因此需要的維持﹑泌乳﹑生長的需要量就少,相對來說,采食量就少。
2.1.2 增加采食量的措施
2.1.2.1 分階段飼養
分階段飼養是提升采食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母豬分娩的第1d只供給維持需要,飼喂量較少,接下來的2~4d時間內逐漸增加母豬的飼喂量,使其達到最大采食量,然后讓母豬自由采食直到仔豬斷奶。采用這種方法,分娩一周后,母豬可以達到最大采食量,而且母豬越早達到最大采食量,斷奶后的發情期就會越早到來。
2.1.2.2 提高妊娠期和泌乳期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
經產母豬的采食量會高于初產母豬的采食量,而且會隨著產仔數的增加,也逐漸提升采食量。在母豬妊娠期飼喂高蛋白日糧,會對泌乳期的采食量產生有利的影響,會使泌乳期的采食量增加,同時在泌乳期也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這種作用就會越明顯。膘情差和膘情好的母豬都會因為蛋白質水平的提升而刺激食欲,增加采食量,尤其膘情差的母豬更明顯。
母豬在泌乳期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也會影響采食量,日糧中蛋白質水平越高,采食量就會越多,泌乳量越大,仔豬的斷奶窩重也越大,反之,采食量少就會使母豬失重,降低仔豬斷奶窩重。泌乳期的低蛋白日糧還會導致斷奶后發情間隔延長,配種率降低,因此,為了提升母豬的采食量,泌乳期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要高于15%,其中賴氨酸的水平要高于0.70%。
2.1.2.3 提升日糧中能量水平
在炎熱的夏季,氣溫較高,母豬的食欲就會降低,為了使母豬獲得足夠的能量,可以適當提高日糧中能量的含量,如可以用油脂來替代部分玉米,來增加日糧中的能量濃度,以使日糧中的能量能夠滿足母豬的營養需求。
2.1.2.4 其他措施
增加飼喂次數可以提高母豬的采食量,每天飼喂兩次的采食量要顯著高于每天飼喂一次的,飼喂次數越多,采食量會越大。分娩欄的安放位置也會影響采食量,活動空間大,飼槽的開口大,采食量就多;飼糧的形狀也會采食量產生影響,豬喜食顆粒料,比粉料的采食量大,但是顆粒料的加工成本要高;充足的飲水,保持分娩舍適宜的溫濕度,延長光照時間等都會增加母豬的采食量。
哺乳母豬主要通過從日糧中攝取營養物質以滿足泌乳的需求,但是有些情況下也會動用體內貯備的脂肪和肌肉,造成母豬失重,母豬失重的主要成分為脂肪和肌肉。母豬泌乳期失重的主要和采食量和飼料的營養水平有關。當母豬的采食量小,攝入的營養物質不能滿足泌乳的需要,就會動用體內貯備來維持泌乳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母豬就會失重。哺乳母豬失重就會使斷奶后的發情期延遲,降低母豬的配種率以及胚胎的存活率,使仔豬的出生率降低,尤其初產母豬更為明顯。根據研究表明,初產母豬在泌乳期失去7.5%的體重,就會使發情期延遲2~4.7d。但是初產失重對第二胎斷奶后的發情期影響不明顯,對第三胎以及以后的胎次也沒有影響。
哺乳期母豬失重還和攝入的蛋白和能量﹑母豬體組織的組成以及泌乳的代謝需求有關。如給膘情較肥的母豬飼喂高蛋白日糧(蛋白的含量為19%),母豬主要動用體脂來維持泌乳;相反,飼喂低蛋白日糧(蛋白的含量為7%),母豬會動用體脂肪和體蛋白。
根據哺乳期母豬失重的情況,要控制母豬失重,就要增加母豬的采食量,同時也要增加日糧中蛋白質﹑能量的水平,滿足母豬泌乳的需求。
母豬隨著泌乳階段的變化,乳汁中的營養成分也不同,母乳分娩的1~3d,初乳中的固形物含量高,特別是里面含有較高的乳清蛋白(尤其是免疫球蛋白),隨著泌乳期的延長,乳汁中乳清蛋白的含量迅速減少,從母豬開始分娩泌乳到斷奶,乳清蛋白的含量從91%降到58%,而在變化過程中,其他營養成分增加,如脂肪和乳糖的濃度在逐漸增加,乳脂從5.0%上升到7.1%,乳糖從3.1%上升到5.6%。乳清蛋白含量的迅速減少也說明了乳脂從初乳轉變為常乳。因此,在對母豬飼喂時,也要根據母乳的變化,調整日糧中的營養成分的含量。
提高母豬泌乳量,要給母豬飼喂營養豐富的全價飼料,飼料的種類要多,不要飼喂單一的飼料。可以適當給母豬飼喂少量的青綠飼料,來補充日糧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促進母豬泌乳;同時,妊娠期母豬不要飼喂過肥,尤其在母豬分娩前,不要飼喂過多的精料。母豬分娩后要逐漸增加采食量,并且隨著胎次的增加,飼喂量逐漸增多。日糧中營養成分的含量也要根據泌乳量適當進行調整,泌乳前期,日糧中蛋白質的質量要高,隨著泌乳量的增加,要逐漸增加日糧中能量的含量。還可以在日糧中添加益生素﹑酶制劑等,改善腸道菌群結構,提高母豬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不僅要給母豬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以滿足母豬對營養的需求量,還要改善管理措施,提高對母豬的護理,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將對養豬場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
豬舍要保持清潔衛生,干燥,通風換氣良好。哺乳母豬的最適宜的溫度為18℃~22℃,仔豬2周齡以內溫度要維持在32℃,因此分娩舍內要給仔豬建有取暖設施,可以在仔豬休息的地方安裝地暖或者安裝紅外線供熱燈等,這樣可以給仔豬提供熱量,又不影響母豬,還可以安裝專門的保溫箱給仔豬保溫。母豬分娩舍可以根據其空間的大小分割成幾個小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對溫度的調控,也容易進行清潔管理。每個小空間要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等母豬斷奶后,要徹底進行清洗﹑消毒,并空置一段時間才可以再使用。夏季還要做好降溫,要定期對通風換氣扇﹑滴水噴霧降溫設施等進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轉,夏季一般每4小時進行一次霧化噴霧,每次持續1~2min,以防止炎熱天氣母豬產生熱應激。
母豬在分娩以前,要做好產前準備。首先,產房要消毒,保溫設施要提前檢查,確保溫度適宜。要提前準備好接產用的器械﹑藥品等。第二,母豬產前2周要進行驅蟲,產前5d進入產房,讓母豬提前適應環境。母豬分娩前后的5d時間內飼料中要添加阿莫西林﹑土霉素等對母豬進行藥物保健。要仔細觀察母豬的生理狀態,確定母豬的分娩時間。母豬在分娩的當天要及時飼喂麩皮鹽水湯,以免母豬產后便秘。第三,母豬分娩后,身體比較虛弱,要加強護理工作,產房要保持安靜,讓母豬充分休息,盡早恢復體力。
初產母豬以及個別的經產母豬,性情比較急躁,沒有給仔豬哺乳的經驗,當仔豬拱乳﹑爭奪乳頭的情況下,往往比較恐慌,甚至拒絕給仔豬進行哺乳,這個時候要對母豬進行細心的調教,用手撫摸母豬,讓母豬順從地躺下,并蹲在母豬的旁邊,撫摸母豬的肚皮,用身體擋住母豬的眼睛,同時也阻止仔豬去母豬的頭部,并給仔豬固定乳頭。經過幾次的調教,母豬和仔豬都會形成習慣,母豬可以安靜地哺乳,仔豬也不再爭奪。此外,母豬在哺乳的過程中,不要對豬舍進行清洗打掃﹑消毒等,要保持安靜,促進哺乳正常進行。
仔豬的吸吮有利于乳腺的發育,因此,要讓仔豬充分吸吮所有的乳頭,使它們充分利用,均勻發展,有利于提升泌乳量。特別對于初產母豬,仔豬的吮吸更為重要,否則,就會影響乳頭的均勻發育,造成有的乳頭大,有的乳頭小,乳頭大的泌乳量大,乳頭小的泌乳量小,影響以后哺乳。因此,初產母豬第一次哺乳要充分利用所有的乳頭,如果產的仔豬數量少,可以進行并窩,沒有并窩條件的,可以訓練一頭仔豬多吸吮幾個乳頭,尤其是對于母豬后部的乳頭,不能空著,防止沒有被吸吮引起萎縮,影響下一胎哺乳[1]。母豬的乳房一定要保持干凈,每次母豬哺乳前,可以用毛巾進行擦洗。平時要細心觀察乳房,發現有咬傷﹑踏傷等情況,要及時進行治療。冬天,還要防止乳房凍傷。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仔細觀察母豬的膘情以及仔豬的生長發育狀況。仔豬生長迅速﹑被毛光亮,個體發育比較要均勻,母豬膘情合適,失重不是過多,說明飼養管理到位。如果母豬過肥或者過瘦,仔豬發育不均勻,生長不良,就表示飼養管理存在問題,要及時查找病因,消除誘發因素,調整管理措施。
3.6.1 母豬拒絕哺乳
有的母豬不讓仔豬吸乳,尤其初產母豬多發。初產母豬沒有哺乳經驗,對于仔豬的吮吸處于興奮或緊張的狀態,因此,會拒絕哺乳。對于這種情況,可以給哺乳仔豬用100~200g的白酒拌料,讓母豬采食后處于醉酒狀態,然后在讓仔豬去吮吸。也可以給母豬注射冬眠靈,讓母豬睡眠后再哺乳。經過幾次以后,母豬就會習慣,能夠順利哺乳了。個別經產母豬由于營養不良,過于瘦弱,泌乳量少,仔豬總是吃不飽導致其纏著母豬吮吸,這種情況下,母豬總是趴在地上,不讓仔豬吸乳,這種情況下,要給母豬加強營養,增加精料的飼喂量,泌乳量高了,就不會拒絕仔豬吸乳了[2]。
3.6.2 母豬無乳或者缺乳的處理措施
引起母豬無乳或者缺乳的主要原因為母豬過于瘦弱,營養不良,或者母豬的年齡較大,生理機能衰退;母豬膘情過肥,乳腺導管被脂肪堵塞,仔豬的吮吸刺激較弱;初產母豬配種過早,乳腺發育不全;母豬產后患有乳房炎等疾病都可以引起母豬無乳或者缺乳。此外,個別乳頭可能會出現乳塞,飼養員可以用手多擠壓幾次,把乳塞擠出就可以吸出乳汁。
遇到上面的情況,要根據具體的因素采取對應的措施。如母豬由于瘦弱﹑營養不良而缺乳,要給母豬增加營養,增加蛋白質飼料的飼喂量,促進母豬泌乳;對于患有乳房炎等疾病的母豬,可以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用40萬IU的青霉素進行局部注射,也可以用磺胺嘧啶鈉10mL肌肉注射,每天兩次,連用3d,可以有明顯的效果;對于無乳的母豬,可以先催乳,如用催產素20~30萬IU肌肉注射,用藥后再讓仔豬吮吸,一般經過2次用藥可以達到催乳的效果,也可以用中藥催乳,如用當歸35g,川芎20g,數滴24g,瞿麥35g,花粉35g,通草35g,穿山甲35g,王不留行35g,路路通35g,共研末,開水沖服,每天1劑,連用2d,就可以有明顯的效果了[3]。
3.6.3 乳頭咬傷的處理
仔豬在吮吸過程中有時會銜住乳頭,甚至有的仔豬的犬齒過長過尖,咬傷乳頭,刺激母豬,使母豬立刻站起來,甚至將仔豬咬傷。這種情況下,要對咬傷的乳頭涂擦消炎藥,并將仔豬的犬齒剪短。受傷后感染的,可以用抗生素肌肉注射。
哺乳母豬的飼養目的就是使母豬增加采食量,提升泌乳量,減少失重。規模化養豬場生長速度快,繁殖力過,母豬的營養應激更大,營養不足會影響繁殖性能,使無效生長期延長,因此,要科學飼喂,合理營養,充分發揮母豬的繁殖潛力,提高養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