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旖旎
合唱藝術最早興起于西方,于19 世紀末至20世紀初傳入我國,是一種需要由多人共同完成的集體性的舞臺演出藝術形式。在合唱藝術中,合唱指揮作為合唱團隊的“領袖”,通過合理運用肢體語言,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控制演唱的節奏,增強合唱藝術的觀賞性,對提升合唱表演的藝術魅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合唱指揮常用的肢體語言,然后探討肢體語言在合唱指揮中的重要價值,最后結合具體的表演實踐,探討如何在合唱指揮的過程中合理運用肢體語言,希望為相關的研究者提供理論參考。
在合唱表演中,指揮者的手勢具有豐富的含義,能夠生動地展現作品的思想與內涵。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合唱指揮主要通過手勢實現信息傳達,采用的手勢不同,表達的含義也不同。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合唱指揮通過雙手之間的配合對演唱者的演唱節奏及進程進行調控,演唱者根據合唱指揮的手勢變化,及時做出反應,進而讓整個合唱團隊保持高度的協調,出色地完成合唱表演。
在指揮合唱的過程中,指揮者的表情也是一種重要的肢體語言。不同的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也不同。指揮者需要根據作品的思想情感,通過表情的變化將作品蘊含的情感和情緒形象地傳遞給演唱者。在合唱表演中,指揮者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到演唱者的演唱狀態以及合唱團隊表演的效果。因此,在指揮演唱的過程中,指揮者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好面部表情,進而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帶動演唱者的情緒,讓觀眾獲得更為豐富的觀看體驗。
在合唱表演中,指揮者的姿態具體包括坐姿和站姿。姿態會直接反映出指揮者的精神面貌,對合唱表演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一個出色的指揮者的站姿或坐姿都需要十分標準,如此才能更好地帶領合唱團隊出色地完成合唱表演。標準的姿態可以反映出指揮者良好的精神面貌,不僅能充分展現指揮的風采,還能帶給觀眾視覺沖擊,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合唱歌曲的內涵豐富,很多優秀的合唱歌曲不僅能夠表達人們內心的真情實感,還能夠弘揚時代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例如,《讓世界充滿愛》《難忘今宵》《同一首歌》《少年壯志不言愁》等合唱歌曲,有的表達人們相親相愛的純真情感,有的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的表達了人們對祖國、家鄉的依戀和熱愛,有的表現了年輕人對未來和理想的向往。以合唱歌曲《領航新時代》為例,這首音樂作品無論旋律還是歌詞,都大氣磅礴。在合唱的過程中,指揮者強勁有力的手勢動作,能夠充分展現我國民眾大步走進新時代的壯觀景象,彰顯歌曲恢宏的氣勢,帶領觀眾感受作品所蘊含的澎湃激情。如在演唱“祖國走進美好新時代”這一句時,指揮者會情不自禁地抬起雙手,高高舉向上空,而整個合唱團的歌聲也會隨著指揮的動作達到高潮,觀眾也會因此深受感染,進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內涵。
合唱是一種多人演出的舞臺藝術形式,由于不同演唱者自身發聲條件不同,演唱風格不同,在實際的演唱中,可能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在這樣的情形下,指揮者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優秀的指揮者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幫助演唱者合理調節呼吸、節奏及音色,使整個團隊的演唱風格始終保持統一和協調。除此之外,指揮者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及時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每一位團隊成員,讓他們根據歌曲的內容及演唱表達的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表情,確保自身狀態與歌曲的風格保持一致。
在合唱表演中,指揮者合理運用肢體語言,還能顯著增強合唱的藝術美感,從而讓觀眾充分體會合唱藝術的魅力。有的合唱歌曲情感變化較大,當作品的情感發生變化時,指揮者的肢體語言也會隨之改變,團隊成員也會隨之調整自己的音色、音量和節奏。如當指揮者抬高雙手時,演唱者的聲調也會隨之升高;當指揮者慢慢放下雙手時,演唱者的聲調也會跟著下降。在演唱一些激昂的樂段時,指揮者的動作加快,演唱者演唱的速度同樣會隨之加快;而在演唱一些悲傷的樂段時,指揮者放緩動作,演唱者的聲調也會隨之變得低沉。總而言之,指揮者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有著特殊的含義,都會影響合唱的效果。出色的指揮者能夠通過肢體語言,調動所有團隊成員的情緒,從而顯著增強合唱的表現力。
合唱音域寬廣,音色絢麗多彩,表現形式也十分豐富,但是任何形式的合唱,都需要所有合唱成員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因此,指揮者需要通過肢體語言,引導演唱者,讓每一位演唱者服從整體的安排,控制好自己的演唱節奏。首先,在開始演唱之前,指揮者要認真研究歌曲的風格與節奏,根據歌曲的演唱需求,設計一套指揮動作,在演唱過程中通過準確的手勢及相應的表情,將信息傳遞給演唱者,確保所有成員的演唱效果高度統一,從而增強合唱的凝聚力。其次,在合唱表演中,指揮者需要運用肢體語言控制演唱的節奏,確保整個演唱過程的協調。演唱者則需要根據指揮者的動作,調節自己的音量,控制演唱的節奏,確保自己的演唱符合要求。再次,在指揮大型演唱時,指揮者要抓準每一個節點,通過相應的肢體語言提示演唱者,讓演唱者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跟上整體節奏,避免出現錯誤。以合唱《同一首歌》為例,歌曲采用4/4 拍,中速偏快,曲調悠揚,歌詞與旋律結合得十分緊密。演唱這首歌曲需要不同聲部之間相互配合,當演唱者切換不同聲部時,指揮者需要及時改變肢體語言,給予演唱者相應的提示,讓演唱者可以跟上節奏,確保整個演唱始終保持統一。如當男聲部開始演唱時,指揮者需要稍稍側身,朝向男聲部,同時通過手勢提示所有男聲部演唱者開始演唱;當女聲部開始演唱時,同樣也是如此。指揮者及時變換肢體語言,能夠為演唱者提供準確的信息,幫助演唱者適應整體節奏,及時進入演唱狀態,使各個聲部之間的銜接更加流暢自然。最后,指揮者需要抓住不同樂句之間換氣的契機,及時改變自己的肢體語言,讓演唱者暫作休息,使發聲器官的狀態始終保持良好,不至于因為長時間演唱而出現疲勞的狀態。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護演唱者的聲帶,另一方面可以調控演唱的節奏,使歌曲演唱的效果更加自然。
在合唱表演中,演唱者可以通過優美的歌聲帶給觀眾豐富的體驗,而指揮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帶動現場的氛圍,讓觀眾沉浸其中。首先,在合唱開始時,指揮者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提示觀眾,將所有觀眾的視線集中到舞臺上,為演唱做好準備。合唱的表演場所一般都比較開闊,如劇院、禮堂、露天廣場等,容納的觀眾少則數百人,多則上萬人,甚至更多。當大量的觀眾集聚一處,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在這樣的情形下,合唱團成員即使全心全意演唱,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合唱開始之前,指揮者可以先從側面登臺,緩步走到舞臺中央,面朝觀眾,略略欠身行禮,再轉身面向整個合唱團,緩緩抬起雙手,通過這樣的肢體語言告訴所有人,演出即將開始,從而讓整個現場安靜下來,形成莊重的氛圍,確保之后的演唱能夠順利進行。其次,在合唱的過程中,指揮者可以結合歌曲的情感,調整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如抬手、揮手、閉眼停頓等,通過一系列肢體動作帶領演唱者實現演唱情緒的變化,從而更好地展現歌曲的意境,營造濃厚的合唱藝術氛圍。再次,在合唱的高潮部分,指揮者可以通過特殊的肢體動作,將合唱推上高潮,讓現場的氛圍變得更加熱烈。以歌曲《龍的傳人》為例,這首歌曲主要表現了華夏兒女深厚的民族情感,唱詞意蘊豐厚,旋律鏗鏘有力,尤其是最末一句“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地擦亮眼”,不僅演唱的速度比較快,氣勢也十分恢宏,指揮者可以通過快速揮舞雙手,增強演唱的節奏感,體現歌曲的陽剛之美,營造激昂奮進的氛圍,使歌曲的感染力達到最大。最后,在合唱即將結束時,指揮者可以高舉雙手在空中合攏,或者放下雙手垂于身側等不同的肢體動作收尾,然后轉身走到臺前,向觀眾致意。這樣既可以展現自身的儀態,還能夠營造出意猶未盡的氛圍,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回味之前演出的精彩片段,從而深化合唱節目在觀眾心中的印象。以合唱歌曲《送別》為例,這首歌曲主要表現了友人“送別”之時依依不舍的真摯情感,曲調簡潔流暢,歌詞清新雋永,當演唱進入尾聲時,指揮者可以抬高右手,停在半空中,輕輕轉動手腕,向演唱者和觀眾示意,然后五指合攏成拳,結束全曲,再轉身面向觀眾,雙手朝向兩邊分開,微微彎腰,向觀眾行禮。這既能夠在觀眾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又能夠強化離別的氛圍,優化整個演出的效果。
在合唱表演中,僅依靠演唱者的聲音并不能表現作品所有的情感,指揮者還需要通過自己的表情和手勢,配合演唱者,獲得理想的舞臺效果,成功引起觀眾共鳴。第一,在團隊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指揮者要注意運用肢體語言,引導演唱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增強歌曲的感染力,突出合唱表演的特色。第二,在指揮演唱過程中,指揮者還要結合歌曲的情感,調整自己的肢體語言,使自己的動作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化,將歌曲的情感傳遞給觀眾,讓觀眾充分體會合唱藝術之美。第三,指揮者還可以結合歌曲情感表達的需求,設計一些特殊的手勢,如通過展開雙手,表達豪邁、奔放的情感,通過輕輕擺動雙手,表現溫柔、細膩的情感。生動的手勢可以讓原本抽象的情感變得形象化,從而拉近演唱者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以合唱歌曲《茉莉花》為例,這是一首經典的江蘇民歌,旋律柔和,風格婉約,尤其是通過女聲合唱進行詮釋時,別有一番風情。因此,在指揮時,指揮者的動作幅度不宜過大。特別是歌曲的第一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演唱者需要通過輕柔的嗓音塑造“茉莉花”清純柔美的形象,所以指揮者的動作也要緩慢柔和,可以一只手懸空靜止不動,另一只手做蜻蜓點水狀,以表現茉莉花純凈、精致的姿態。
又如,合唱歌曲《大海啊,故鄉》具有極強的抒情性,充分表現了人們內心濃郁的思鄉之情。歌曲旋律起伏較大,音域也比較廣,對演唱者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指揮演唱時,指揮者同樣需要全身心投入情感,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引導演唱者通過演唱表現歌曲的情感,將觀眾帶入作品所展現的意境之中。尤其是在演唱“大海啊大海”這一句時,指揮者可以通過揮舞雙手,帶動所有演唱者的情感,讓演唱者通過演唱展現“大海浩瀚無邊,浪花輕輕翻卷”的景象,使觀眾心中自然生出對大海的向往之情。
合唱成員一般都經過精心挑選,自身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但合唱表演注重的并非個人素質,而是整體配合。在合唱表演中,指揮者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控制演唱的節奏,幫助每一位演唱者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使演唱的效果保持統一。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指揮者必須掌握相關的肢體語言,并根據演唱進行合理運用。在指揮實踐中,指揮者需要在深入理解合唱作品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調動演唱者的情緒,幫助演唱者控制好自己的音調和節奏,全身心投入演唱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演唱,塑造動人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展現歌曲的豐富內涵。