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軍
(清豐縣農業農村局 457300)
與傳統的生豬養殖模式相比,生態豬養殖的成本要低于普通的養殖模式,還可以降低豬養殖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豬肉的品質,實現豬養殖過程中環境和經濟的和諧發展。但是,想要實現生態豬養殖的要求,就需要做好生豬養殖過程中的疾病預防和科學養殖。目前,我國部分養殖技術人員專業素養不高,不能嚴格的落實生態豬的養殖模式,對于生態豬的疾病預防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對生態豬健康養殖與疾病預防進行研究,以此提高生豬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在豬的品種選擇時要尤為注意,從而提高生態豬的養殖水平,增加企業或個人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國本地豬的種類上百種,還有十多種國外引進的品種,其中本土的豬具有較強的耐寒耐病能力,肉質也較好,但缺點是這種品種的豬生長較慢。而國外引進的品種具有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的優點,其豬肉的品質也較好。因此,在生態豬養殖過程中,可以采用引進品種與本地品種雜交方式,找出適應能力更強,抗病水平更高的品種,提高豬的繁殖能力,提高生態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生態豬養殖對環境有較高的要求,良好的飼養環境可以提高豬的健康水平,實現豬快速生長,而反之則會降低豬的生長速度,導致豬容易出現疾病,使豬肉的品質降低。因此,想要做好生態豬的養殖,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做好豬場的環境保護和防疫工作,養殖場要離交通干道﹑居民集中區及工業區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各類污染影響豬的生長和健康。二是養殖區域附近需要有較大的林地或牧場等配套,以便于豬養殖的畜禽糞便可以妥善地處理,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避免對環境產生污染。三是養殖場需要建立在水位較低﹑采光較好﹑地勢平坦和交通便利的地區,從而方便豬養殖過程中的運輸。
1.3.1 飲用水的管理
在生態豬養殖中飲用水的質量也十分重要,良好的水資源可以提高飼料的轉化能力,提高豬肉的生長質量,因此,養殖戶需要重視飲用水管理。在生態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保證對水源進行過濾,將病原體﹑寄生蟲等有害物質去除,保證水源的安全性,酸堿度要適中,并偏弱堿性,部分大型的養殖企業可以建立水質監測體系,保證飼養用水的安全性。
1.3.2 日糧的管理
生態豬養殖過程中,飼料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生態豬飼養過程中,要保證飼料的科學性,避免由于飼料問題影響豬的生長,提高生態豬的抗病能力。首先,生態豬養殖要盡可能采用綠色和安全的飼料,要杜絕使用化學添加劑的飼料,提高飼料的安全性,保障豬肉具有較高的品質。其次,在飼料配比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礦物質和益生菌等,提高豬的生長速度。最后,還需要對飼料成分進行定期檢測,查看飼料中是否含有農藥或重金屬等污染物,保證飼料運輸和飼養是科學合理的,提高生態豬肉的品質。
生態豬養殖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糞污,其中會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物質,可能引發豬的疾病。因此,需要對豬場所產生的廢棄物及時地收集和處置,保證豬不受到污染的影響生病,做好豬養殖環境的保護工作。目前,對于豬場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置,主要的方式有沼氣發酵法,其產生的沼氣可以回收利用,用于農村的家用燃氣,或者將沼氣肥料用于土地種植。或者利用自然堆肥的方式將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用于有機蔬菜的種植,然后再用蔬菜喂豬,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體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這就是生態豬健康養殖的重要思路。
生態豬養殖時,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引導養殖戶更加掌握疫病的原因和特點,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一是要對發病的原因進行掌握,不同疫病發病原因存在差異,要保持良好的治療。二是提高飼養管理的質量,完善飼料管理體系建設,利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和飼養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管理,降低疫病的發生概率,提高生態豬的健康。三是要做好養殖管理,制定科學的消毒程度,定期對養殖區進行消毒。四是要科學地計劃疫病疫苗接種。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接種計劃,降低疫病的發生幾率。五是開展隔離措施,在出現疫病后需要將病豬隔離,并且對環境進行消毒和清掃,對于健康的豬要提高疫苗接種類,避免疫情的擴大。六是抗生素的用量較大,一旦發現并不符合生產要求,要及時地改正,減低豬養殖的副作用。七是做好健康保健,對飲用水或其他物質,要提高抵抗問題,降低疫病的影響。
隨著生豬養殖業的不斷發展,規模化和集約化是必然趨勢,但也造成了生豬疫病發生概率提高,出現很多疾病,需要對生態豬患病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通過研究發現,造成豬發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一是豬的抵抗力較低,在同樣條件下,與抵抗力高的豬相比,抵抗力低會造成其發病率提高。二是養殖場環境不好,養殖人員不重視環境的衛生,導致環境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導致豬生病的概率提高。三是監督管理不到位,養殖人員沒有做好飼料管理工作,導致飼料發霉,降低豬的抵抗力。四是管理人員飼養理念落后,仍采用傳統的養殖模式,對于疾病的預防不到位,在發病后才進行處理,提高了生態豬疾病發生率。
豬養殖場如果發生疫病就會嚴重影響豬的健康和生長,造成養殖戶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做好豬場的防疫工作,避免出現疫病。目前,畜禽養殖中最為有效的防疫手段就是接種疫苗。不同地區應結合本地的流行畜禽病情況,考慮季節等因素,制定科學的疫苗接種方案,提高豬的免疫能力,但要控制好疫苗的安全性,避免接種不合格的疫苗。同時,要做好小豬的保育工作,要按照說明進行疫苗接種,保證豬的健康生長。此外,還需要按照規范做到一個針對一只豬,要在注射前做好消毒工作,并記錄注射時間,注射后要觀察豬的健康情況,避免出現其他副作用。
生態豬健康養殖過程中,需要做好衛生消毒和管理工作,減少豬發生疾病的概率。首先,對豬舍內部要定期地清理,尤其是糞便﹑污水和飼料等要每日清理,并對廢棄物進行集中堆放,要與豬舍保持合理的距離,保持豬舍的空氣流通和干燥,保證豬可以有足夠的陽光,將豬舍中的病菌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其次,要對豬舍及養殖場整體區域都全面的消毒,要以生態豬綠色養殖為原則,避免使用有害的消毒劑,要選擇健康的消毒產品,如:乙酸﹑石灰水和酒精等,在開展全面消毒前要把豬移動到其他區域,對生豬養殖的區域進行整體消毒。最后,要對養殖場內的蚊蟲進行定期消殺,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殺蟲劑,保證豬的健康不受到影響。
疫病的豬具有較強的傳染力,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會威脅整個養殖場內的豬,所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進行防控:一是對于可疑的病豬,要進行隔離,避免出現傳染病。二是中醫治療的方式處理輕癥的病豬,在治療后如果繼續留著生態豬養殖系統中,則需要到相關機構進行認證,否則不能被界定為生態豬。三是病死豬要進行焚燒處理,要避免病豬不合理處置使疫病發生擴散。
豬的養殖中藥物可以提高豬的疾病預防能力,在養殖中要盡可能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否則飼養的豬就不屬于有機或生態豬。但如果應用中草藥提高豬的免疫力,則突出了生態豬的特點,促進豬的健康生長,避免了豬體內殘留有害物質,影響豬肉的品質,是生態豬養殖中采取的重要措施,有效地防治豬的疾病發生。常用的中藥包括:當歸和穿心蓮等,可以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采用黃芩和柴胡等,可以提高豬抗應激反應。車前子等能治療豬 腹瀉,保證豬的健康養殖。
隨著生態豬養殖技術日趨成熟,可以采用自然放養的方式,提高豬的活動量,增強其免疫力,同時可以提高豬肉的品質。在放養過程中,豬的糞便還可以用作農田肥料,降低生態豬養殖對周邊環境的破壞,提高豬肉的安全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技術應用更加廣泛,是我國豬養殖的發展趨勢。在生態豬養殖中,在豬舍內外都安裝電子監控系統,可以監控養殖場內的濕度和溫度,監控豬的活動,及時調整環境參數,促進豬的健康生長,降低疫病的發生率。
建立立體的生態豬養殖模式,采用雞—豬—沼氣立體養殖,可以促進豬舍的沖洗,提高養殖的效率,降低水資源的浪費。在豬舍內排糞系統中計入一定量的清水,利用水泡糞技術,可以提高糞便的利用率。
總之,需要進一步加強生態豬健康養殖及疾病預防技術的研究,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促進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要選擇科學的飼養環境,從豬的選種到飼養環節,都需要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控制,大力推廣生態豬養殖技術,做好養殖場內的消毒工作,科學進行疫苗注射,合理采用中藥提高豬的疾病預防水平,為生態豬的養殖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