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那 羅詩琦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陜西西安 710049)
為深入貫徹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進一步推進實施《科技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22年技術經理人作為新職業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第二類“專業技術人員”。
職業技術經理人被賦予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過程中,承擔從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評價、推廣、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相關服務的職責,是我國技術市場人才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目前,在我國實施科技強國戰略,推進和加快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過程中,法律知識作為職業技術經理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法寶,是優化人才供給結構,挖掘和培育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頂梁柱”,是職業技術經理人提供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的重要基礎和必備要素。
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高度重視,將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國家戰略層面予以審視。人才是發展科技事業的第一資源,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2021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建設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隊伍等內容正式納入“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2021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和完善符合新時代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需要的人才體系,為2025年完成《“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供人才支持,為2035年完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打下人才基礎。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要求高層次人才集中的省市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知識產權人才的平臺,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2023年3月1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制訂出臺了《高質量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要優化人才供給結構,培養一批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計劃到2025年,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超過10萬人;在各類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相關機構內從業的職業技術經理人不少于1萬人。
作為繼科技研發后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手段,職業技術經理人正是這一關鍵環節的橋梁與樞紐。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圍繞“加強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2],提高技術轉移專業服務能力的具體要求。職業技術經理人深入學習法律知識,多方位參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時代德法兼修、高素質法治人才的培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迫切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使命使然。另一方面,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作為職業技術經理人不僅要聚焦科技發展前沿,而且要不斷加強科學技術相關法律制度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高水平科技發展,提升國家安全現代化的關鍵核心,是維護國家科技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
良好的法律素養是中國社會走向法治強國的希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需要,是規范技術市場交易行為和促進技術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化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深入,技術市場對復合型、科技型、專業型服務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職業化技術經理人不斷涌現。
一方面,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需要職業技術經理人深入學習法律知識以自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職業技術經理人作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的探路人,在我國技術要素市場配置及經濟體系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動力十足,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對技術需求旺盛,更需職業技術經理人在技術交易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引導創新型企業運用合法競爭手段參與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有效運轉。
另一方面,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需要職業技術經理人深入學習法律知識以自覺遵守行業管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流程長、環節多,職業技術經理人法律、技術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乎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效。目前國內技術市場發展態勢雖然良好,但仍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和不規范、不誠信等諸多問題。
職業技術經理人培訓及相關機構需要從維護國家利益和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法律知識以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的法學素養,最大程度地為科技成果轉化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和引領的新科技發展的前沿,大批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人才需求規模持續擴大,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職業的根本出發,職業技術經理人深入學習法律知識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的必備課程。
首先,職業技術經理人工作所涉內容多樣且富有專業性,法律運用貫穿始終。職業技術經理人需要承擔包括提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規審查、風險預判、爭端解決等法律咨詢服務、提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知識產權導航、布局、保護和運營等服務在內的相關工作,還需要處理供需雙方包括專利、著作權、商業秘密、商標等知識產權在內的法律問題,唯有職業技術經理人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養,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助力企業長遠發展。
其次,職業技術經理人有效的法律服務勢必能夠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實現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撐。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核心[3],對技術轉移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和解決需要以深厚的法律知識學習為積淀。富有高價值的技術成果往往是具有專有性的知識產權。正因知識產權所富有的專有性,才決定了權利人享有的對該技術成果在市場內的壟斷地位和獨占權利。其可通過對外許可、轉讓該項技術成果或者通過質押融資等方式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助力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動力。
技術轉移已經職業化的今天,作為第三方機構從業人員,職業技術經理人需要掌握基本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體系,從《憲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合同法》《物權法》到專業性《科技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無不建立并具備基本法律素養框架,才能承擔當今技術轉讓轉移復雜化工作。
《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根本法權威,是依據憲法相對于一般法律形式和部門法所具有的最高性和根本性決定的。作為職業技術經理人就必須熟悉《憲法》條款,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認知高校、研究所、企業進行技術轉讓遵從的基本法律法規框架[4],同時不違背國際慣例,遵守技術專利轉移商業化規則,作為服務輸出第三方,為雙方技術轉移轉化保駕護航,以自己專業化水平服務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服務與技術轉讓合同。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法規則是憲法原則和憲法規定的具體化,由此產生民法商法、經濟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部門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職業技術經理人必須掌握基本法律知識框架,建立自己職業化知識積累,擴大基本法律視野,汲取國內國際技術轉移的經驗教訓,為國際大客戶、國內中小企業提供一流法律服務,為國家技術轉讓輸出與技術孵化,變為生產力與經濟效益落地,為中華民族復興與科技強國戰略貢獻職業技術經理人的一份力量。
現代技術轉移轉讓日趨頻繁,專業化職業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技術轉移經理人越來越不符合行業規范需求,對技術經理人必須提升行業法律法知識體系,加強專業技能,才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為國家戰略與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由此,職業技術經理人熟悉《科技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行業法律法規,了解科研機構、高校、企業進行技術轉移轉讓步驟流程,懂得技術轉移、孵化現實生產力、達到經濟效益的目標要求。有關行業法律指出,科技成果完成單位與其他合作單位,各合作方應當就保守技術秘密達成協議,當事人不得違反協議或者違反有關保守技術秘密的要求,披露、允許他人使用技術。這些專業法律要求,已不是一般技術服務人員所能提供的服務,需要具備行業法律法規知識體系,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為技術轉移轉讓工作保駕護航。由此,職業技術經理人建堅實行業法律法規知識體系,為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技術轉移孵化提供服務。
理論來源實踐,任何理論都是空穴來,實踐產真知。作為職業技術經理人,必須親臨技術轉移轉讓交易市場,了解交易規則流程,服務中小企業實際需求,為技術轉移轉讓雙方提供一流咨詢與答疑解惑,為技術轉化生產力提供優質服務。這些現實要求與法律服務,不斷提高職業技術經理人總結經驗,積累技術轉移轉讓合同有關經驗,扎實增長技術轉移法律知識,為職業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堅實的市場經驗,是理論的基石。職業技術經理人,不斷從現實技術交易中獲取法律經驗,了如指掌,駕輕就熟,熟悉技術交易市場情況,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為技術轉移雙方提供有利經驗支撐。
經濟技術全球化必可逆轉,給世界貿易經濟帶來深刻影響,作為職業技術經理人不僅僅服務國內技術轉移轉讓,而且服務于跨國技術轉讓,中國高鐵技術的引入、技術創新與國際輸出,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職業技術經紀人掌握國際通用基本法,熟悉各國法律法規,懂得跨國技術實踐案例的經驗,服務于國內國際客戶需求。
面對業務需求,不僅僅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并且隨著全球化進程,跨國技術轉移轉讓活動日趨頻繁[5],作為職業技術經理人必須懂得國際技術交易業務,懂得國際基本法,建立國際通用基本法知識框架,應對國際業務,中國高鐵技術一帶一路沿線輸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在中國高鐵技術輸出的過程中,了解沿線國家的法律法規,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與現實情況,掌握沿線各國法律實踐,有的放矢,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法律異同,有效落實技術輸出有關步驟措施,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由此,職業技術人必須扎牢國際通用基本法知識框架,為技術引入、創新、輸出業務范疇擴大深入奠定基礎,為國家高科技輸出創造有利條件。
職業技術經理人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從國際技術交易成功案例中積累經驗,不斷應對跨國技術轉移轉讓業務,為高科技輸入輸出服務,美國芯片出就是典型案例,其中教訓值得汲取總結。
美國芯片,要了中國的市場,設置技術陷阱,還聯合歐洲國家圍追堵截,進行關鍵技術封鎖,卡中國脖子,制造長期中美貿易摩擦,提高進口中國商品關稅,給中國企業出業務造成嚴重傷害,以華為為龍頭的民族企業投入巨資搞研發,突破技術陷阱,為國際技術出口歐洲與東南亞創造千億外匯,逐漸解圍技術封鎖與貿易壁壘。由此看出,職業技術經理人應該熟悉國際業務,為跨國技術轉移轉讓提供國際法律服務,擴大國際視野,為國家戰略與高科技輸出提供堅實支撐。
職業技術經理人,要深入技術轉移轉讓國際市場[6],明白各國技術交易現實,理解各國法律實踐,尤其成功技術轉移案例,抓住技術交易主動權,以豐富生動的法律服務經驗,開創國際技術交易市場新局面。
職業技術經理人深入學習法律知識是響應時代號召的責任擔當,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是行業規范的需要,亦是技術經理人職業發展的需要。站在科技革命的風口浪尖,持續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量質提升,激活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一池春水”,必將推動中國經濟奮楫揚帆,在向上、向好、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乘風破浪、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