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由上海交通大學船建學院水下工程研究所葛彤教授主持研制的“海龍V-曼塔號”浮游式深海多金屬結核原位集礦技術驗證平臺,在由莊廣膠領隊、5 位教師組成的海試團隊的指揮下,在西太平洋先驅多金屬結核礦區圓滿完成了海試任務,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浮游行進方式的多金屬結核采集,體現了優秀的采集性能和海底沉積物擾動性能。
2022年12月15日,Brain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多能干細胞來源的紋狀體神經前體細胞功能性修復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動物模型基底神經節環路》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躍軍研究組與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熊曼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教授團隊合作完成。該論文發現移植的神經細胞可以在結構和功能上準確修復腦內受損的基底神經節環路,并可以長期改善缺氧缺血性腦病(HIE)小鼠模型的運動功能障礙。
2022年,福建省(不含廈門,下同)在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系統新增注冊3510 家,總注冊數13185 家,參評企業6763 家,入庫企業6263 家,在入庫條件趨嚴和疫情疊加影響下,入庫企業數量逆勢上揚,2022年較上年增加了1053 家,增長率達20.2%。
入庫企業中共有3526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2021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加計扣除額合計62.76 億元。共有233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前享受2022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加計扣除額合計38.1 億元。
入庫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達143.89 億元,124 家企業建立了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98 家企業主導制定了標準,共擁有Ⅰ類知識產權5199 件、Ⅱ類知識產權96322 件。
日前,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發《省級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備案登記和收入報告工作規程》,進一步完善鞏固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全省范圍內正式啟動實施科特派利益共同體備案登記和收入報告制度。據悉,這項制度在全國屬于首創。
此次下發《省級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備案登記和收入報告工作規程》,進一步明確規定了省級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備案登記的對象、范圍、條件和要求,如,省級科技特派員以各種形式與服務對象合作結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經濟實體,并從經濟實體中獲得合法合規的股權、收益、分紅、報酬等,要進行備案登記。所建的利益共同體被納入備案登記的省級科技特派員,須于每年年初向人事關系所在單位書面報備上一年度從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中所獲得的股權、收益、分紅、報酬等收入,按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國內首個專用于量子芯片生產的MLLAS—100 激光退火儀已研制成功,可解決量子芯片位數增加時的工藝不穩定因素,像“手術刀”一樣精準剔除量子芯片中的“瑕疵”,增強量子芯片在向多比特擴展時的性能,從而進一步提升量子芯片的良品率。
2022年12月,由科技部指導、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編寫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安徽區域創新能力躍升至全國第7 位、較上年提升1 位,連續11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作為全球合作伙伴之一,江蘇省科技廳受邀組織江蘇科創企業參加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創業快線”國際科技創業大賽,并且有8 家參賽科創企業入圍大賽全球30 強。其中,應世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3 家科創企業入圍首屆“創業快線”國際科創大賽十強,榮膺十大環球初創企業。
據悉,本次活動選出的十大環球初創企業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日本、韓國、新加坡等8 個國家,其中代表中國的3 家均來自江蘇,充分展現了江蘇科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近日,由江蘇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馬庫 ·庫馬拉(Markku Kulmala)教授推動建設的“南京大學南京赫爾辛基大氣與地球系統科學學院”(簡稱“南赫學院”)獲得教育部的批準并正式開始招生。
2020年以來,在庫馬拉教授積極推動下,南京大學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在十余年高水平合作的基礎上聯合建設“南赫學院”。依托于南京大學和赫爾辛基大學相關學科的雄厚實力和長期積淀,“南赫學院”將持續促進兩校在大氣科學學科及其他自然科學學科開展長期穩定的國際科研合作,培養更多的跨學科、多學科專業人才。
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和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姜濱,授予科學技術青年獎10 人,自然科學獎36 項,技術發明獎19 項,科技進步獎142 項,國際科技合作獎4 人。
為加強科技創新政策精準解讀和宣傳,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系列政策進園區、進孵化器、進企業等惠企服務活動,力求政策宣傳解讀“全覆蓋”,確保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威海市科技局開展走訪座談100 多次,為300 多家骨干企業提供技術對接、咨詢、論證等政策服務400 多次,舉辦政策專題培訓12 場,培訓1000 多人次。
江西省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完成設立、景德鎮國控母基金引入總投資45 億元的江蘇芯聲微項目、嘉元科技募集16 億元投資贛州年產2 萬噸電解銅箔項目……自2022年2月《江西省產業投資大平臺實施方案和現代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實施方案》印發以來,江西省全力構建萬億元級產業投資大平臺,組建千億元級產業投資基金群,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共同參與的產業投資新格局。
截至2022年12月15日,江西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完成設立的區域母基金總規模750 億元,江西國控預計出資230 億元;設立紓困基金、文投基金等專項基金總規模約40億元,江西國控實繳出資21.47 億元;已完成決策的市場型基金總規模約200 億元,江西國控擬出資24.5 億元。
據南昌海關統計,2022年前11 個月,江西外貿進出口總值6100.9 億元,首次突破6000 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6%;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持續位居中部地區第一。
從經營主體看,前11 個月,江西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6798家,同比增加14%。其中,民營企業主導進出口且增速最快,進出口4612.7 億元,同比增長40.1%,占同期江西全省外貿總值的75.6%。
從市場結構看,前11 個月,江西對東盟、美國、歐盟前三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68.8%、11.9%和23.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038.8 億元,同比增長61.2%;與RCEP 貿易伙伴進出口2154.8 億元,同比增長60.6%。
從貿易結構看,跨境電商帶動作用顯著。前11 個月,江西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綜合管理平臺進出口規模穩居全國第四位,拉動同期全省外貿增長15.5 個百分點。從產品結構看,太陽能電池、鋰電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太陽能電池出口規模居全國第四位,同比增長95.7%;鋰電池出口規模同比增長71.6%。
2022年11月26日,在2022 杭州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上,杭州市科創綜合服務平臺“天堂e 創”正式上線。創業者可在https://sti.kj.hangzhou.gov.cn:9443/進行登錄。
作為一個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全過程、陪伴式”的綜合集成服務系統,“天堂e 創”是“大腦+應用”數字化改革體系的門戶,主要功能包括一屏呈現、一站智享、一鍵匹配。據杭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堂e 創”旨在解決信息不對稱、科創資源碎片化、科技服務不精準等問題,進而實現“點燃創新創業新引擎,構建全域孵化新生態,打造天堂全球孵化器,建設數字孿生活力之城”的遠景目標。
近日,浙江省綠色認證集成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湖州市南潯區召開。會議表示,浙江將在實施國家統一綠色產品認證制度的基礎上,全面啟動綠色認證集成改革工作。
近年來,浙江充分發揮質量認證在助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上的引領性作用,全面啟動綠色認證集成改革和“雙碳”認證試點工作。截至目前,浙江省綠色產品獲證企業達到500家,認證證書1362 張,位居全國前列。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將積極探索將綠色認證從制造業向農業、服務業及社會治理等領域延伸,試點開展“雙碳”、美麗鄉村、鄉村民宿等認證,同時深化推進“涉綠”認證評價制度融合,建立系統科學、集成創新、開放合作、數字賦能的綠色低碳認證體系,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和省域現代化先行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