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審題老師:吳玲玲(高級教師,義烏市稠城第一小學)
特約點評老師:付永飛(高級教師,麗水市蓮都區劉英小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麗傳說、獨特情趣。那么,如何寫好傳統節日呢?
前面的綜合性學習,同學們通過詢問長輩、到圖書館借閱資料、網上查找各類文章等方法,收集了我國傳統節日的時間、歷史由來、民風民俗、美食等各方面的資料,然后再把這些資料進行整理交流,這樣,大家就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寫作了。就以春節為例:歷史由來有年獸的故事、放鞭炮的由來,民風民俗有除塵、貼春聯、祭拜祖先、吃年夜飯等,印象深刻的事有備年貨、收紅包、拜年等。如此多的素材展現在同學們眼前,一定會讓大家對寫好這篇文章胸有成竹。
所謂序,就是先后次序。在不同的節日里,人們會舉行不同的儀式,進行不同的活動,而活動的過程都有一定順序,那如何把這些活動記錄得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呢?還是以春節為例,我們可以運用下面這些寫作順序:

順序類別時間順序事情的先后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關鍵詞凌晨、上午、中午、下午等先……接著……然后……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涉及事件如全家去祭拜祖先、吃年夜飯、看春晚等如包餃子、貼春聯等如長輩發紅包、和父母一起走親戚等
過不同的節,品不同的味道:春節——喜慶、吉祥,清明節——緬懷、激勵,端午節——愛國、紀念,中秋節——思念、團圓,等等。如何讓讀者也走進同學們待寫的節日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呢?這就需要同學們在過節時,用心觀察,感受不同的氛圍,寫出參與活動的獨特感受。同時,對重要的活動場景進行細膩的描寫,將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細致地刻畫,這樣讀者才能透過文字感受到節日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