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姝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5)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健康鹽城建設,在健康老齡化規劃的背景下,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服務的一大挑戰。當今社會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一般的養老服務已經無法滿足普通家庭的需求,養老服務急需改革。因此,該文探究了在“互聯網+”和健康老齡化的背景下,大數據驅動下,構建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從而保障高質量養老服務,最終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日益增加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各地催生出各種養老服務模式,目前,我國城市主要存在“家庭養老”、養老院等“社會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這3種養老模式。其中家庭養老和社會機構養老屬于傳統的養老模式,而社區居家養老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新興的社會化養老模式。現將3種模式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具體見表1。

表1 現有養老模式對比
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養兒防老”“四世同堂”等傳統觀念影響著很多家庭,因此以“家庭養老”為代表的居家型養老方式,還是現如今絕大多數家庭的首要選擇,主要是由兒女養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這種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兒女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照顧家中的老人,老人得不到專業的護理保健和精神文化教育等服務,甚至生病住院時,兒女在繁忙的工作節奏中也無暇照護。空巢老人無人照看、獨生子女養老負擔重等現狀使“家庭養老難”這一問題日益凸顯。因此,這種單一、孤立的養老模式無法有效改善現有的養老現狀[1]。
與傳統的家庭養老相比,養老院、老年公寓等社會機構養老模式具有專業的生活服務和集中的娛樂活動等,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子女照料的負擔,排解了老年人的孤獨心態。但是修建養老院等機構需要巨大的社會成本,專業化要求高,加大了社會資源負擔。同時,老人原有的完善的生活設施將閑置,造成老年人現有資源的浪費,也淡漠了子女和老人之間的親情感,容易造成老人心理的落差。此外,社會機構養老的收費相對比較高,大多數的家庭承受壓力大,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使社會機構也難得容納老年人口的規模。因此,這種社會化的機構養老模式無法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現狀。
社區居家養老是近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興起來的一種新型靈活的養老服務模式。它一般是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以專業醫療服務團隊為保障,在各社區建立養老服務中心,由專業的養護人員為社區的居家老人提供長期或短期的家政、醫護服務等。與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社會機構養老相比,社區居家養老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揚長避短,利用了現有的資源,降低了社會成本,提高了服務的專業水平,降低了養老費用,服務方式相對靈活,同時還增強了老人和子女的情感,適合大多數的老人。但是,該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還是剛剛起步階段,各項服務的職能分工、服務等還不完善,內容相對簡單,服務模式和流程不夠專業,硬件和軟件設施也不能滿足當代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老年人的接受度比較低,并容易發展成傳統的家庭養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資金的能動性,進一步加快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鏈,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滿意度[2]。
在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和“互聯網+”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模式逐漸改變,對教育、營養、衛生等認知水平和需求逐漸提高,雖然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但是人們衰老的“進程”變慢,老年人的心態趨于年輕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因此,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在大數據驅動下,需要創新社區養老模式,革新社區養老服務意識,構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保障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互聯網+”時代促進了智慧城市的發展,在大數據的驅動下,智慧鹽城的建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因此,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智慧社區建設應運而生。這不僅打開老年生活的新局面,也使他們的養老概念產生巨大的改變,很多學者提出了基于互聯網下的養老服務體系和產品。黃昕認為,在設計“人工智能+養老”總體框架的基礎上,應從生活照料、醫療護務、精神安慰、緊急求助等幾個方面構建“人工智能+養老”服務模式,從而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監管效率、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和豐富養老服務內涵[3]。崔開昌等學者提出智能養老服務具有即時性、交互性、便利性、智能性和全時段的技術優勢,在我國,尤其是發達地區的信息技術和智能設施相對完善,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從而為發展智能養老服務提供了可能性[4]。趙奕均等學者提出通過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及智能設備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深度融合,能實現機構、社區、家庭、個人與養老資源的無縫對接和優化配給,全方位對老年人提供精準化服務,迎合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5]。因而我們可以基于智慧社區的建設,構建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應用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具體如圖1所示,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豐富服務內容,使得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更加科學合理,滿足多樣化需求。

圖1 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涉及老年人多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以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為代表的大數據技術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了技術手段和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響,通過互聯網可實現多方信息實時共享,快速反應,協同救治[6]。可依托智慧鹽城的建設,搭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借助大數據,通過終端傳感設備對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指標、既往病史等實時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數字化健康檔案,尤其是老年人常見慢性病和重大疾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痛風等的個性化電子檔案,篩選高危人群,進行智能預警、干預,為降低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供指導服務,同時老年人還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日常需求等更新到平臺,逐步形成覆蓋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數字化社區養老大數據信息庫具體如圖2 所示,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提供精準指導。

圖2 數字化社區養老信息庫
“智能化”養老模式是整個智慧社區居家養老平臺的核心,其依托數字化的社區養老信息庫,以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為載體,共享社會的服務資源,以滿足老年人“看、養、護、醫”的各類需求為導向,為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全方位的服務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智能化社區養老服務
平臺的開發需分別設計平臺服務端、家屬服務端和老人服務端,共享信息,社區可依靠大數據,通過智慧平臺開展遠程健康監測服務,全方位監測老人在健康、生活、安全、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從而及時地將需求和服務進行有效對接。
(1)健康方面。線下老人在家中可通過穿戴方便的智能化監護設備監測老人的心率、睡眠等基本信息,通過平臺中的線上可視化移動終端,檢測老年人的血糖、血壓水平等,并將數據及時上傳到平臺,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并對異常情況及時預警,第一時間通知家人、老人和平臺服務端,老人在家即可享受緊急救護。此外,老人或家人也可根據需求,通過對平臺發號指令享受有償的線下進社區或上門療養、醫護等服務。而線下的這些服務主要由統籌的專業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盈利性的專業組織、醫院等提供。
(2)生活方面。線上老人或者家人通過平臺可以預約家政服務、維修服務等生活方面的需求服務,從而解決老人線下的購物、飲食和家務等日常起居問題,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貼心服務,從而讓老人生活無憂,增強幸福感。
(3)安全方面。通過平臺線上可視化移動終端可全方位地監控家的來訪人員,廚房、客廳等各場所的燃氣、煙霧等安全問題,保證老人的居家安全。
(4)娛樂方面。娛樂活動是老人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以往居家老人的娛樂生活非常單調,比如:在家看看電視、聽聽廣播,而城市老人鄰里間也很少互動。隨著互聯網生活的快速發展,老年人心態趨于年輕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老人除了可以從各手機App獲得新聞、影視等廣泛娛樂資源外,還可以通過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獲得相應的養生保健知識。社區通過平臺發布各種免費的社區活動和付費的生態康養活動等,老人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地報名參加,增加了鄰里互動,豐富了社區老人年的文化生活。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而老年人最關注的是健康和養生問題。該市現有的老年健康教育主要是老年大學,涉及的老年群體小,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大多數居家老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針對社區不同的老年群體,開展個性化、智慧化的健康教育活動。
依托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邀請專業的醫護人員、高校老師、養生專家等拍攝視頻、整理文本資料等上傳平臺,從而建設涉及各方面的全市共享的老年健康教育學習資源庫,促進養教結合,具體如圖4 所示。老年大學等機構的老師和專家也可以依托資源庫,搭建網絡課程,老人居家利用平臺完成在線選課、學習和互動等活動。此外,適時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各專題的“互聯網+老年健康教育”直播講座,推進網絡培訓和遠程健康教育。線下通過社區宣講的模式進行健康宣傳,制成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分發到每位老人手中,手冊中掃描二維碼也可以隨時學習平臺中的教育資源,讓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健康養老。

圖4 智能化老年健康教育模式
上述的基于智慧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的搭建和運行是一項創新性的改革,需要克服資源整合、完善機制等很多困難,必須采取強大的保障機制才能穩健開展,保障的核心在于以下幾點。
必須建立規范的政府制度,引導多方主體共建服務平臺。依托政府主導,市場和家庭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統籌社會各項資源共同合作,從而在社區范圍內形成一條圍繞家政、娛樂、教育及醫療保健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產業鏈。
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的構建與運行離不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其起著核心作用。因此還需要通過互聯網技術實時更新和維護各類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保證智慧社區居家養老行業的長遠、可持續、健康、規范地發展。
上述統籌社會資源,維護信息服務平臺,保障智慧養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支持養老服務改革創新的經費保障。在政府相關政策文件的支持下,各級機構需將養老服務改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中,同時鼓勵各私有企業參與到改革中,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的資金籌措格局。
“互聯網+”時代不僅打開老年人生活的新局面,人們的養老觀念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打造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模式,開展信息化的健康教育服務,可以促進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使得絕大多數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得到滿足,做到精準化養老,減輕子女的養老負擔,增加家庭的幸福感,從而促進健康城市、健康老齡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