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曦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發展鄉村旅游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在富民強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藝術介入鄉村的建設形式給鄉村旅游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促進了鄉村旅游業轉型升級,一批批生動有趣、富有濃郁鄉村氣息的“鄉村網紅打卡地”和“網紅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游玩體驗。藝術與鄉村旅游的結合是著眼鄉村發展困境,借助多樣化的藝術元素和手法對鄉村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實踐活動,是鄉村旅游轉型發展的必然產物。其不僅提高了鄉村居民的生活品質,帶動了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且推動了鄉村文化振興。
2018 年,河南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要求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并的思路,分類推進鄉村振興,不搞一刀切。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以農為本、多元發展,豐富內涵、品質發展,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的原則,從市場需求出發,強化規劃引領,豐富產品供給,完善基礎設施,優化鄉村旅游環境,打造以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生態旅游示范鄉(鎮)、鄉村旅游特色村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發展體系。通過梳理近年來河南省相關指導政策可以看出,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呈現出明確的層次性與聯合性特征,河南省將鄉村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
河南省鄉村旅游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較早的洛陽市欒川縣重渡溝、新鄉市輝縣郭亮村先后發展鄉村旅游,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之后10 年,河南省各地市逐漸開始重視發展鄉村旅游,建設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村。但隨著鄉村旅游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鄉村旅游的要求日益提高,其發展水平已不能滿足人們需求的矛盾日益凸顯,河南省迫切需要加強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升級。近10 年來,藝術介入鄉村旅游已成為助力河南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主流趨勢。通過將藝術融入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的“藝術范”越來越濃厚,人們在旅游過程中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美與詩意。目前,河南省鄉村旅游已超越傳統的“農家樂”“采摘游”等傳統觀光性質的游覽形式,在藝術介入的推動下向休閑、娛樂、購物、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游覽形式轉變,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河南省在鄉村旅游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理論研究不夠豐碩,鄉村環境遭到破壞,鄉村建設作品忽視河南本土特有的文化環境,大量外來藝術文化的介入使鄉村失去原本的韻味,傳統的手工產品被工業化產品替代,傳統的鄉村旅游模式不能滿足現代游客的需要,旅游產業鏈尚未健全等。對此,如何利用藝術設計手段將藝術創意與鄉村文化進行適當的融合并不斷創新,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是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藝術介入鄉村是實現鄉村旅游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河南省鄉村旅游的發起方式以自發和誘發兩種模式為主。其中,自發模式是指村民自發或外來人自發進行的鄉村旅游規劃,誘發模式是政府或第三方邀請相關藝術工作者參與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本村人的自發建設,是村民根據個人意愿自發組織的各項鄉村旅游項目,容易得到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但由于村民的審美能力有限,藝術介入意識不強,旅游項目形式較為單一。藝術工作者參與的誘發式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更為系統、科學,藝術介入模式也較多樣化,可以是藝術家詢問當地村民意見進行對話式的旅游項目規劃,也可以是藝術家結合學院派力量將鄉村打造為藝術創作的實踐基地,還可以是藝術家結合藝術創作理念對廢舊的鄉村空間進行整修和改造等。這些藝術介入的鄉村旅游項目絕大多數能體現出濃郁的鄉村情懷[1]。藝術介入鄉村旅游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不僅增加了河南鄉村的魅力和特色,而且為河南省鄉村旅游業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鄉村旅游提供的休閑娛樂活動已不能滿足城市人群的鄉村體驗需求。結合現代藝術手段整合鄉村現有資源,可以使鄉村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提高城市游客的體驗質量。首先,可以提升鄉村的藝術文化風貌。由藝術工作者參與的鄉村建設項目,在鄉村建筑、室內空間、景觀環境、手工藝品、節慶活動等建設領域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創意和藝術特色,解決了農村建設同質化問題,有利于營造出濃厚且溫馨的鄉村文化藝術氛圍。其次,可以形成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藝術場所的建立或藝術活動的舉辦可培養村民的審美情趣,吸引更多村民主動加入藝術介入鄉村旅游建設。村民和藝術工作者共同參與的藝術實踐為鄉村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激活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可推動河南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鄉村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是支撐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基礎,鄉村文化的獨特價值將會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近年來,河南省將對鄉村自然景觀的利用、傳統節日活動的舉辦、建筑空間環境的改造、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藝術作品的展覽等實踐活動作為傳承和弘揚鄉村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藝術介入鄉村建設項目時,實踐者要遵循鄉村內生基礎,以復興當地傳統文化為重要突破口,盡可能保護村落的原本形態,在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的同時,探索出一條新的文化再生機制。部分鄉村也傾向于打造具備鄉村特色的旅游景區,強調將地域文化與現代景觀相結合,運用感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原生態的自然景觀、樸素的農耕文明、古老的建筑藝術等特色鄉村景觀融入旅游景區,構建藝術體驗與鄉村文化相結合的旅游綜合體,滿足城市游客對美好鄉村生活的向往[2]。特別是一部分村落的傳統文化正瀕臨滅絕,亟待加強保護。藝術介入的鄉村旅游活動可以科學合理地保護歷史遺留的傳統文化,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和經濟價值,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助力鄉村文化傳承。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迫切希望周邊有特色的景點或場所能夠滿足回歸田園、回歸鄉野的需要。隨著城市居民的需求升級,鄉村旅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藝術介入鄉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質量,提升景區吸引力,更大程度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一方面,打造二產、三產新業態,推動當地農業、服務業、加工業發展,并將單一的產業鏈條優化升級為多元復合型產業鏈條,使產品和服務更加多樣化,吸引更多的外來消費,煥發農村地方經濟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形成有活力的就業創業發展模式,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吸引農民工、有志青年返鄉加入鄉村旅游發展隊伍,在解決農村就業難問題的同時提高農民的家庭收入,實現農村經濟持續增長。
目前,藝術介入河南省鄉村旅游的主要參與人群有藝術家、策展人、建筑師、規劃師和設計師等。他們將大量的城市文化元素、生活元素引入鄉村,引導鄉村旅游朝著多元化、藝術化和品質化方向發展。鄉村藝術實踐者的研究領域不同,他們所選擇的媒介方式和作品展現形式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藝術介入鄉村旅游業的形式以視覺感知和表演藝術為主。首先,作為鄉村旅游一級圖像的構筑物(如建筑)、景觀本身是藝術介入鄉村旅游的主要途徑,是藝術介入的重要物質載體。與之相關的是建筑設計、景觀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空間設計、藝術品及藝術品陳列等相關的藝術學科,這些藝術創作以視覺感知的形式被捕捉,決定了游客對旅游地的最初印象。其次,隨著鄉村旅游業的升級發展,旅游項目進入運營階段、體驗階段,以表演藝術為介入形式的旅游體驗項目得到充分發展,表演內容通常是以當地歷史文脈作為文化資源進行文本創作,后由藝術表演人員進行現場演藝,包括戲劇、舞蹈、情景劇等多種表演形式。例如,鄭州市中牟縣“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是一座具有21 個劇場的巨大戲劇聚落群,景區以獨特的建筑形式為載體,用沉浸式戲劇藝術為游客講述關于“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游客在此能感受到戲劇文化的魅力。
目前,河南省鄉村旅游的具體項目類型有藝術活動展覽類、公共建筑藝術營造類、景觀空間設計類、文創產品設計類、傳統手工藝設計類和文藝表演類等,常見的藝術介入形式有特色農家樂、藝術展覽、鄉村民宿、特色主題餐廳、藝術家工作室、文創產品、書屋、特色小鎮、文化商業街、鄉村體驗園和藝術寫生基地等[3]。
河南省鄉村所蘊含的傳統文化資源較為多元化,有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藝術介入鄉村旅游,不僅可以保護地方文化資源,還可以打造以傳統文化為亮點的體驗型鄉村旅游項目。建設者在鄉村旅游的藝術創作中,搜尋能讓當地村民引發情感共鳴的文化元素,提取當地文化的精華,再結合市場流行趨勢、國潮文化、目標人群的喜好進行創作,以凸顯藝術作品的文化意義和價值。例如,受邀的藝術家或專業人士將農村地區所特有的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潮流融合在文創產品中,具體的文化內容可以是歷史故事、農耕文化、名人典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使產品更具文化寓意與情感價值,有效提高旅游者對鄉村文化的認知和保護意識,助力優秀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弘揚[4];通過保護建筑古跡來展現和傳承當地建筑文化,鞏義市明月村就是利用當地極具代表性的石券窯建筑打造示范農家樂。該項目保留了窯洞主體建筑和室內的建筑結構,在藝術介入建筑和空間改造的過程中遵循就地取材原則,從鄉土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如瓦片、當地石材、木材、生產生活用品等,優化窯門、窯窗、窯臉、女兒墻等建筑特征,構建生態優美、功能健全的鄉村民宿體驗空間(見圖1)。
圖1 鞏義市明月村農家樂改造效果圖
鄉村旅游中的藝術創作可以從色彩、形式、肌理、材質等感官方面著手,結合當地的環境特色,注重色彩和形式的搭配,豐富肌理和材質的應用,將現代藝術融入鄉村旅游開發的各個環節,具體可以通過產業特色、農村主題、鄉村文化來打造鄉村特色景點。河南省的鄉村具有多樣化特點,每個村莊都應結合自己的歷史文化打造具有可運營性的生活空間和文化空間。例如,坐落在太行山大峽谷崖壁高臺上的林州市高家臺村,初期因為攝影師和藝術家的陸續到來而受到關注,后期依托當地秀麗的自然風光,在長期的藝術熏陶下不斷豐富旅游項目,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美民宿、具有藝術氛圍的寫生長廊、具有藝術創意的美術展館,舉辦具有影響力的繪畫作品展和山水畫培訓班。這些藝術介入的建設作品都巧妙結合了當地特色材質、形式及照明等技術,提高了作品乃至整個村落的藝術感染力,促進了當地“鄉村旅游+寫生”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集參觀旅游、寫生游學、藝術培訓、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國家級寫生勝地和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
參與鄉村旅游建設的藝術工作者需要聽取當地村民的可行性建議,同時鼓勵和引導當地村民積極參與共建,保證作品與周圍環境的相容度。這樣不僅可以讓人們對作品產生共鳴,還能體現藝術的公眾性。對于當地村民而言,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提高村民的平均收入,從而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旅游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村民的參與有利于加深其鄉村情懷,提升其文化自信,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活力。對于游覽者而言,通過欣賞鄉村旅游作品或參與鄉村藝術活動,如星空露營、趣味運動、農事采摘、音樂派對、文藝花海和藝術展覽等,可以快速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環境特色,增強旅游體驗感,提高游客重游率,從而帶動鄉村旅游業發展。
近年來,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出現了過度干預的情況,或者用城市思維解決農村建設問題,導致游客到鄉村旅游體驗不到鄉村的韻味。藝術介入鄉村旅游并不意味著要引入過多的外來文化和技術,而是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一起來,注重資源節約和自然風貌保持,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淳樸風貌,巧妙地采用藝術表現形式增添鄉村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從藝術化的視角展現鄉村風貌,實現藝術鄉建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促進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5]。藝術介入鄉村旅游,歸根到底是藝術介入社會實踐、介入產業的行為。在河南省積極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藝術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藝術介入鄉村旅游一方面有利于開發利用河南省豐富的鄉村資源,促進鄉村旅游業自我完善和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